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这么多种考试中,我最喜欢的做的就是选择题,好像答案就在眼前,只要具备再认的本领,选择起来就不是这么的困难。
我也喜欢给孩子们做选择题,当孩子们不肯吃点心时,你是选择吃一块还是选择吃二块?当孩子们不肯睡觉的时候,你选择那种休息的方式呢?是躺着,坐着还是站着呢?在生活的这类的选择题总是很多,一旦孩子们选择了其中的一种,我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即便要求的背后需要承担什么后果,也让他自己来承受,每每当我让孩子们选择时,孩子们天真的眼睛里也总是不停闪烁,那是在思考哪种答案是自己想要的,哪种答案对自己有利。
教育孩子的过程常常出现选择题这样的模式,不过可惜的是都是家长在选择,从未轮到孩子选择。帮孩子决定今天的衣着怎样,帮孩子决定要上什么学校,帮孩子决定要选择什么乐器进行练习,帮孩子决定休息日的安排,甚至决定孩子将来的结婚,工作等种种的人生大事,孩子们就“享受”着家长为他们安排好的一条条人生道路,与其说”享受“,不如说”承受“才对。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
我并不是推崇我的“选择教育观”,我只是觉得,孩子是张白纸,不懂得应该在上面画些什么,这需要家长的指导,告诉他发生问题后种种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但选择后的结果并不一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做事之前动脑筋,会冷静的处理各个方面的发生的问题。
可能身边看到不同的教育观点太多,教育观背后的成与败太多,我希望孩子在儿童时期需要那种天真,在懂事期需要明理,在叛逆期需要冷静,所以在教育中常常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观点,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不断的尝试和创新。
在中国大多数的家庭还只能有一个孩子,所以赋予孩子的责任和期望很多,但要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不要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不要让自己扛着这么多压力,顺应孩子的发展,适时的进行引导,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开心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