相关内容列表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的创设和思考
主题活动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小班主题活动《苹果和橘子》为例
发挥幼儿的竞争意识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教”还是”不教”——思考幼儿绘画中范画的作用
游戏案例:适时调整,追随幼儿游戏需求
小司机,把汽车开起来哦
我该介入阻止吗?
娃娃家的争吵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感动
对话瓜瓜
在细节中体现生活教育
案例: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
“好喝”的葡萄汁
小班游戏材料的案例思考
对区域性学习活动环境创设及材料提供的点滴感悟
学习性区域中对“情趣性”的体会
适宜的材料让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有效
家园合作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面向新一代家长,探索教育新工作
在自然物质环境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浅析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2020-08-28  作者(来源):果果幼儿园 李倩薇

浅析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果果幼儿园  李倩薇

摘要:

家教指导作为果幼的办园特色之一,作为一名80后的教师,我从一开始摸索着与家长们沟通交流,到现在能结合幼儿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一定地建议与指导。在此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家园合作是让幼儿得到更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让这些育儿的好方法、好建议真正落到实处的“策略”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字:家园合作、有效性

 

新《纲要》中指出: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了让家园有效沟通,我们开设了许多互动沟通的途径,如:每学期一次的家访、每月一次的电话访谈、讲座、每周更新的家园联系栏、即时联系的QQ等等。但是我感觉到家长们对我们工作支持的程度是不同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有的家长对于我们布置的有关小任务总是不当回事,有的也只是敷衍一下。究竟为什么在如此频繁、系统的沟通下仍旧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总结了一下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家长与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清。

果幼的地段生大多以华泾地区的本地人及外来人口为主。而这些孩子的父母要么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要么就是外出打工,孩子平日里的生活大多由爷爷、奶奶等祖辈来照顾。这些老人的教育观念甚至是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就与父母相差甚远,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应该在教师身上。而教师也一味地觉得家长们不配合工作,从而导致家园合作不畅通。

二、家教指导缺乏针对性。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总是喜欢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到“家园联系栏”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进行班级家长会甚至是一些讲座。没有给予家长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也没有留给予适合家长发表自己看法的途径与机会,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家园合作达成度欠缺。

每次布置的一些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完成的小任务总有一些家长不能及时完成,由于不配合有时就会影响主题活动的开展进度。虽然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做到多角度的宣传,如:在家园栏张贴“温馨提示”、发QQ消息、在周计划中反应、班级网站公布等。但到收任务时总是收获了了。

综合上述,可见,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家长们虽然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正确的育儿思想的指导。有时会走入误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通过一些家教途径来正确引领他们。

其实,家园合作对于家长和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对于家长而言,他就好比是一个职业教育者是从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教育知识与能力一样,家长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也需要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而家园合作正是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并获得教育的知识经验。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帮助自己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另外,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也使双方从对方那里学到一些教育以外的人生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提高家园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明确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即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承担的任务,那就是教师是家园合作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绝不能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教师指挥,要求家长配合,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只有教师具备接纳家长的积极态度,那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才可能会有效。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具有更强的教育能力而自居。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的朋友,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一旦家长与教师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建立,那么彼此间就再也不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压力,双方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看到,孩子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自己有责任配合教师共同培养孩子。任何形式的不闻不问都是一种失职的表现。作为教师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合作的态度。

主要措施:

教师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向家长表明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尽心尽责,并适时适宜地通过孩子,表达对家长及长辈的尊重之情。例如:“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编织一条围巾。在这个活动开展前,我们就动员家长为孩子准备一团绒线,当然建议是较粗的新绒线。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做的,买新的绒线也是浪费;也有的家长觉得自己都不会织,现在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织绒线啊,随便找点旧的拿出来用用吧!尽管家长们为孩子准备的材料是良莠不齐,但是作为老师我始终耐心地教孩子一步步地来编织围巾。在此期间,有的孩子因为织出了大洞而打算放弃,有的孩子因为没有耐心而织得很慢,但是通过老师的语言鼓励及班级墙面的长度排行榜的激励,所有的孩子最终都完成了自己的编织作品。三八节那天,我们把妈妈、奶奶、外婆们请到幼儿园来接受礼物时,她们都感动不已。有些家长当场表示很后悔没买新的绒线,但是教师还要肯定与接受家长的教育成效,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对工作的责任感时,自然就会信任教师,并愿意与之沟通合作。

(二)、增设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提高家长的育儿积极性。

如果说让家长配合老师来完成一些小任务是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话,那么也应增设一些以家长为核心的活动来激发家长的育儿积极性。让家长能有机会站在主导者的角度来思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前期经验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主要措施:

(1)开放半日活动供家长观摩。

半日活动的开放可以让家长很直观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在园表现。如: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同伴交往等日常行为。同时,家长可以通过横向及纵向的比较来明确孩子今后需要加强培养的目标及方向。这里的横向指的是孩子与同伴间的差异情况,而纵向则指的是该年龄段的孩子所需要达到的发展指标。

(2)接送交流及手把手的指导。

我们经常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来与家长面对面的简单沟通,虽然有时只是1、2分钟的交流,但是主要目的是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也让我们能了解幼儿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加强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遇到要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小任务时,我们班会采用让家长走进教室用留一留、说一说的方式来向家长传达老师的意图及目的,并且将如何操作介绍的具体清楚,让家长方便操作。就拿本学期大班进行的《动物大世界》主题里的一个小任务来说吧,它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立体的动物制作。任务布置后,起初一周都没什么反应,之后三三两两地陆续收到一些小制作,但是与我们设想的立体的动物相差甚远。询问幼儿后,才发现很多孩子其实回家都记得小任务但是家长们都说他们不会做,孩子没办法也就不了了之了。因此,我们认为帮助家长拓展思路,给出一些制作的具体方法或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们利用放学的时间把家长请进教室,拿出一些简单地范例来供家长参考学习,并且解释清楚“立体”的含义。同时,给出了一些提示,如:圆形的扁罐子可以做成乌龟、纸杯可以变成长颈鹿、夹子可以变成大鲨鱼等。不仅这样,我还特地找来了一些图片来让家长参考。第二天,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大家还很热情地互相分享着晚上和父母制作时的点滴趣事。家园合作达成度有了明显提高。

(3)让家长志愿者带领家长共同参与。

    大班孩子每月都有一次大活动,而这些大活动我们大胆启用家长志愿者来参与到活动中,帮助老师共同管理幼儿的同时也让家长们体会到老师1对34个孩子的不容易。起先向家长们征询志愿者的时候也曾遭遇过冷遇甚至是拒绝,年纪大的说自己吃不消,年纪轻的都说要上班难请假。但通过去植物园远足、海军消磁站等活动后,志愿者与家长之间交流后,好几位家长都曾提出过今后能否也能让自己参与这类的活动,感受与孩子们共同参与社会实践的乐趣。由此可见,家长们的口口相传要比我们劳力费心的宣传有用的多。

(4)“牵手故事团”让家长走进课堂。

这一学年来,果幼成立的家长“牵手故事团”以年级组为单位,每月走进各班讲述不一样的故事。家长们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孩子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这一举措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不但提高了家长讲故事的技能、树立了自信心,也在孩子心中建立了威望。

(5)建立家委会,在家长间搭起互助沟通的桥梁。

    每学年我们都会成立新一届的家委会,并且选举出会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比如:“六一”义卖活动,就是由家委会共同合作完成的。家委会的成员即是每个班的家长代表,每次有大活动她们都会发动自己班级的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自发的担任义卖售货员、义卖见证人、专属款项捐送者,确保义卖活动顺利进行。

(6)利用网络与家长拉近距离。

现在正时网络的高科技时代,各种通讯软件相当受到年轻家长们地青睐。平时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多由老人照料,老师与父母接触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有事没事的打个电话与家长沟通,有时会引起不比必要的误会。但是利用网络沟通就自然地多了。因为在网上不是面对面地交流,所以双方的状态都会轻松一些,再者运用文字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时会增加一些思考,这样也就减少了言语上的尴尬或冲突。而且还能运用一些网络用语如:亲~等昵称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原本枯燥的信息传递也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来让大家参与。

总之,只要老师、家长能互相站在彼此的立场去思考彼此的做法,并给予相应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家园合作的有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的,那么最终受益的将是孩子。

 

 

主参考书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19年5月30日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