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散步回来,我挑选了个故事《熊和旅行者》讲给孩子们听。故事的大致内容是:有一对好朋友相约去旅行,胖的叫胖旅行者,瘦的叫瘦旅行者。旅行途中,突然出现一只大熊。瘦旅行者吓得急忙爬上了路边一棵大树,而不理睬胖旅行者的求助。胖旅行者见来不及了,忽然想起熊是不吃死人的,就急忙躺在路边装死。熊过来闻了闻,以为真是个死人,就失望地走开了。瘦旅行者从树上下来,追赶着远去的胖旅行者,问:“熊刚才对你讲了什么?”胖旅行者边走边回答说:“他跟我说,不要跟那些只顾自己的人交朋友。”
当我讲到面对胖旅行者的求助,瘦旅行者会怎么说时,我故意问小朋友。有的说:“快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有的说:“我递给你根树枝,你拉着树枝上来。”还有的说:“来不及了,你快装死吧。” 无论老师怎样启发,就是没有一个孩子说:“我才不拉你呢。你那么胖,我一拉你,你再把我拽下去怎么办?”
讲到这儿,我的心里已有一丝暖暖的感动,虽然孩子们的解读偏离了故事的原意,但是孩子们纯真的童心让我欣慰。为了尊重故事的原意,我只好说:“我想,那个瘦旅行者可能会这样说……”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在下面讨论开了,他们都说瘦旅行者应该向胖旅行者道歉,他不应该这样对朋友。
我心里的温暖已达极致,为孩子们的简单和纯洁。这时我想起了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我们不去讨论这种说法的正误。单就孩子的内心而言,我不得不感叹童心:没有自私,没有复杂的想法;有的,只是单纯、知错就改和宽容,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我们成人就该学习他们这珍贵的优点。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我认为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探究,有时应该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从表面看会很幼稚,但只要教师用心探其究竟,真正了解并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拉近我们和幼儿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