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了,班中来了7位新生。其中,属康康的情绪最为激烈,脾气特别大。每天早晨来园抱着妈妈嚎啕大哭,好不容易把妈妈劝走,康康就在地上打滚;上课坐不住,总是跑出来;不肯吃饭,老师喂饭,把饭全吐出来;老师批评他,他就哧溜一下子趴在桌子下不出来。
康康的表现让我想到我三岁的儿子,康康虽然大些但也正处于心理第一敏感期,他的内心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可能对新的环境不能很快适应,但是不能正确表达,就靠发脾气。
这日,午饭时康康又不肯动手吃饭,撅着嘴巴不开心,我走过去提醒他:“康康快吃饭。”谁知话音刚落,康康又开始发作了,把碗推倒,边哭边跺脚:“我就不要吃饭,我就不要吃饭”。按照平日教育方式,我一定会跌喋喋不休地和孩子讲道理,但是针对康康的情况,我却没有多说,帮他扶正碗,尽量保持面部平静并简短地说:“今天要吃完这些饭菜。”康康反复推开我,一次次的挣扎,我也一次次把这句话重复给他。最后,在我几乎都有些想放弃的时候,康康居然安静下来,趴在我身上问:“吃完饭就能玩了吗?”我平静地说:“可以。”康康终于平静下来,拿起了小勺子吃饭了。
我总结:在孩子好发脾气的阶段,我们老师不要和孩子讲多道理,要选择和孩子进行毅力较量,而不是大喊大叫。无论孩子怎么反抗、攻击,我都要保持心情和面部表情的平静。
一日,在制做小风车的手工活动中,孩子们在看完老师示范后,开始积极动手制作了。只听到康康大声叫:“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会。”我走到他面前:“康康,你哪里不会?”康康回答:“我都不会。”“没关系,老师再来教你一次。你认真看。”“我也不会,在家里都是妈妈做的。”“这里是幼儿园,是小朋友学本领的地方,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做,其实他们也不太会,但是多练习,多动手,慢慢地,就会学会了。老师相信如果妈妈看到康康今天能做出一个风车,妈妈一定会夸康康有本领了。”“可我不知道怎么叠三角形。”感觉康康有些松动了,我马上拿起一张纸示范:“其实这个也没什么很难的,只要角对角,边对着边就行了,就像这样。”当看到康康照着我的样子,叠出了一个不太整齐的三角形时,我马上表扬:“康康不错嘛!你的小手还是很灵巧的啊!”康康受到了鼓舞,笑了,于是,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消极畏难的康康,和我一起学做小风车了。
我总结:在孩子遇到困难有畏难、退缩的时候,不要以为用批评的方式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多鼓励、多耐心、多引导、多等待,这样或许能够激发孩子幼小心灵中的奋发精神。
班中开展小帮手的活动,每组轮流来进行管理,老师要求孩子们隔天在家中准备好自己要负责的区域,第二天来讲。星期三是康康小组负责,组内其他小朋友都积极地讲出他们想负责的区域以及管理的要求。只有康康一直缩在后面,很明显康康是忘记准备了,轮到康康,康康低着头:“我忘记了,没有准备。”其他孩子马上就七嘴八舌地说让康康下去,不能当小帮手。看出康康很难过,我就问康康:“康康你想不想为大家服务?”康康点点头,“那我们原谅康康一次,就让他做今天的小帮手,相信他一定会很负责的,以后也不会忘记星期三的小帮手工作,大家给他一次机会好吗?康康你说对吗?”“对,我一定不让大家失望的,我下次一定准备好。”康康眼里闪着祈求的目光。在我的引导下,大家同意康康继续当小帮手,那天康康小帮手做得很认真。之后的小帮手准备工作,康康一点也不马虎,都在家中练习好,很自信地大家面前展示。
我总结:当孩子没有完
现在的康康虽然还是一个经常会犯错的皮孩子,但是当他犯错时,他会听老师的劝告,和别人说对不起,不再倔强乱发脾气;当我夸奖他、表扬他时,他都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