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整和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下面我结合区域活动中的几个实例谈谈我对“三性”中的“情趣性”的感想和体会:
案例一: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们班幼儿的兴趣点,我在棋类角中投放了五子棋,经过观察后,我发现千千、左左等几个会下五子棋的幼儿每天都会来到棋类角下五子棋。可是来棋类角的幼儿总是这么几个人,原来不会下的幼儿还是不会下,也不愿意到棋类角中来,这可怎么办呢?发现这一现象后,我思考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吸引那些对棋类角不感兴趣的幼儿也能来下棋体现情趣性呢?用什么方法来了解和掌握幼儿参与的状况、参与人数和游戏结果?如何吸引幼儿不断地想要探索呢?在思考后,我在活动结束交流分享的时候,邀请了几位会下五子棋的有经验的幼儿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走五子棋的方法,活动中我们还拍了一些棋局的照片,在游戏后放给幼儿看,让每个幼儿都能直观和清楚的了解下五子棋的方法和规则。另外,还想出了表格记录法来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幼儿活动中动态和游戏结果。对于那些获胜的幼儿,我设立了每周棋王,通过颁发金银铜牌,将获胜幼儿的照片贴在每周棋王榜的小王冠上,根据幼儿获胜情况及时更换照片,以此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棋类角中来。通过区域活动记录表,我们将会继续追踪孩子的游戏情况和结果。
案例二:
在计算区“送小动物回家”的区域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食草类、食肉类等动物的不同特征把小动物送到相应的地方去,材料刚投放进去的时候幼儿非常感兴趣,可是过了几天后,我发现幼儿对各种动物已经基本熟悉因此不感兴趣了,每天来计算角的人数也越来越少,通过观察和分析后,我决定在材料上进行调整或增加,首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喜欢竞赛的特点,我在数学区和语言区增加了骰子,在活动后的讲评中我与幼儿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游戏规则:当骰子筛到几,就要去找两个小动物(这两个小动物背后的数字合起来或者加起来是骰子上的这个数字),找对了以后再根据动物的不同个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通过这样简单的竞赛游戏吸引更多的幼儿来学习。考虑到游戏的趣味性,我又增加了计分卡,以翻台历的形式计算送小动物的数量,先把一本全部翻完的小朋友获胜,一来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二来还可以统计幼儿比赛的结果,在这样的竞赛性游戏中,我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游戏还可以反复进行。
案例三:
在“我们的城市”主题,区角活动的美工角中投放了宝塔的步骤图,可是俊杰、文文等几个幼儿没折了几步,就跑过来对我说:“丰丰老师,我不会。”然后就跑开了,我想:孩子们为什么会走呢?我已经把步骤图贴在墙上了,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折不来呢?经过我的观察后发现,大部分幼儿折到双三角形这步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先对自己进行了反思,画画是我们班的优势,可是折纸方面我们班的幼儿较弱,较弱的原因是老师没有给幼儿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幼儿操作和练习。另外,我思考:怎么才能吸引那些对折纸不感兴趣的幼儿也能主动的到美工角来玩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的措施是1、把美工区再分成了两个小的小区域:画画区和折纸区,重新调整了我的图示,分别提供了纸制步骤图和实物两种材料作为暗示,另外,我又在图示上增加了一些箭头和标注让幼儿看的更加清晰。2、我以比一比:谁的宝塔叠的高的方法,吸引更多的幼儿到美工区来折纸。3、在活动讲评时,我表扬了那些折出宝塔的小朋友,还有那些虽然没有折出来,但是通过自己努力能折叠出几步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提高的小朋友。通过这样的改进后,我发现那些本来不太会折的幼儿积极性提高了,平时能力较弱的豪豪等也到美工角来学折纸了。
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案例和分析,我将平时学过的一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继续对区角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本班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在“我们的城市”主题,区角活动的美工角中投放了宝塔的步骤图,可是俊杰、文文等几个幼儿没折了几步,就跑过来对我说:“丰丰老师,我不会。”我说:“丰丰老师把步骤图贴在墙上了,你们再看看动动脑筋,好吗?”没过多久,他们又跑过来对我说:“丰丰老师,我还是不会,我看不懂。”我已经把步骤图贴在墙上了,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折不来呢?经过我的观察后发现,大部分幼儿折到双三角形这步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先对自己进行了反思,画画是我们班的优势,可是折纸方面我们班的幼儿较弱,较弱的原因是老师没有给幼儿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幼儿操作和练习。另外,我思考:怎么才能吸引那些对折纸不感兴趣的幼儿也能主动的到美工角来玩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的措施是1、把美工区再分成了两个小的小区域:画画区和折纸区,重新调整了我的图示,分别提供了纸制步骤图和实物两种材料作为暗示,另外,我又在图示上增加了一些箭头和标注让幼儿看的更加清晰。2、我以比一比:谁的宝塔叠的高的方法,吸引更多的幼儿到美工区来折纸。3、在活动讲评时,我表扬了那些折出宝塔的小朋友,还有那些虽然没有折出来,但是通过自己努力能折叠出几步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提高的小朋友。通过这样的改进后,我发现那些本来不太会折的幼儿积极性提高了,平时能力较弱的豪豪等也到美工角来学折纸了。
在学习性区域的美工区中,我发现好几个幼儿看着步骤图,皱着眉头,蕊蕊跑过来和我说:“丰丰老师,我不会折。”我说:“你自己再动动脑筋,看看丰丰老师的步骤图,好吗?”她点点头,在她和婧婧“探讨”后,她无奈的跑过来对我说:“丰丰老师,我还是不会折。”在蕊蕊和婧婧对我提供的步骤图进行了探讨后还不会折的情况下,我进行了思考:是不是我提供的步骤图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幼儿看不懂呢?在自我分析和对幼儿的观察,我得出了结论:幼儿看不懂可能是因为我提供的步骤图不够清晰,而且我的步骤较少,中间省略了一些,没有每一个步骤都标明,所以导致幼儿看不懂。针对这个问题,我作出了以下调整:首先,我将步骤图从原来省略的全都变成了详细的步骤图。另外,为了便于幼儿能看懂更好的理解,我在每一步的实物范例上加了一些线条和符号,比如所有折痕的地方我都用虚线表示,我还用不同方向的箭头表示折纸的不同方向。为了体现层次性,我还将原来一种大小的手工纸,调整为两种不同大小的手工纸。在我对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图作出调整后,从幼儿的表现和作品上马上得到了反馈,幼儿的兴趣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