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生态农场 绿色体验——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的幼儿生态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主题式科技节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支持大班幼儿户外自主运动
融合教育中家园合力共育的重要性——以两个随班就读自闭症幼儿为例
浅谈特殊体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3-6岁幼儿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小小建筑师”初长成
浅谈大班自主性游戏中开场环节的观察与调整
浅议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策略推进幼儿发展
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促进大班幼儿求异思维的案例研究
幼儿园环保教育园本化实施的探索
打造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幼儿园“悦”文化建设
浅谈小班自主性游戏材料与行为的关系
在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实践意义
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
“美在墨韵”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轮胎上的“巨人”—支持幼儿多种动作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小小趣味“自然角”小小趣味“自然角”
以弟子规故事为载体,小班生活礼仪教育的研究

 

 
 
 
 

生态农场 绿色体验——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的幼儿生态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21-06-01  作者(来源):上海市徐汇区机关建国幼儿园 黄雪梅

    一、研究背景

    (一)全球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动植物破坏等等都对自然与社会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的任务日益迫切,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环境法律并颁布实施。随后,各国纷纷召开环境会议,颁布相关法律,旨在改善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科技、贸易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国际环境条约体系,联合治理环境问题。

    自2012年起,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也开始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方向,以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可见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7年1月18日,总书记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再一次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二)生态教育的重要性

    大量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启蒙教育,既有助于提高幼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其生态环境知识; 又有助于增进幼儿生态环境情感,增强生态环保技能,以达到尊重环境、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环境的目的; 更有助于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改革,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印发通知也提到了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行动,指出: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推动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当前教育需要强化基础阶段环境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课堂。具体到学前领域,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也明确提出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三)我园的环境教育特色

    自1998年开始,幼儿园着力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将环境教育的内涵不断的深化,取得了“渗透——体验式幼儿环境教育模式策略研究”和“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积淀中,环境教育不仅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鲜明特色,连续四年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的称号,获得全国绿色学校、上海市学前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区环境教育基地、区绿色学校示范校、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等。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已有资源完善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使环境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幼儿服务。2016年,我园引入了最新的“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并依据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 开展了基于朴门永续理念的“生态农场”幼儿生态教育项目活动,通过学习朴门永续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打造“生态农场”,让教师带领幼儿实践新型的生态环境教育,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理解“照顾地球,关爱人类,分享盈余”的理念,同时让孩子们对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增加观察、发问和思考,充分培养孩子具有科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探究的习惯。自此,以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为指导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我园陆续展开,不断将我园特色的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朴门永续设计

    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Permaculture这个词结合了永久持续的(permanent)与农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这几个词的含义。它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它不只是农艺技术,或仅是有机种植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应用生态学,也是一套应用与整合各门学科的设计学和规划学。

    (二)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

本研究中设计的幼儿生态教育指针对3-6岁幼儿的生态启蒙教育,旨在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乐趣、在环境中发现生活、在环境中自主探索、在环境中体验成长。

(三)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是指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手段,以“农场”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整体,并把贯穿于整个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群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联系起来,对环境—生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达到获得最大生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土地利用环境特别是农业坏境质量为目的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

    本研究中的生态农场特指将幼儿园原有的种植园地、阳光房及动物饲养场所,运用朴门永续设计理念进行设计改造成为体现“能量平衡”的太阳能玻璃房、体现“循环理念”的雨水收集灌溉系统、“模拟自然”运作模式的户外种植园地、堆肥房及“生物能量的转换”饲养观察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学习朴门永续设计的概念和设计方法,改进我园生态农场的种植方法;引导幼儿在生态农场进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和理解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在自然环境的实践中培养幼儿爱观察,敢思考的学习品质和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科学学习习惯。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借助朴门永续设计理念,改造幼儿园的生态农场,包括环境设施的改造和种植作物的改造等。

    2、观察并记录幼儿在生态农场的实践体验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两部分:我园的生态农场和全园幼儿370名。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内外文献,了解朴门永续设计的生态环境理念、特点、及操作方法,掌握朴门永续设计的精髓,对照分析我园我园地理环境现状,借鉴他人开展环境生态研究的成功经验,为创建我园的生态农场提供依据,设计以“朴门永续设计”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生态农场,引导幼儿与教师的参与和探索。

    2、实验法

    根据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对原有的种植园地进行改建,尝试将幼儿园的环境与先进理念进行跨领域的融合,融入新科技、新思想、新技术等,打造成为全新的生态农场,为幼儿更好地进行探索提供条件,为我园环境教育特色助力。

    3、案例研究法

    本研究在实际开展生态农场改建项目的同时,对于教师和幼儿的实际参与情况和活动内容进行案例记录,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调整、优化生态农场的活动内容,为农场的改建提供实际支持。

    四、研究结果

    (一)科学引领,技术创新

    1、运用科学理念创设项目

    “朴门永续”最早起源于70年代中期,为了回应快速扩张而搞破坏性的工业化农业,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提出了朴门永续设计的主张。他们认为工业化农业毒害了土地、水源、减损生物多样性,并且毁灭了数十亿公吨的肥沃土壤。在1978年他们的著作“Permaculture One”中,开创了该理念,旨在构思如何发展出稳固的农业系统。 “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结合了永久持续的(permanent)与农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这几个词的含义。其主要精神是发掘大自然的运作模式,从中找寻各种可仿效的生态关系,再模仿其模式来设计庭园、生活,以寻求并建构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平衡点。该理念提出“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分享多余”,并强调所有生命都有其固有价值的生命观。

    从初始的构想开创以来,朴门永续设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世界上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的人在实践朴门永续设计。不同的地点及农田都能成功的运用朴门设计的元素、技术及策略来创造出永续的农业系统。近年来,朴门设计系统也逐渐被运用在农业园区规划和城乡规划设计,而这也充分证实朴门永续设计的适用性。过去几年,朴门永续设计更开始往意识性结构发展,但是在教育领域鲜有涉及。

    我园通过对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了解及研究,将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与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相结合,提炼出五个关键词“效法自然、生态循环、物尽其用、劳而有获、分享剩余”,并以此开展了“生态农场——基于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下的幼儿生态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意在将这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开发的理念植根于幼儿及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利用现有生态环境进行适当整合式的设计,开展相关的互动教育,使我们的幼儿素质教育与国际水平接轨,完成将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应用于幼儿素质教育的探索性尝试。“生态农场”就是以国际前沿的“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为基础,在理论引领下创设的相关系列活动。

    2、通过科技手段引领创新

    我园原有的小农场有一片种植园地,一个展示多肉类植物的阳光房以及饲养小动物的鸽棚、兔窝等,模式相对固定与传统。在设计改造小农场时,我们充分运用朴门永续设计的主要精神,发掘大自然的运作模式,从中找寻各种可仿效的生态关系,再模仿其模式来进行设计,以寻求并建构幼儿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点。同时我们也遵循了朴门永续设计的主要特点:既学习传统农业精华,又不排斥现代工业技术、信息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劳动效率的提升。因此,我们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对原种植园地进行改造,力求生态环保的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玻璃阳光房:

    朴门永续设计最为核心的原则就是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即系统的产出应该要大于所消耗的,这样才能够产生有盈余来继续维持系统中各元素的生命周期。对于阳光玻璃房内的生物而言,生物系统从太阳那里免费获得太阳能,由太阳能支持阳光房内各种设备的运转,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以此达到循环持续。园内原有一小型阳光房,我们将保留原有外形,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延续生态与环保的理念,我们在阳光房屋顶设计安装了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发电给自动浇水系统进行供电,实现绿色能源的利用,同时太阳能板也可起到遮阳的作用。

    考虑到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故我们在阳光房内设计一组植物照射灯,可以在阴雨天等光照不充分的情况下补充照明。

    考虑到阳光房夏天室内温度太高,设计在阳光房内安装喷雾装置和屋顶水帘装置,并增加排风设备,这样可有效降低阳光房内的温度,增加通风,保证植物在炎热的夏天也能生长。

    在阳光房内设计还设有一组水培管道种植机和育苗处,以便将种子在阳光房里进行发芽育种,成活和发芽率高,便于移栽。这一举措也为班级自然角提供了小苗苗,使得它成为我们整个幼儿园的种苗基地。

    生态循环水池:

    我们在阳光房室外设计了一组小水池,收集下雨天的自然雨水进行有效利用。雨水经过具有截留阀的pvc管流入混凝土的存储罐里,不需要过滤,没有污染,可以直接用来浇灌。小水池内还种植了一些水生植物,与水培管道种植形成一个水循环生态种植循环,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体现了朴门永续设计的生态循环理念。

    室外种植乐园:

    室外种植乐园是孩子们进行农耕的重要活动场地,育苗中心的小苗,经过移栽,可以进入种植乐园继续生长。

    我们对原有的种植园地进行改造,把种植坛重新划分,并分割成若干个小种植坛,种植坛适当抬高20cm,这样既便于幼儿种植,同时也不会泥水横流影响周边环境。为了保证日常管理及向小朋友展示现代节水种植技术,在种植坛还设计有自动喷灌和滴灌浇水系统,以便在节假日或假期可以自动浇水,而日常种植可以由小朋友自己浇水护理。通过在种植园地里进行活动,孩子们学习了朴门永续设计中农业系统的相关知识。

    堆肥箱:

    生态是一个互相利用的过程,为了实现种植的生态循环,我们系统地设计了有机堆肥装置。考虑到安全与使用的便利,我们在原来的鸽棚处放置了堆肥箱,将平时的小落叶及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作为堆肥的原始材料,在减少垃圾的同时生产出纯天然的绿色有机肥料,满足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供给,并让小朋友们体验到变废为宝的过程。

    饲养观察区:

    我们将原来的“小动物饲养场所”改造成“蜗牛、蚯蚓的饲养观察区”。

    蜗牛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可使用各种蔬菜、水生植物、农作物茎叶甚至阔叶树的树叶进行饲喂。而蚯蚓的食性更杂,它的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酶,几乎所有的植物残体、腐蚀质、腐烂动物、生活垃圾都可成为它的食物,同时蚯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

    蚯蚓的运动和排泄物对改善土壤的质量非常有益。蚯蚓能疏松土壤,可使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使土壤保持健康状态,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对农业有重要作用。蚯蚓粪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腐殖质、有机质及镁、硼、镍、锰等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是水果、花卉、蔬菜和苗圃的廉价高效肥料。

    因此我们让蜗牛活动于地面上,蚯蚓活动于土中,蜗牛粪便为蚯蚓之食物,蚯蚓松土便于土面上的植物良好生长以满足蜗牛取食之需。这种生物能量的转换的饲养方法让幼儿初步了解到绿色农业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工具屋:

    我们设计了工具小木屋用来摆放教师、幼儿农耕所需的工具。让幼儿认识相应的工具并学会使用:浇水的水壶、种植的铲子、松土的耙犁、修剪的剪刀等。

    (二)多彩活动,师幼双赢

    1、幼儿实践获真知

    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要求,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以“渗透——体验”的模式开展系列活动,包括:蚯蚓饲养、蜗牛饲养、厨余垃圾堆肥;农耕体验——蔬菜种植、秧苗培育、移植、观察养护、生长记录和采摘收获等。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我们对活动内容进行了斟酌与选择。对于3-4岁的小班幼儿,注重引导他们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通过实地参观、集体教学活动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农场》,让孩子们在每天的散步中能来到小农场,观察动植物的变化;《香香的葱》为小葱浇水,找找哪个小葱长得高,闻闻小葱的味道,说说小葱的作用,尝尝小葱的菜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快乐的小蜗牛》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去观察蜗牛的外形,爬行等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而4-5岁的中班幼儿,我们加入一些简单的操作,引导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比如《我爱我农场》在农场里为农作物浇水、拔草、捡落叶,将收集起来的厨余垃圾带到农场的堆肥房,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堆肥,期待堆肥的变化;又如《在农场》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着育苗房内幼苗的变化,对比水培植物和土培植物谁的生长速度快。看看喷雾装置和水帘装置对阳光房内植物的影响,看自动喷灌和滴灌浇水系统对植物的补水。从而感受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朴门永续设计的精神。对于5-6岁的大班幼儿,加入观察记录及讨论等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能感受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又体会到了朴门永续设计理念:既弘扬传统农业精华,又接受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高效服务。《播种和育苗》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了从种子发芽到长出幼苗的这个过程是多么的不易。我们需要通过松土、撒种、覆盖泥土、浇水、维护等步骤为种子创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和适宜温度才能满足种子发芽的需求,孩子们需要每天观察并及记录小芽生长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到发芽的幼苗需要移植才能继续生长下去。在《认识农场》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农场的科技表现出极强的兴趣,并不断讨论:“育苗房里为什么要开灯?”、“这个喷头会自己浇水吗?”、“水是怎么到管子里去的?”于是,教师就给孩子们介绍了高科技的暖棚,使用的是太阳能,循环的水系统使用天然雨水,有电脑操作的喷淋,直接浇水在植物的根部减少消耗。为了帮助植物生长,农场的灯光选用了植物最为喜欢的红蓝色光线。整个农场所投入的尽可能都是自然的馈赠,模仿自然,减少人为干涉。孩子们惊叹道:“老师,原来我们的小农场有那么多高科技的东西啊!”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现代科技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对环境带来的帮助。

    通过我们努力的创建,生态农场变成孩子们的乐土。通过我们的系列课程及实践活动,幼儿认识并学会照料蚯蚓和蜗牛这两种生物,孩子们常常惊叹:小小的蚯蚓及蜗牛有那么大的本领!通过实践,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种植技能,秧苗培育、松土种植,小小的幼苗被用心呵护,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永续。在一次用厨余做堆肥的活动中,孩子们拿着事先跟厨房的营养员阿姨预定了的菜皮和果皮果芯,然后跟着老师一起把菜皮、果皮和果芯投放一批到堆肥箱,再撒入一层EM菌种,重复几次,直到处理完手中的厨余垃圾,盖上盖子,完成了制作堆肥的第一步。之后每周来堆肥箱搅拌,经过了一个半月之后,孩子们发现搅拌棒灵活起来了,搅拌也轻松了,拧开堆肥箱下面的龙头,从里面流出了营养液,孩子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原本被丢弃的食材通过发酵又成为植物的养料,为新生命的成长出力。渐渐地,这里成为了幼儿最想来的地方,幼儿在这里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关系,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家长们也愿意在接送孩子时,带幼儿一起来看一看植物的新变化。幼儿对这里的环境设施及植物、动物如数家珍,家长们都夸赞幼儿长知识了、更有爱心了。

    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了环境教育的价值。使幼儿亲近自然,有探究动植物秘密的愿望,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鼓励孩子能关心、爱护动植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仔细观察,了解动植物生长构成的探究能力;还能彰显幼儿园环境教育特色,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2、教师培训促成长

    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在小农场生态实践活动开展前期,我们组织全园教师进行园本培训。由于教师们大都是在都市里长大的,对于农耕知识或是技能都相对生疏,对种植的亲身经验也很匮乏。但在环境教育中,教师需要养护动植物、传授知识技能、解答幼儿疑惑,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对于良好开展幼儿环境教育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邀请专家进行系列理论知识培训,通过解读朴门永续设计的理念、传播及实践,增进教师对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理解,思考如何将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与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进行结合。理论培训提升了教师的生态环境意识,体现在教师对朴门永续设计核心精神的理解与运用中,如:从饲养蜗牛、蚯蚓到养护农作物,教师们感知到了土壤、植物、落叶、蚯蚓等几者间的相互依存,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让教师用爱地球、爱人类、分享多余的朴门永续设计精神,以包容、接纳、学习的态度,打造出适合学龄前幼儿的可持续的生活小系统。教师们能够将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及其操作方法尝试性地与种植园地教育活动相结合,就是国际先进理念在我国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中的体现与落实。

    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动、自我的探索、不断的反思,让实践过程变得更科学、更系统、更有意义。我们组织教师前往“四叶草堂自然学校”,进行主题为“寻找朴门永续的快乐,体验都市朴门永续设计”的实践考察学习活动,了解“土堆肥”、“蚯蚓饲养”等实操案例,了解了雨水收集和厨余垃圾堆肥处理的方法,了解农作物从种子到食物的过程,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人和自然的有机融合,体验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探寻朴门永续设计之美。

    为了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幼儿,教师们开展了系列种植实践活动:蚯蚓、蜗牛饲养、厨余垃圾堆肥制作、育苗移苗种植、观察日记撰写等,实践活动的开展确保了教师们的专业技能成长。使教师对种植的方法、植物生长所需的要素以及农场工具的使用都有了初步认识,教师的养护能力获得提高。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堆肥制作,培训后教师们在反复多次实践中掌握了如何将落叶果皮、菜叶收集整理以后进行堆肥发酵,产生有机肥料用于改善土壤,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又如职初教师的菜苗种植的活动中,年轻的教师们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方法后,开展了第一次种植活动。培植紫芥兰,从填土、播种、撒土到加水,在一系列操作后,老师们期待地将种子盒移至小农场,期盼着种子们的发芽生长,而一场台风让发芽失败。在第二次种植时,教师们吸取了经验,将种子盒转移到了小农场的育苗房里,那里能更科学合理地给种子们提供所需的阳光、水份和营养。至此,教师们对种植的方法、植物生长所需的要素以及农场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经验,更深刻地认识到诸如合适的水份、土壤、适宜的养护方式等才能让植物发芽生长。之后,教师们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带领幼儿进行了种植活动,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们表示,在管理种植园地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通过对前沿的理念的不断内化,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将绿色环保的种子种到幼儿的心中。生态农场的创设与使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深化了教师对生态环境教育内涵的再认识。

    (三)参与互动,渗透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为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及时地捕捉幼儿反馈的各种信息,敏锐地察觉他们提出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支持、引导和鼓励,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真正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生态农场实践项目做为全园项目,全园师生员工都参与到此项目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时、有效的开展活动。从观察体验到操作记录,从情感到认知,活动的内容层层深入。而老师在活动中不断完善活动记录,做到活动有方案、活动有记录、活动有反思、活动有建议,从而反映出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家园互动,人人分享参与的快乐。例如:在种植园中饲养蜗牛和蚯蚓的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们尝试利用蜗牛和蚯蚓产生的粪便来优化土质。活动后每天都有孩子积极的从家中带来菜叶或者使用幼儿园厨房的厨余投放在养殖箱里喂养蜗牛和蚯蚓。而蜗牛和蚯蚓产生的粪便也被作为肥料混合到种植园地的泥土中,用以改善土壤质量,促使种植园地的蔬菜和香氛植物生长的更加健康。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带领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发现大自然就是这样循环转化的,感知大自然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有用的,把每样东西本身的价值更好的发挥,从而减少浪费与污染。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关注了教师及幼儿两方面的情感体验,力求在不断的操作中,反思前行、分享成功经验。在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中,师生共同成长。

    五、讨论及总结

    生态农场的创建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无论是设计理念、表现形式、组织形式还是收获成效方面来看,都是极具创新的。

    (一)设计理念新

    本研究运用了国际先进的理念“朴门永续设计”, 这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则是史无前例的。朴门永续设计通常用在农业、林业、城市建设中,其目的是打造出可持续的生活系统,依照自然界的规律去设计环境。该理论几乎没有运用到教育领域,因此这是一个跨领域的结合,我们意识到朴门永续设计不是一套固定的技术或理论,而是以包容、接纳、学习的态度,让一切设计为地球生态可持续而服务。因此作为一所以环境教育研究为特色的幼儿园,我们有必要让我们的家长、孩子、教师将来都可能成为创造生活、爱护地球的绿色生活达人,让田园梦和城市绿化集合,让校园轻松拥抱绿色生活。

    基于此,我们引进了朴门永续设计的理念,对我们已有的园所环境进行规划改建,创设出一种永续生存的绿色生态系统,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教授形式,设计新颖的互动体验式活动,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开发的理念植根于幼儿的素质教育中,利用现有生态环境进行适当整合式的设计,开展相关的互动教育,使我们的幼儿素质教育与国际水平接轨,成为朴门永续设计应用于中国幼儿素质教育的探索性尝试。

    我们进行了国际生态理论本土化的创新性尝试。通过将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核心精神与幼儿园课程目标整合,梳理出符合现代儿童发展需要的环境教育发展目标,尝试性开展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开展朴门永续设计典型样例的探究,这些都是创新性的尝试。通过对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内涵研究,为开展种植园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尝试我们发现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在幼儿园种植园地中落实是完全可行的,且非常受幼儿的欢迎,也能够补充完善我们的环境教育理论,积累实践的丰富样例,为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表现形式新

    本研究在设计、改造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的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种植园中展示出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引发师生极大的兴趣,生态农场成为幼儿园中生态科普的场所。

    物质环境的改建成为幼儿发展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为推动幼儿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促使了幼儿自主活动的生成。我们利用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创设出更为丰富多元的自然模拟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学习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活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也不断发生。比如:我们建成了水培架、育苗房、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太阳能喷淋系统;增盖种植园的工具房、养殖房、堆肥房;改造了我们的种植园,增加了一个水景观养鱼池等环境。这些改建不仅起到美化园所的作用,更是让幼儿在环境的感染中,体会朴门永续设计的思想。

    在引入了“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后,我园通过科研引领,借助科学方法,将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不断的深化,开展了《以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优化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的市级课题研究,并着手于“生态农场”及之后即将开展的班级“生态小乐园”的构建及案例开发研究。让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在环境中成长,最终达到“在环境中教育”。

    (三)感受体验新

    生态农场项目与课程有机融合,丰富的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内在兴趣及情感,使幼儿感知生态是循环的,永久持续的,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验生态环境教育的真谛。

    1、亲近自然,喜欢照料与养护

    当我们身处优美和谐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产生愉悦的情绪,大自然给与我们美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心灵与安抚。在朴门永续设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亲近各种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散步时,幼儿会清理泥土中的树叶与石子。日常时,幼儿会仔细地观察植物的细微变化,找找蚯蚓在哪里。养殖时,他们会记得收集厨房的剩余菜叶,从家中带来果皮菜叶喂养蜗牛和蚯蚓。播种时,孩子们通过松土、撒种、浇水,每天进行观察,期待种下去的种子能够快快发芽。在种子种下去的初期,孩子们会很焦急地问:“菜籽怎么还不发芽?怎么还不长出来?”当孩子们知道育苗房成功培育出小苗苗之后,都满心欢喜,有小朋友说:“我每天放学路过都要去看它的,不然它长不大。” 当种植园被红色、黄色的甜叶菜、紫色的观音菜和绿色的西洋菜组成一幅彩色的田园时,孩子们流连忘返。 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与实际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他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阳光、水分,更离不开我们精心的照料。

    2、热爱自然,体会爱与尊重

    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了解到种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次次失败中体验到生命的成长是需要呵护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对生命产生敬畏与尊重。移盆过程中,他们将幼嫩的小苗小心翼翼的从盆中连根取出,并形容那些植物:“就像自己的小宝宝!”覆盖浮土的步骤时,孩子们生怕压坏植物,“把土盖得薄一点,不然小苗会长不出来的!”植物扦插时,孩子们会紧张地问:“这样剪下来小苗会疼吗?”、“用力了,小苗会断吗?”从孩子的对话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的关爱态度。采摘收获后,孩子们吃着自己种的鸡毛菜、青菜、萝卜和土豆,品尝收获的喜悦。孩子们也会常常拿起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从种子到小苗最后长大,都是孩子们亲力亲为,种植活动让幼儿在花园里,菜地旁体会到一花一草皆生命,感受生命完整的生长,感受生命的美妙。每一次的体验都能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与自然界中的花草鱼虫相伴,沐浴阳光雨露,这些活动中无一不流露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引导着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

    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幼儿感受到每个物种都是自然的一分子,都是地球上同等的生命。生命和生命之间需要协调统一,相互照顾。孩子们在与自然朝夕相处中,体会自然巨大的的力量,这颗种子埋在了孩子的心中,随着他们长大,他们会对生命存有敬畏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感悟生命的共生、共存,知道自然的循环与生生不息,从而能善待自然,和谐的相处!

    3、探索自然,善于观察与发现

    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下的生态农场环境更加丰富多元,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与发现的机会。每个小朋友都见过蜗牛,但是通过对生态农场的探访以及幼儿的一些提问,“老师,为什么蜗牛都懒懒的不动呢?”、“它有眼睛吗?”等,教师发现幼儿仅仅只是见过,并不了解蜗牛的特征和习性。所以教师引导幼儿去仔细地观察蜗牛,不过,很多的变化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发现的,孩子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幼儿在观察中有了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就又产生了新问题:“蜗牛没有脚怎么爬呢?”、“蜗牛这触角是不是就是它的眼睛?”、“怎么蜗牛爬过的地上有亮晶晶的线啊?”经过同伴间和师生间的讨论,老师就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集体教学活动《认识蜗牛》,让幼儿了蜗牛的具体特征:有壳、有触角,也知道了蜗牛触角及会爬行的秘密,让孩子们能感知蜗牛是生态圈环环相扣中的重要一环。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成长,身为教师,在创设的过程中能更深入了解什么是效法自然,也是再次学习了自然界中的依存关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点,并不断对活动进行调整,给幼儿提供更好的帮助。相比以往的环境教育课程,孩子们的关注点更广泛了,观察更持久细致,专注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幼儿也会用简单的绘画或各种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的结果等信息。激发了幼儿探索自然的欲望,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下的生态农场运用了国际先进的理念,利用了前沿的科学技术,践行了情感化的体验方式,融合了全面的生态环境教育,将环境与课程、教师与幼儿、活动与收获有机融合,最终成为幼儿感知生命、感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片乐土。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