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展示区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课程环境之一。 我将主题展示区分为三个部分:主题展示墙,主题展示柜和主题展示地毯。主题教学活动中用到的挂图和资料图片与书籍都可以投放在此区域中;孩子们的作品,包括家园互动收集的资料和物品也可以一并呈现;另外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拼板,积木等与主题相关的玩具在这个区域,以满足幼儿喜欢伸手触摸的特点。幼儿在此区域中进行个别化学习和互动,教师在这个区域中更有效观察幼儿开展主题内容的动态,家长在这个区域中了解课程的实施并提供教育资源。
一、主题展示区域呈现方式:
1. 图文呈现式。比如:挂图,幼儿剪贴绘画的任何图片配上孩子们的话都可以作为陈列的作品。
2. 实物呈现式。比如:模型,教具。(我爱我家主题的3D的家居,或者秋天主题的水果。还有马路上的汽车主题里的车展模型)
3. 数字统计呈现式。(这个方式不一定所有主题都适用)对于一些需要测量观察的主题内容,教师将孩子需要观察统计的内容设计成表格模式放在区域里方便幼儿记录自己的所见,比较同伴的记录。
4. 书籍呈现式:提供一些与主题有关的书籍,引导幼儿从书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丰富孩子的学习能力。
5. 玩具呈现式:比如:每个主题选择有关的建构玩具,拼图玩具等投放在主题区域,作为体验内容,满足幼儿喜欢伸手触摸的特点使得主题展示区域不是单一的完成陈列任务。
二、主题展示区功能与价值:
主题展示区是一个综合型为幼儿课程服务的区域,是丰富且有趣的。它更是孩子们最喜欢讨论且最感兴趣想去摸一摸的地方!其内容每一个主题都会进行更换。每次主题做到成熟阶段,桌上内容也最丰富。孩子们看着桌上橱上内容一天天增加,他们对这个区域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l 功能一:学习热点的呈现——每变换一个主题,主题展示区域的相关呈现物品也会随时更新,就如新闻追踪似的,主题展示区域追踪着孩子们感兴趣的每一个热点。
l 功能二:家园互动的途径——老师除了有书面的学习内容计划以外,更具体的想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什么,关注什么,可以通过这个区域向家长多层次展示。主题区建立了更好的家互动模式,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辅助。
l 功能三:生生互动的平台——可以有机会动手进主题区域玩一玩,讨论怎么样为主题展示区域添置新内容。孩子会主动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l 功能四:主题进程的展示——每次一个主题刚开始,此区域的内容通
三、《我爱我家》主题展示的案例研究:
“我爱我家”主题展开了两周左右的时候,老师在教室进门的角落里划出了一片天地。专门摆放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自制的,或者从家里带来的与“家”主题有关的任何物品和玩具。起初就用了一个空的玩具橱来陈列。里面摆放了孩子们上课时用过的教具“甜甜的家”里的家具,还有一些幼儿用插塑积木搭的床,沙发等家具。老师还准备了各种家居杂志,让孩子们自由剪贴图片,在主题展示区边上有块空白的版面,可以供他们自由黏贴在杂志上找到的家居图片。我们叫这整个区域为主题展示区(topic table)。
l 如何引发主题区域产生——孩子们在建构中提出需要3D立体的家
主题展示区域不能只有平面的图片,家应该有立体的感觉。为此老师先用教室里已有的玩具家具,拼拼凑凑搭了个简易的一室一厅。还找来了空盒子做了两间样板房,这样就有了立体的家。孩子们可以不时为这个家添置不同家具,家里的各种必备用品。有的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小电话机玩具。有的幼儿带来了计算机键盘。这些都是他们觉得家里会有的东西。老师一一为它们在主题展示区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放好。孩子们看到自己带来的玩具作为被其他幼儿参观的内容都相当兴奋。还会不时向自己的家人和好朋友介绍这个是我带来的!不过展示区域除了老师制作的一室一厅外一直没有完整的家出现!虽然一直在幼儿面前宣传让他们在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大部分幼儿似乎都只有带玩具来的兴趣。对
l 如何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会招募工作启动了
家长会上老师为家长们介绍了我们教室新添置的这个主题区域。让家长们知道在这个区域会有关于我们最近学习内容的具体呈现,家长除了可以关注门口老师书面的学习内容以外,更具体的想了解我们在做什么,关注什么,可以通过这个区域知道孩子近阶段学习的热点在哪里?老师让家长参观了简易的“一室一厅”。动员家长们可以利用休息天在家与孩子进行这么一个亲子互动活动,一起来搭建我的家。不少家长在会上就饶有兴趣地纷纷讨论起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老师给了不少建议,比如用废旧材料制作,乐高等拼搭玩具也是不错的材料,还有橡皮泥陶泥等等。
家长会后孩子们带来了不少自己搭的立体的家。不仅孩子们在这样的家园活动得到了乐趣,不少家长也表示在寻找材料的过程还有与孩子一起讨论该在家里摆放什么样的家居都非常有意思。爸爸妈妈仿佛也回到孩童时代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了这么一次亲子互动乐趣多多。
l 如何拓展主题区域——利用走廊延伸空间
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多,教室里已经摆放不下了。
l 如何使用好这块主题区——共同探讨参观主题桌常规的制定
主题展示区域落成后,孩子们特别喜欢围在这个角落伸手摸一摸老师摆放出来的各种物品。你一下我一下很快把原先整整齐齐的摆设弄乱了。而且小小的玩具柜前总挤满了幼儿。很多孩子直扰攘,我看不见了,我也看不见了!
一次几个孩子争先恐后时不小心把柜子上“甜甜的家”推倒了!小家具全部从橱里倒在了地板上。老师并没有责怪这些孩子。而是把全班幼儿集中在一起,对这个主题展示区域展开讨论。
老师:“教室里最近多出来一个新地方,你们喜欢吗?”
大家一致表示非常喜欢我们的新区域。
老师:“可是今天这个主题展示区域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来想想办法!”
幼儿们马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因为壮壮总爱抢在中间的位置。把其他小朋友都推倒了。所以玩具柜子里的玩具都掉出来了。”
老师:“这个区域是用来陈列小朋友最近讨论的话题。有些玩具是上课老师使用过的,有些玩具是小朋友家里带来的。怎么保护好区域里的玩具呢?最近放的家具玩具都是小小的,稍微碰一下就会倒。你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个子比较小的恬恬说:“我每次来这里看都看不清楚。这里总有很多小朋友围着,我挤不进来。”
老师:“是呀,如果人太多围在一起反而看不清楚,是吗?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博物馆或者展览?”
大部分孩子表示没去过这个是大人才去的地方。只有瞳瞳说:“我爸爸带我去看过儿童博物馆。”
“那看展览的时候手能去摸展览的东西吗?”老师接着问。
“好像不可以的,只能看不可以摸的。”
“对了,我们这个主题展示区域也像一个小小的展览馆。里面的东西大部分是给小朋友看的。请勿伸手触摸!”
随即老师在展示区添上了一张眼睛的图片,表示仔细看。“那这个时候小手做什么呢?为了帮助你控制,你可以把手背在后背。这是大人们欣赏参观的姿势。我们也来学学爸爸妈妈参观的样子好吗?”
孩子们一听模仿大人,很乐于COPY。于是马上学会了这个参观的动作。除了学这个动作,老师又问孩子怎么解决拥挤的问题。
“你们觉得这个区域参观时挤不挤呀?”孩子们一致认为很挤。“那你们还看的清里面的东西吗?”
恬恬又一直不停的摇头,几个小个子幼儿也表示他们什么都看不见。
“那怎么样才能使每个小朋友都看清楚呢?是不是每次一小组一小组的看会比较清楚?那一次站几个孩子?”
有的幼儿说5,6个有些孩子说1,2个。老师说:“这样我们请他们站上来试试看。在参观时离展览的东西不能太近,会把展览的东西推倒,也不可以太远,否则什么都看不清。多少距离适合呢?我们请恬恬站一下,为我们试验一个合适的距离。”老师拿出紫色的即时贴,将恬恬认为合适的距离处贴出了一道线。“这样我们以后就请所有的小朋友在线后参观。”然后又多请了几个孩子站上这紫色参观线,直至站满整条直线。“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站在线上?大家来数一数。1,2,3,4,5所以这里最多容纳5人参观。”
在孩子们自己讨论,估计,测量后我们定下了如下参观规则。
1. 规范的姿势进行参观,学学爸爸妈妈的样子,做个文明的参观者。请勿动手触摸。
2. 参观的幼儿必须在紫线后欣赏,如果紫色线已经被站满,就先去玩别的地方。不要堵塞其他幼儿走路的通道。
3. 每次参观不得多于5人。
l 如何延伸内容——适时增加主题内涵
1、地板拼板
孩子们都很喜欢开学新添置的玩具,教室里一下子多了很多玩具其中那块最大最漂亮的拼板是他们的最爱。正好与“家”主题一致。老师打算马上投入使用!这是一套地板拼图。何为地板拼图?就是每块拼图面积都很大,在游戏时孩子们可以直接在地面上拼搭。那该把地板拼图放在哪个区域?平时,拼板都在桌面玩的,它们的家在玩具柜里。新来的地板拼图面积太大,桌面上肯定放不下。老师在主题桌前铺了块地毯然后将拼图拼搭完成后放在上面。大小正合适,可是主题展示区只是个展览的区域,如果加入了拼板元素后会不会之前混乱的场面又再一次出现呢?
投入拼板
只看不玩,实在浪费!一天区角时,老师请了两个孩子进入主题展示区玩拼板。其他孩子都很惊讶老师这个决定。他们意外的眼神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那两个被安排玩拼板的孩子更是受宠若惊。非常投入的体验着这个“特殊待遇”。区域结
“麦芽和琪琪在主题展示区搭拼板。”
“对的,是
孩子们提了各种各样保护好体验区域的好办法:每次只能由2名幼儿参加体验。体验幼儿需要拖鞋进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知道了鞋子也要整齐的靠墙放不能影响走道的正常通行。这两个合作伙伴每次都要把拼板复位后再选择新的玩具,不能半途而废。当老师收玩具音乐响起来时,这块主题展示拼图一定要恢复到展示状态,也就是全部完成。它既是玩具也是展示的一部分。大家都不希望看到整体的展示区域由于拼板造成零乱的状态。
2、相关图书
教师可以将想推荐给幼儿近阶段阅读的与主题相关图书也放在此区域。主题展示区附近也多了一把椅子。孩子们除了可以在地板上拼搭积木外主题展示区又新增设了一项体验内容。每次一名幼儿可以借阅出喜欢的图书在展示区边座椅上小心翻看。有序的控制人数以保证幼儿更好的养成正确阅读方法。老师会安排空余时间集体读读,讲讲,将主题书籍推荐给孩子们。
3、 小主题生成
教室里除了大主题外不断还会有小的热点或者小主题生成,比如秋天到了果子多了,我们一起去园子里摘橘子,回到教室老师把这篮橘子放在地板拼图旁,方便孩子能有空来这里摸一摸,闻一闻,感受一下。万圣节还自己们都想把自己装扮一下在节日那天去讨糖。
案例分析:
从主题区域的出现,到展品的丰富,这一步步走来都是源于孩子们的需要。中间我们遇到很多问题,老师用智慧一个个解决。比如缺少多元内容时,教师巧妙的通过家园互动方式,向家长寻求资源共享的帮助;当幼儿参观常规出现混乱后,教师又与他们及时有效的沟通。制定了属于幼儿自己的参观规则。因为是教师与孩子共同建立的规则。所以执行起来并不难,孩子们也非常乐意遵守他们自己定下的规定。在常规稳定后又进一步推出了体验区这个大胆的创意。将区域内容衍生到了地面与走廊。创设了主题展示地毯,孩子们能在地毯上自由拼撘拼图,建构积木以及阅读书籍。这些改变的形成都是由孩子们的需求引发。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发展并做的调整与更新。在尊重与要求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幼儿的自理自主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主题区域就像个小小展览馆一样,每个月都有不同展示。幼儿们既是主办方,也同样扮演着参观者角色。他们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得到满足与发挥。
从区域展览内容到参观规则,都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建构的。因此幼儿非常喜欢这个完全属于他们的天地,也遵守着每一条集体讨论后制定的参观常规。他们会主动的在家里寻找着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来为主题展示区域添色。家长们也会很积极地提供帮助。在我们“马路上的车”主题还没完全推出时,亚亚妈妈已经赞助了一部非常漂亮的“大跑车”。万圣节主题中很多爸爸们在家刻好了南瓜灯带到教室。孩子们看到真的南瓜做成的灯兴奋不已。带来展品的幼儿更是骄傲的告诉每个人,这是我带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体验,在主题区域老师与孩子们共同收获了不少乐趣。下一步我们又在筹备车展计划,敬请时刻关注Our topic table。相信也会给你们带来不少惊喜。将主题做的更深入童心是主题展示区出现的目的与价值所在。通过多元化的呈现手段,为幼儿提供多元刺激,多角度全方位的渗透。每个幼儿眼里的世界是如此丰富!主题展示区域是平台,是载体,更是一座通往孩童心里的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