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主题活动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小班主题活动《苹果和橘子》为例
发挥幼儿的竞争意识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教”还是”不教”——思考幼儿绘画中范画的作用
游戏案例:适时调整,追随幼儿游戏需求
小司机,把汽车开起来哦
我该介入阻止吗?
娃娃家的争吵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感动
对话瓜瓜
在细节中体现生活教育
案例: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
“好喝”的葡萄汁
小班游戏材料的案例思考
对区域性学习活动环境创设及材料提供的点滴感悟
学习性区域中对“情趣性”的体会
适宜的材料让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有效
家园合作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面向新一代家长,探索教育新工作
在自然物质环境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在建筑师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的创设和思考
2020-08-28  作者(来源):果果幼儿园 周芸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的创设和思考

果果幼儿园 周芸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以自主的、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方式,通过和游戏材料互动自发进行的无意性学习。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其教育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投放适宜的材料,采取不同的有效策略,让幼儿充分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

中班、角色游戏、材料

 

正文: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基于自己经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作为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游戏在一日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游戏环境更是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进入中班后,自主性游戏的空间环境、内容、材料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对材料的投放和使用,引发了老师的思考。

 

一. 陷入僵局的材料超市

在刚升入中班时,我们通过整理班级原有材料、家中收集等途径,精心整理了材料超市。将自主性游戏材料分成了几个区域摆放——游戏基本件柜、材料柜、材料车、材料架、装扮衣架等。将一些具有明显游戏特征的材料放在基本件柜子中,将一些体积稍大的低结构材料放在材料柜中,将一些体积小、数量多的制作材料放在了材料架上,而服装、饰品和布类则集中在装扮衣架上。

经过开学几周的观察发现,幼儿对基本件的使用率较高,而对于材料柜子、材料车和材料架上的物品取用甚少。中班上半学期的幼儿更喜欢使用一些现成的材料开展游戏,这样能及时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有些材料却几乎无人问津,难道是我们投放的材料存在问题吗?中班的材料超市应该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呢?是不是幼儿不喜欢不使用就不必出现了呢?

 

二.吸引幼儿游戏的“原动力”

正是因为幼儿对材料的使用频率不高,积累的经验也不足,因此部分满足于使用基本件的幼儿的行为依旧停留在摆弄阶段,情节推动也比较缓慢。 带着“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吸引幼儿”的思考,我对材料超市的使用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了一些热门材料的特征。

(一) 材料激发幼儿兴趣,产生情节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在一定情景中进行游戏。我们教室中的材料基本分在几个柜子内,每次游戏开场后,幼儿总是首选基本件的柜子,选择自己当天游戏所需的材料,比如娃娃家的餐具、厨具,小医院的医药箱等等。这些材料的游戏特征明显,能直观地让幼儿模仿成人下厨做饭、家人进餐的场景或自然产生模仿医生为病人听诊的情节。从小班起,就能发现,幼儿游戏就不需要刻意地“教”,孩子摆弄材料的同时便能自然而然产生简单游戏情节。但随着进入中班,基本件的材料逐步减少,幼儿游戏兴趣不减反增,迎来游戏的“黄金时期”。老师可以根据主题和观察投放一些具有情景性的材料,推动游戏的生成。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幼儿饮水的频率增加,无论是运动中还是自由活动间隙,时常听到幼儿讨论有关“饮料”的话题。于是,我们在材料架上投放了平时积累的一些咖啡杯、奶茶纸杯以及杯托等。

某天,萌萌和紫芯在娃娃家准备饭菜招待客人,摆好餐具后,萌萌说:“我们准备些水吧!妈妈提醒过我每天要喝八杯水呢!”紫芯说:“我们可以准备饮料,我外婆给我和柠檬水,有时候还喝枸杞水。”一旁准备加入游戏的依芯说:“我妈妈每天要喝咖啡,有时候喝奶茶,否则上班就没精神了!”说完,萌萌就来到材料超市,取来矿泉水瓶子,装上不同颜色的绒球,做出了葡萄、橙子、柠檬口味的饮料。依芯看到材料架上的奶茶纸杯,在杯中装了一些树叶、水果和绒球,做了一杯“水果茶”。看到他们几个制作饮料,小超市的店长赶紧从材料架上取来杯托,制作出不同口味的珍珠奶茶、水果茶等,放在超市售卖。不一会儿,幼儿就发现了新增的饮料区。新品上架吸引了源源不断的顾客,每天饮料、甜品都会根据不同的店长和店员有所变化,可谓日日有新品。幼儿制作甜品、购买饮料、喝饮料、招待家中客人的情节中都纷纷用上了这些“春夏新品”,这些来源于生活经验的情节在游戏中逐步显现。

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兴趣投放具有情景性的材料,能让幼儿最直接地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兴趣,从而产生情节。

 

(二) 材料利于组合、便于运用。

比起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有了飞速的发展,还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他们不再满足于基本件的使用。相对于基本件,自己制作的材料更能为幼儿带来成就感。中班幼儿已经接触了较多绘画类、平面类、立体类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组合也有了一定经验,投放一些不同形状、质地,便于粘贴、裝插组合的材料,有利于促使幼儿将材料进行组合,结合当前游戏,丰富情节。

在我们教室的“材料架”上,投放着各种低结构材料,其中有保丽龙球、雪糕棒、吸管、丝带、木片、纸带、羽毛、扭扭棒等等。某天,娃娃家的“爸爸”购物回到家中,拿出一串用雪糕棒串成的“糖葫芦”,他直接拿给家中的哥哥说:“请你吃冰糖葫芦,很甜的。”哥哥接过冰糖葫芦,“舔了舔”说:“真好吃,谢谢!”不一会儿,超市出现了新品——一串串的食物。幼儿用雪糕棒和保丽龙球组合、用吸管和保丽龙球组合、用扭扭棒和保丽龙球组合……做出了各种食物,有的幼儿说是棒棒糖,有的幼儿说是烧烤的烤肉串,还有的说是糖葫芦,来超市购物的客人络绎不绝……

除了一些体积较小的低结构材料,我们的“材料超市”中还提供了各种大小、质地的盒子、瓶子、罐子等。它们有储物的属性,也具有制作的可能。

某天,宠物店开了,豆豆店长需要一个收银机,但是现成的收银机已经被开超市的店长使用了,面对没有收银机的困难,豆豆来到了材料超市,站在前面注视了一会儿。从铁盒子的筐中找出了一个长方形的饼干盒。可是饼干盒有储存钱币的功能,却没有输入数字的功能。于是豆豆先拿来了一张和铁盒子差不多大的卡纸,再来到小超市,看了看仿真收银机,然后照着收银机上的数字,在自己的卡纸上写下了一排排数字。写完后,将卡纸贴在铁盒盒盖上,一个自制收银机就完成啦!有了自己制作的收银机,店长和员工都忙碌了起来,计算、收钱放入盒子,宠物店的生意也变好了呢!

这些中的大部分材料,幼儿已有使用的经验,当它们集中呈现在材料架上时,幼儿看到材料,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创造,根据游戏主题的不同产生变化,材料组合快、使用效果佳,游戏情节也能丰富起来。

                                        

(三) 材料推进游戏,发展能力

材料的投放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主题和幼儿需求不断调整的,提供一些灵活变化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成就感,从而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热情。

6月,来园幼儿较少,每次游戏,物质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桌椅使用率也不高。某天,旭宸选择了一块较大的场地,搬来十几把椅子,四个椅子一排,搭建了平行的两排“座位”。他告诉老师,自己造的是地铁,这里有两节车厢,再用四把椅子两两背靠背放在该区域门口,做成地铁闸机口。他忙碌了一会儿,好奇的纪博走来,他在闸机口进进出出,在车厢徘徊,也不知道做什么。老师问旭宸:“这位乘客是怎么进去的?”旭宸说:“要检票刷卡的,我还没造好呢!”听到需要刷卡,纪博跑去材料架上取来了一张硬卡,正想刷卡,却找不到刷卡的位置了。旭宸走到老师的办公区,看着老师桌上的便利贴问:“老师,这个能用吗?”“当然可以,用的时候看清哪一头是撕下后有粘性的哦!”于是旭宸在便利贴上画下了绿色和红色的箭头,分别贴到两个闸机口处,这样进口和出口都有了。纪博说:“嗯………地铁里还要检查包的。”旭宸一拍脑袋:“哦,对了,我们要做个安检处!”于是两人搬来一张桌子,来到材料超市寻觅。只见他们瞄准了纸盒的区域,将一整筐的纸盒搬出来开始比对,最后一人拿了一个接近正方形、扁扁的纸盒。两人在桌边将纸盒不同的面连接比划着,又到材料车上取来了报贴,将两个纸盒粘贴在一起,做了一个安检处的“显示器”。“这下就安全了!”旭宸道。于是一人安检一人维持上下乘客秩序,精神百倍地正式上岗,地铁开始营业。

虽然,在我们的纸张架和材料车上都有各种不同大小、材质的纸类材料,但是便利贴粘贴方便,幼儿有需求,就应投放。除此之外,不同形状的纸盒,在幼儿眼中变成了电子屏幕或其他,对物品进行简单改变后再用以替代,不仅提高了幼儿创造性想象能力,同时,材料的灵活变化也能体现幼儿思维的灵活和变通。多一些操作,少一些摆设,通过孩子的再加工甚至“破坏”,以物代物,推进游戏,给孩子带来无比的成就感。幼儿游戏的想象力、主动性、积极性也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四) 材料服务游戏、服务孩子

教室里的材料越来越丰富,空间和摆放问题肯定需要解决。只有合理规划教室空间,才能科学陈列游戏材料。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合理的归类收纳还能帮助中班幼儿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在我们的中班教室中,大致有几个材料区:(1)基本件柜(2)材料超市柜(3)材料架(4)材料车(5)纸张架(6)建构橱(7)DIY制作区(8)书籍…… 每个区域有相应的特点和功能,幼儿都能自由取用。

以纸张架为例,我们投放了不同颜色、大小、花纹、质地的纸张,比如报纸、广告纸、普通A4纸、彩色纸、铅画纸、卡纸、牛皮纸等,并将一些门票类、证书类、证件类的纸张用小夹子夹成一叠,便于幼儿使用和整理。并通过交流分享,和幼儿讨论纸张存放的位置,帮助孩子明确每一种纸张的名称和特点,并按照纸张的质地进行分类,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

除了纸张架,我们还和孩子们共同整理了每个材料收纳的区域,并且开展了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游戏材料橱画上标签,在大家的努力下,做到了每个抽屉有标签,分类收纳的烦恼再也没有出现过,让材料真正服务游戏,服务孩子。

 

三.调整材料超市,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我们对材料超市做了以下调整:

(一)调整材料结构比例,使基本件与低结构材料保持平衡。

(二)调整材料特性,组合多样,具有趣味性。

(三)调整材料投放,灵活增补,增强幼儿成就感。

(四)调整材料陈列,便于取放,合理收纳。

(五)……

     材料的智慧投放,使得材料超市始终充满活力和吸引力,幼儿在和材料的互动中不断产生替代、组合、创造行为,推动情节发展,互相合作交流,自主自发地开设新游戏内容,渐渐地,我们班的每个幼儿都变得越来越会“玩”了。

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材料超市必定是流动更新的、充满智慧、满足每个幼儿需求的。只要老师们用心去观察,就不难发现自己班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支持。并能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材料,丰富材料超市。不断形成“投放材料——观察幼儿反馈——调整材料”的良性循环。

自主性游戏的材料投放的实践还在继续,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探究也将继续上演。让我们用心追随孩子,不断为孩子能力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材料。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