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来说,早期阅读是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从而加快大脑的发育与成熟,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另外,幼儿正外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尤其对即将入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更应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及相应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学期我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上,采取文字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环境创设,让幼儿与墙对话,与汉字亲密接触。我想通过这一特定的环境,培养幼儿爱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融入主题的阅读环境
在主题《我是中国人》的活动的二级主题“旅游节”开展中,我们倡议国庆期间与爸爸妈妈共同制作自己最喜欢的形态各异的花车,并在班内进行交流展览。在展示交流时,我把幼儿为自己花车所取的花车名称用编号和汉字的形式陈列摆放在每一辆参赛作品前,一方面让幼儿能便于评选,另一方面又能让幼儿在欣赏中接触汉字,认认读读花车的名称,即认识自己的,又了解了同伴花车所取的好听名称;其次,在旅游节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又萌发了做小导游带领大家“上海一日游”的想法。我及时跟进教育策略,让幼儿自己商量决定一日游的景点,并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用绘画进行了表达,其次努力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在幼儿所绘画的图象上用相应的汉字表示说明,让幼儿在做导游时能看着图文并茂的“上海一日游”的墙面创设,与老师和同伴交流互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即提高了兴趣,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认识中国地图的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民俗的事物发生了兴趣,于是我们从孩子们关注的事物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可拓展的热点,如京剧脸谱、剪纸艺术、印染服装等,利用教学活动提升经验,为幼儿提供了创造与表现的机会,并参与环境的创设。使幼儿的愿望和兴趣得到了充分满足和发挥。我都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幼儿所表现的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例如:在民族娃娃旁就贴上所表示的少数民族名称“藏族、汉族等”,在所展示的民族风采的服饰和民族纪念品旁出示相应的文字“苗族包、蜡染服饰……。另外,在主题中还经常适当地丰富一些成语。如:年年有鱼、吉祥如意、欢天喜地、地大物博、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等。在幼儿的午睡前,选择了一些中国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并创设“今日新语”的环境,让师生之间、家园之间有了积极的共鸣,提升了互相交流的阅读层面。
当神州六号成功升天后,我鼓励孩子们在“新闻发布”中用自己收集的信息向大家进行介绍,让幼儿在阅读资料中把看到或听到的展现给大家,即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又发展了幼儿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
二: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新纲要》指出,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而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而在组织活动时,需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应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让幼儿充分感受,潜移默化的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国大熊猫”中,我是初次尝试用毛笔画中国画,因此在教学中当出示了毛笔、宣纸等物品后,我用相应文字进行了表示。让孩子们有深刻的印象。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书面语言的知识,在绘画 “红红的中国结”时还可用红红的笔写上“红红”的字样;在说到中国结“的形状时,我用“圆圆”的、“方方”的字样表示。还和幼儿把中国结所代表的含义用成语加以表示,让幼儿与同伴进行了丰富想象和创编。这样,既增加了语言的真实形象性,又让幼儿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根据幼儿对汉字逐步产生兴趣后,我便在教学活动中又增添了剪字的活动,我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幼儿剪出了各种“春”字,还让幼儿尝试用毛笔书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吉”“年“等字,在教室中进行了装饰,使幼儿为自己的作品能打扮出美丽而热闹的教室环境而感到自豪也帮助孩子更好地获得了文字信息。
总之,我经常让幼儿在师生共建的主题环境中,找自己认识的字念一念。并采用语言激励:如“你真聪明”、“你真棒”;采用了动作激励,如伸出大拇指,鼓鼓掌;还采用了物质激励等方法,充分激发幼儿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从“要我读”→“我要读”。当幼儿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就会逐步萌发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了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