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运用情境创设触发大班幼儿内生动力的案例研究 ——以玩+主题活动《时空旅行家》为例
大班项目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便捷安全的无人快递车
探集体运动教与学的改进 ——以大班集体运动《抓尾巴》为例
从“方格子”到“百变魔方”,让大班幼儿的户外区域运动更自信
仔细观察,辨识支持 ——以大班项目化学习“我会保护自己”为例
建构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
以阅读节活动为载体提升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儿童发展优先”原则的幼儿园大班节庆活动实践与思考
我的毕业照我做主
项目化学习在幼儿园小组个别化活动中的运用——以大班项目化学习《我是动画创作师》为例
从平面到立体,关注引导性资源的运用——大班项目式学习《好吃的葱油饼》
支持大班幼儿户外自主运动
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促进大班幼儿求异思维的案例研究
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
“美在墨韵”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轮胎上的“巨人”—支持幼儿多种动作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小小趣味“自然角”小小趣味“自然角”
以弟子规故事为载体,小班生活礼仪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玩色活动中表现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自由活动中促进小班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实践研究

 

 
 
 
 

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0-06-17  作者(来源):科技幼儿园

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  徐俊波

摘要: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中指出:“记录是收集信息的有力工具,是幼儿探索历程与认识发展真实客观的呈现,是幼儿自我调整建构知识经验的见证,也是幼儿表达个人发现与意见的依据。通过记录能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客观描述,对事实的尊重,使结论建立在事实之上。”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记录能力,形成一系列推动幼儿有效学习的指导模式,主要包括激发记录兴趣、拓展记录方法、关注记录过程以及鼓励分享交流四个方面。

 

关键词:科学探索活动  记录能力  大班幼儿

 

正文:

一、 问题的提出

 “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现已成为幼教改革的主旋律。新时期的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更加关注如何激发幼儿认识、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发展其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幼儿在主动发现和研究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积累经验。大班幼儿的抽象思维已经开始萌芽,观察、质疑、合作等能力开始了稳步的发展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究会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

 001.png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大胆地感知与操作,使用(自己理解的符号)简单的图画、数字或其他符号记录所见所闻,以帮助幼儿对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不仅可以使幼儿的认识趋于客观、准确,而且是幼儿探索历程与认识发展真实客观的呈现,是幼儿自我调整建构知识经验的见证,也是幼儿表达个人发现与意见的依据。

然而,大班幼儿的记录内容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比较单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记录能力上的限制而导致他们丧失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兴趣。因此,本研究将从实践层面,在深入了解大班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在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记录能力,引导幼儿有效记录,从而形成关于激发幼儿记录的兴趣、拓展幼儿的记录方式、关注幼儿记录过程、提供幼儿分享交流的平台等一系列的推动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模式。

二、 有效培养大班幼儿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 激发幼儿记录的兴趣

1、 营造记录氛围,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教师应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记录氛围,要多表扬、鼓励幼儿,引导他们不怕失败;还应该注意幼儿的观察行为(是观察行为还是记录行为?),尤其是幼儿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记录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一些胆小的幼儿虽然有自己的思考,但往往缺乏自信心,无法完成自己的记录,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尊重,这样他们才能大胆的创造和想象,教师要善于肯定幼儿的自主创造的记录方式,让幼儿体验到被鼓励和肯定的快乐,从而激发并保持幼儿记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记录的机会

1)自由活动中的记录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自由活动,如: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等,幼儿随时都会被某一事物吸引并进行自发的观察,获得最原始的、最真实的经验储备,但是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很容易转移,造成遗忘。因此,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内投放观察记录表或观察记录本,如:“我的观察日记”、“植物生长记录本”、“天气情况记录表”、“养龟日记”、“蚕宝宝成长记”等,以及提供进行记录所需的材料,比如记号笔、油画棒、标识牌等等,这样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一旦有了发现,就能够立刻进行记录。

2)个别化学习活动之科学活动区的记录

在“各种各样的石头”科学活动区,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并贴上编号,放在展示架上,构成“石头展览馆”。再提供放大镜、水盆、记号笔、记录纸在展示区域内,幼儿可以观察石头,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在“石头展览馆”里,有的幼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各种石头,将观察到的大小、形状、花纹等石头的外表信息记录下来;有的将各种石头放在水中,将石头在水中的变化记录下来;有的用闻、转、敲、听、吹、贴脸等不同的感受方法探索石头,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了下来。为了能让自己和小伙伴看清楚自己的记录,有些幼儿还尝试用分割线、数字编号、文字、箭头等完成了记录。

3)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记录

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有引领作用,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幼儿了解需记录的内容。在“蜘蛛”活动中,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想要了解的关于蜘蛛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引发幼儿之间相互解疑;随后,播放关于蜘蛛的影片,提供一个寻找答案的阶梯,让幼儿带着目的观赏影片,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记录在影片中寻找到的答案,它挑战的是幼儿的视听能力、理解能力、记录能力。

4)延伸活动中的记录

延伸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加以延伸和拓展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将自己没有表达清楚的观点或疑问在“爱问博客”上用文字、图示记录。其他幼儿看到后,也可以用记录的方式自由表达想法、回复同伴。

(二) 拓展幼儿的记录方法

单一的记录方法不仅无法满足于幼儿的学习需要,而且会使幼儿逐渐失去对记录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挖掘记录的手段,为幼儿呈现多种记录方法,拓宽幼儿的思维。

1、从记录者来看

1)个人记录。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如:自然角的“我的观察日记”每人1本,幼儿可以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自己去观察,随后在个人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的交流分享。

2)小组记录。几个人共同根据同一个内容进行观察实验的合作记录,是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索发现的过程与结果。如:在“幼儿园里的树”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有关树的资料的现场收集记录,小组同伴间交流和分享的内容也常常会引起他们的争议和讨论,引发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最终把树的特征记录下来。

3)集体记录。在个人或小组收集完信息后,进行统计、概括、归纳,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如:在“幼儿园里的树”活动中,教师出示《树的统计表》,激发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有关树的信息,比如树皮、树叶等方面的特征,共同解读幼儿的记录,并与幼儿在统计表上共同统计出树的特征,比如树名、树干、树叶、树冠等、以及关于树的其他问题。

2、从记录的形式来看

记录有许多形式,如:图画、符号、数字、表格、文字等,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依据探究的具体内容、主题、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幼儿的水平引导幼儿选择适宜的记录形式。

1)表格式与记录本式记录

运用表格式与记录本式记录,能促进幼儿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使幼儿掌握统计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在“落下来”活动中,第一环节,幼儿自由选择物体玩上抛游戏,感受了单个物体上抛后下落时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说清楚观察到的现象。第二环节,比较和观察两种不同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并记录。在此环节进行前,教师让幼儿明确操作要求,并出示表格式的记录纸,说明记录方式——观察后把两样不同的物体下落的现象要分别记录在左右两边的格子里,可以把下落时在空中的样子、速度;落地后的样子、声音记录下来。

《落下来》观察记录

第一次实验

物体1:

 

 

 

 

 

 

物体2:

第二次实验

物体:3:

 

 

 

 

 

 

物体4:

又如:根据大班幼儿的思维较活跃,喜好不同,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植物角”或“动物角”中其中的一样来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可以为幼儿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每天进行观察并记录《我的观察日记》。一个学期下来,整合起来的观察记录就像一本幼儿自制的图书,给予了幼儿观察的时间空间,更大地促进幼儿思维多角度的发展,是幼儿最宝贵的科学财富。

《我的观察日记》

日期


 

 

 


2)在地面上记录

如:在“我们的影子”活动中,幼儿来到操场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幼儿说道:“影子会变,昨天我的影子在我前面,现在我的影子在我后面了。”针对这个有趣的发现,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影子真的会变吗?是怎么变的?”。随后他们两两合作,用粉笔互相把影子在地上描画出来,并且在中午、下午继续在原来画影子的地方描画影子。通过粉笔的描画记录,幼儿发现了影子的秘密。

3)通过影像等媒体手段记录

如:在“你怎么看”活动中,教师出示环球金融中心的立体模型,向幼儿发出邀请:“试着从不同的方向看这幢立体的环球金融中心,你会看到些什么?”幼儿使用平板电脑的照相功能,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在分享交流的时候,幼儿边展示照片边介绍:“我从侧面看,它像雨后春笋。”“从正面看,像一个开瓶器。”“从上往下看,顶部像一条线。”“从下往上看,它变得更高大了。”……通过平板电脑的照相功能,丰富了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发现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环球金融中心是不一样的,体验了从多角度探索的乐趣。

(三) 注重幼儿记录的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与体验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记录时,应充分尊重幼儿,注意提问的开放性,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成为幼儿记录的支持者、合作者、欣赏者。幼儿容易受自身兴趣的支配,教师应根据活动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去观察、感知与体验。

如:在“葡萄干在气泡水中的运动”活动中,幼儿在冷水及汽水中投放葡萄干,观察葡萄干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上下浮动情况。幼儿很快会在放有汽水的透明杯子看到奇妙的现象:刚放进去的葡萄干会先沉到杯子底部,然后慢慢地摇动起来,很快就开始向上移动。在汽水冒泡的整个过程中,葡萄干会在杯子中上上下下地移动。而在放有冷水的透明杯子看到的是葡萄干沉到了杯子底部。幼儿会觉得像“泡泡”一样的葡萄干好玩而且有趣,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葡萄干发生了什么变化?”“汽水里的葡萄干本身有什么变化吗?”“我想知道什么使葡萄干在汽水里上上下下移动?”等问题,让幼儿充分观察寻找答案。幼儿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记录纸和笔,让幼儿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让幼儿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也为观察后的互动准备了重要资料。甚至有的幼儿会在记录纸上提出问题“把葡萄干放在热水里会怎么?”“把爆米花放在里面会是怎么样的?”“把空心粉放在汽水里会如何呢?”引起同伴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教师针对能提出问题的幼儿可给予表扬和鼓励。

2、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记录信息

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些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时,要善于鼓励幼儿的个性表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创新的方式记录思考和发现。有创意的记录方式也促使了科学探索活动持续有效开展。

如:在“天气情况记录表”中,有的幼儿绘画,有的幼儿书写汉字,有的幼儿贴标识牌,还有的粘贴棉花。又如:在“落下来”活动中,幼儿观察、比较了两样不同的物体下落的现象后,在记录时会自己创造符号来记录。下落速度快会画4个箭头、兔子、猎豹、火箭、飞机等,下落速度慢会画1个箭头、乌龟、蜗牛、人走路等。落在地面上有声音会画喇叭、张开的嘴巴、耳朵等,物体落在地面上没声音会画禁止鸣笛标志、闭拢的嘴巴等。创造性的符号表现了幼儿在观察时不同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方式。

002.png 

(四) 提供幼儿分享的平台

1、生生互动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出现的新的记录方式,将有价值的记录方式进行共享。引发幼儿之间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幼儿理解同伴的记录内容,使幼儿的记录方式能成为他们共同的语言,在相互理解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记录方式。

2、师幼互动

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在一起讨论,把观察、感知、记录的内容表达出来,共同分享参与科学探索的快乐。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准确、连贯的话语去讲述自己记录的成果,提高他们总结、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同时要求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再分享自己的不同发现。随后,教师要将他们零散的发现进行梳理小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三、 总结与反思

首先,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教师要选择运用不同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大大地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及积极性,不因单调的记录产生无趣的情绪。其次,参与记录的人数也要根据活动目标与内容进行选用,也可有机结合。再次,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幼儿出现的新的记录方式,将有价值的记录方式进行共享。如幼儿用数字表示观察的次数,用箭头表示事物发展的步骤,同样的符号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同样都是记录声音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等。在读懂、理解他人的记录方式时,为自己的记录活动积累更多经验。

以上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思考和体会,我们应科学运用记录,以发挥记录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的最大效应,探索发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新境界,使幼儿在快乐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注入无穷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张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洪玉.科学活动记录探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