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而每天的午餐则是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家长们关注的重点是:今天吃什么?我的孩子今天午餐吃得好吗?我的孩子不喜欢吃东西怎么办?我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怎么办?这种种的怎么办?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小,他们在家中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宠爱,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感到吃饭是大人要我吃的,我不吃你们会喂我吃……。这些“帮助行为”往往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出现了被动进餐、要人喂食、挑食,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如何让孩子能愉快的独立进餐,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工作。我在长期的实践中,认为小班第二学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已经经过了一学期的集体活动,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以他们原有经验为基点,开展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这些都有助于孩子今后的生活,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此我是这样做的: 1、详细了解——通过家访、与孩子交谈中,了解孩子的进餐习惯,个别孩子过敏的食物,孩子今天的身体状况,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注重观察——当幼儿在进餐时,要做个有心人,观察有否浪费现象,有否挑食情况,食量是否适当、孩子的咀嚼方法、孩子的坐姿、有否不卫生的现象等。 3、趣味教育——加强餐前教育(采用猜一猜、闻一闻、看一看、说一说等有趣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激起食欲,同时这也是培养语言交流和行为习惯的好机会)。 4、游戏活动——开展“娃娃家”的游戏,让孩子在模仿“妈妈”喂娃娃的活动中,提高他们小肌肉的练习,在模仿中体验进餐的乐趣。 5、有先有后——先就是:让吃得慢的孩子先吃。 后就是:等幼儿把全部的饭菜都吃完后再添汤,这样可以避免两种情况,一是:保证让幼儿吃到热汤。二是:保证幼儿不吃汤泡饭。 6、榜样作用——教师要紧紧抓住小班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把观察到的好现象,进行及时的表扬,以此来暗示幼儿的行为,这比不许他们怎样做更有效。 7、家长工作——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的机会,介绍各种进餐经验诸如:营养法、给菜取名法、少盛多添法、榜样示范法等多种让孩子吃饭的好方法。 下面就我本学期带的小班(26名孩子),经过一个月的培养,孩子的午餐情况对比: | |||||||||||||||||||||
| |||||||||||||||||||||
| |||||||||||||||||||||
以上的数据充分说明了孩子的午餐管理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的研究、去学习,以此积累相关的经验,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