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不仅仅指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古人云,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尤其是我们的学前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尤其要重视儿童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
科学活动即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数据。记录是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我们训练儿童在探究学习时养成良好科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但是,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限制,一方面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另一方面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如何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同时,尽早尽快培养儿童的科学记录能力即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工具的使用在人类的进化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一方面标志着认知能力的成熟水平,另一方面,各种工具的使用也促进着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发展史是简缩的人类发展进化史,工具使用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可见一斑。近几年来,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心理、教育认知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都希望能探究出工具使用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也希望在研究记录方法的同时,在实践中尝试、摸索适合于小班儿童使用的工具,配合相应合适的记录方法,探索工具使用对发展的相互关系。期望能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第一线的资料。
对于幼儿科学活动中记录方法的研究已有一些论文发表,相信对本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促进作用。我希望能从工具使用这一新的角度出发,探究一些新的方法,获得一些新的心得体会。
一.家园互动式记录
幼儿园与家庭是孩子接触最多的场所,是孩子启蒙的场所.两者如何有机的结合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呢?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以直观性思维为主,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认知范围扩大,已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特点,与家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让家长也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做记录.在孩子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共同完成记录.
(一)多媒体制作. 五一节孩子和妈妈爸爸一起外出旅行,在这快乐的日子里,爸爸妈妈总会为孩子留下美丽的照片.照片就是当时情景的再现,在教师的引导下,父母可以将孩子的照片收集整理,让孩子观察认识制作作品的各类现代工具,并将精美的幻灯片或者是照片进行展出,享受工具使用过程中有趣的记录方法.
(二)文字表达:在”我的家”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厨房用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家庭都有厨房,妈妈每天在厨房叮叮当当里,摆弄着各种做饭的用具,我们的宝宝带着一个个小问号欣赏着,可是那么多的用具都是做什么的?叫什么名字呢?为了弄清楚,老师就请爸爸妈妈帮忙用文字记录.当宝宝将自己看见的工具简单的画下来后,妈妈爸爸就用文字写下宝宝对工具的理解.同时也配合了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知识结构.
(三)样本记录:石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东西,而且形态各异,我们的石头展览会由此诞生,里面的各种石头和石头工具都是孩子和父母在外出时一起采集的,在收集的过程中既增进了对石头和石头工具的认识,又能为大家留下可贵的实物资料.是一种不错的记录方式.
二 .师生互动式记录
孩子好动好学好问,爱说爱画爱做,小班孩子往往是边做边想,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不会很有意识地记住某些事物,很多时候老师就会来不及抓住每位孩子的认知情况.记录就是很好的诠释,把孩子当时的状况有利的加以巩固.
(一) 工具的使用
笔是最常用的绘画写字工具,小班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绘画技能,能够初略的用一些形状来进行描绘.喂宝宝吃饭的游戏中,我们提供了调羹、勺子、叉子等一些日常生活工具,孩子们运用工具进行喂食游戏,然后将自己用过的工具画在纸上,其他孩子和老师一看就能知道他用过了哪些工具.便于教师更好的把握.而教师用笔可以将孩子当时的在工具使用中发现、想要表达的东西留存.孩子们在玩串串烧,自己切、装组合成各类食品,他们在玩的时候,总会无意识的说说自己的做的东西,这时老师就可以将孩子生动的话语进行记录.
现代工具的使用也是很好的记录:例如相机、摄象机等,也可作为教师使用的记录工具.效果更加逼真、写实.
(二) 符号的应用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各方面能力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而且动作多于思维,我们提供了简单的符号引导孩子做简单的记录。表情符号孩子们所喜欢的。“吹泡泡”活动中,表情用来表示孩子在吹泡泡时的状态,当孩子吹出泡泡时就用笑脸表示,没有吹出泡泡时就用沮丧的脸表示。当吹出许多泡泡时就要小星星表示。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满足了记录操作的兴趣,又获得了记录成功的愉悦体验。
(三) 材料的迁移
一物多用,既节约了成本,又能成为孩子记录的最好材料,如粘纸、图书等。图书是孩子生活中好伙伴,但当它坏了时,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剪下各种书上可爱的造型,自己又能组合成一个新的故事。如:拔萝卜中的角色就是孩子自己剪、自己编的。或者用孩子自己剪下的动物造型,变成头饰,在小餐厅中变成就餐的餐券。又生动、又是一种记录。
总之,孩子的记录丰富多彩,教师只有真正把握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小培养良好的记录习惯、掌握初步的记录方式,才能逐步获得记录的能力,体验到记录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