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小小趣味“自然角”小小趣味“自然角”
以弟子规故事为载体,小班生活礼仪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玩色活动中表现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自由活动中促进小班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实践研究
浅议运用多媒体提高中班幼儿在分享交流环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互动中显现主题墙价值——《主题墙创设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现况研究
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生活,梳理生活经验
关于父母对幼儿攻击性行为信念的调查研究
融于“情”创于“美”
大班幼儿值日生工作中关于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学会放手、给予支持——小班幼儿拼图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生活无小事——洗手问题中的观察与指导
数学领域核心经验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
浅谈古典音乐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及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运用
小班幼儿亲子阅读家教指导的实践研究
低结构材料在学习性区域中的有效性
教师提问的技巧
小班个别化学习区域活动实践探究
浅谈运动器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合理运用与指导

 

 
 
 
 

轮胎上的“巨人”—支持幼儿多种动作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1  作者(来源):园南幼儿园 刘晓静

轮胎上的“巨人”

——支持幼儿多种动作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园南幼儿园 刘晓静

一、活动背景

    自主运动中,低结构材料因简单、好玩、多变一直受到幼儿的追捧。轮胎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教师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轮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各种动作的体验,例如:推滚、攀爬、跳、拉、钻等移动性动作,提高身体素质。

    在一次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中,幼儿搬运轮胎时将两个轮胎并拢同时向前推滚,这一动作的出现引发了我的思考:单层轮胎能引发幼儿出现许多身体运动基本动作,如果把单层的轮胎叠加起来,变成2层或3层的连体轮胎,轮胎增加的高度、宽度及重量,又将会诱发幼儿哪些基本动作的出现,获得哪些能力的提升?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增添了以下器材:

    ·直径为60cm—65cm、编网轮胎2个叠加在一起,形成2层轮胎

    ·直径为60cm—65cm、无编网轮胎2个叠加在一起,形成2层轮胎

    ·直径为60cm—65cm、编网轮胎3个叠加在一起,形成3层轮胎

    ·直径为60cm—65cm、无编网轮胎3个叠加在一起,形成3层轮胎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器材投放后,在幼儿活动现场我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刘老师,今天没有雾霾,我们又可以玩连体轮胎了。”

    “上次我们玩了打地鼠,小潘太胖了,躲进去的时候太慢了,一下子就被我抓到啦,哈哈。”

    “我可以一下子走过4个连体轮胎,你敢吗?”

    “那天我爬上连体轮胎,可是后来掉下来,今天我要再试。”

    “王**很厉害的,他可以站在轮胎上!”

    每天的运动中,经常听见孩子这样那样的讨论,可见连体轮胎已经在幼儿当中引起风潮。实践证明:连体层轮胎引极大激发了幼儿探索兴趣,在一次一次的探索中,教师发现连体轮胎的多变性使得幼儿的获得了更多的动作体验,幼儿逐渐玩出了如下运动内容:

    1、与单层轮胎相似的玩法:推滚轮胎、从多层轮胎上向下跳、拖拉轮胎等。(高度、重量的提升对幼儿力量、耐力、心理负荷等能力要求更高,进一步引发幼儿挑战兴趣,运动量的增加,使锻炼更有效。)

    2、新出现的创造性玩法:

    (1)打地鼠:幼儿利用多层轮胎的高度,将多层轮胎当成一个圆桶,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进行躲闪的打地鼠游戏。

    (2)滚滚乐:幼儿团身于多层轮胎中,由同伴向前推滚,感受“天旋地转”。

    (3)小钟摆:幼儿趴于多层轮胎上,双手腾空,利用腿部力量前后移动轮胎,类似于钟摆。

    (4)勇敢者的道路:将多个多层轮胎间隔摆放,走过悬空的一个又一个多层轮胎。

    (5)杂技演员:幼儿站上3层轮胎,带着轮胎移动一段距离。

    3、与其他器械的组合玩法:

    (1)爬山坡:轮胎+竹梯

    (2)移动的汽车:轮胎+带有轮子轮胎

    增加了高度、宽度及重量的连体轮胎,不断冲击着幼儿的运动思维,不仅出现了推滚、攀爬、跳、拉、钻等移动性动作,还有出现了躲闪、弯曲、平衡等非移动性动作。这些动作的出现对幼儿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器械操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身体平衡能力、灵敏性、协调性、力量和耐力均能获得锻炼与提升。不仅如此,在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认知发展、良好个性形成、社会性发展的发展。

    在众多的玩法中“杂技演员”游戏引发了大多数幼儿挑战的兴趣。

    【现场实录一】

    在一次活动现场,小A来寻求我的帮助:“刘老师,轮胎太高了,我上不去啊”旁边的小B立刻接着说:“我也不会呀,哎呀快救救我,我要掉下去!”小C:“**帮我托一下屁股,我要爬上去!”只见小C身体趴在轮胎上,一只脚从侧面搁在轮胎上,另一只脚悬空着,旁边两个幼儿一个赶紧扶住小C,另一个忙压住轮,防止轮胎滚动。还没等我回应,在一旁的小D说:“你在下面垫个半月遥爬上去呀,我上次就是这样上去的”小E接着说:“你们看我”只见他双手扶住轮胎,双脚起跳登地,同时手臂撑住轮胎,双脚跪在轮胎上,一下就爬上了连体轮胎。”他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引来了同伴的一片掌声。

    我对还未成功的幼儿说:“别灰心,用同伴们的方法,再试试吧。”只见小A手臂撑在轮胎上,双脚蹬地起跳,膝盖还未登上轮胎,手臂一弯,双脚就从轮胎上滑落了下来。小B,手臂支撑在轮胎上,双脚前后交替蹬地,试了几次仍未成功。小C:只见她搬来了半月摇,借助半月摇的高度爬上了连体轮胎,在连体轮胎上坚持了不到2秒,身体前后晃动,双脚滑落了连体轮胎。

    【原因分析】

    这一次观察到的情况引发了我的思考:幼儿使用了相同的方法,为什么有的幼儿能成功,有的幼儿却无法完成呢?我发现:小A双手支撑的力量不够,双脚未登上连体轮胎便由于支撑不住掉落了下来。小B手臂能够支撑身体一段时间,但双脚蹬地力量不足、起跳时机把握不准确,也未获得成功。小C虽站上了轮胎,但身体前后晃动,最后从轮胎上跌落,表明她身体失去了平衡。在这一游戏中,要完成一系列组合动作,需要幼儿双手与肩同宽,下肢与手臂同时用力,向上撑跳,下肢并拢快速跪于轮胎上。一定力度的上臂力量(支撑)为下肢弹跳提供充足的时间。但在活动现场,幼儿的手臂、腿部力量较弱,不足以支撑下肢的快速跪爬动作。在移动物体上保持身体平衡有困难,因此出现了以上游戏中产生的问题。

    【支持策略】

    针对幼儿手臂力量、腿部不足的问题,我在集体运动游戏中开展了一些运动游戏:(1)长臂猿游戏:幼儿站立在双杠中,两手支撑双杠,跳起后,双手支撑身体保持一定的时间,时间逐渐增加,但不宜过长以免拉伤肌肉。(2)大吊车游戏:双手握拳吊于成人的手臂,来回晃动,双腿夹住向上伸;在长凳子或垫子上做支撑向前移动动作。幼儿在玩这些游戏的同时增强手臂力量。(3)蹦蹦床游戏:利用有网的轮胎,形成轮胎路,逐个向前行进跳;在平地上,提供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起跳,跳过障碍物。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翻山越岭,帮助幼儿掌握连续性动作完成的要领,增加上、下肢协调配合的动作体验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顺利登上轮胎的幼儿人数不断增加,获得成功体验的幼儿也越来越多,幼儿对这一游戏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玩法也在不断升级。

    ————————————————————————————————

    【现场实录二】

    小C双手像壁虎一样牢牢抓住连体轮胎表面,两条腿弯曲,跪在轮胎上,一动不动。一旁的小D说:“你站起来呀”。小C说:“别催我,别催我,我好不容易爬上去的,等一等”说完,小C依旧保持刚才的动作,不敢轻易移动。

    我说:“小C,不着急,慢慢来,你先用你自己的方法调整一下身体,保持住平衡再动。你可以试着把腿慢慢分开些,跪在轮胎的重心位置,加油。”

    【动作分析】

    小C的“保持现状”引发我的思考:跪爬在轮胎是一个静态平衡的过程,它是前面向上撑跳的延伸,更是为了后面的站立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时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看似静态的一个动作,其实并不是处在一个完全不动的状态,它有着自身的生理性摇动。只有在相对稳定的支撑面上幼儿才能保持稳定。幼儿之所以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出现是因为在一定高度、一定小范围内幼儿的平衡感较平地上是降低的,对身体的控制力是薄弱的。

    【支持策略】

    我们所知道支撑面不仅包括支撑点的接触面积,也包括这些支撑点边缘所围成的面积。支撑面越大、稳定度越高;支撑面越小,稳定度越低。针对幼儿难以在一定狭小面积上保持平衡的现象,我引导幼儿打开双腿,增大支撑面,提高身体的稳定度。同时在平时的运动中进行一些平衡游戏:(1)“金鸡独立”的游戏:单脚站立与地面上,单脚站立在一定占地面积的物体上,例如小木桩、低矮的台阶。(2)凌波微步”在窄的支撑面(半月遥、梅花桩、圆木)上走,变化支撑面的大小以及走的速度来锻炼幼儿身体控制的稳定性。慢慢的幼儿在小支撑面上的稳定逐渐增强,在轮胎的上的稳定性也提高了。

    ————————————————————————————————

    【现场实录三】

    小E双手牢牢抓住轮胎表面,一只脚从跪转换成脚掌着轮胎,另一只脚也慢慢由跪转换成脚掌着轮胎,此时轮胎晃了晃,小E迅速将另一只脚还原成跪的姿势,嘴里嘀咕:“吓死我了,还好没掉下去”由于前面动作有变化,轮胎因为惯性,始终在摇晃,此时的小E姿势是一只脚掌着轮胎,一只脚的膝盖着轮胎。

    小E:“小A,你帮我按住轮胎,让他别晃了。”

    小D:“我按住了,它没晃呀!”

    小E:“你瞎说,我感觉到它在晃,我要掉下去啦!”

    此时我上前,对小D说:“小D,你负责固定住轮胎,我来帮一下小E”说完,我扶住小E的身体,对小E说:“小E,你试着把另一只脚抬起来,”有了我的支撑,小E慢慢抬起另一只脚,脚掌着地。准备往上站立,站到一半,小E的两条小腿在微微颤抖,嘴里说:“刘老师,好高啊,我怕”。“没关系,如果你觉得实在害怕,可以下来,我在下面保护你”。说着小E慢慢往下蹲,恢复到跪爬的姿势,顺势下来了。下来后的小E面带笑容说:“哈哈,我也站起来一点了,下次我再试试看。”小E离开时我留意到今天小E穿的是一双低帮的雪地靴,离园时与小E和其家长沟通了运动中的安全着装问题。

    【动作分析】

    小E在这过程中,遇到4个困难:

    1、轮胎轻微晃动,使得幼儿的身体也随之左右晃动。

    2、在起立的过程中,幼儿往往忽前忽后,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3、左右交替时往往身体的重心就不稳了。

    4、失去重心时幼儿的心理会产生不安、害怕的情绪。

    晃动的轮胎影响了幼儿的运动,在一定高度(三层轮胎)上站立,保持稳定,需要一定的平衡能力。从跪爬状态到站立状态是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相结合的过程。两种状态的平衡都与身体重心有关,站立的支属于下支撑的平衡,对于幼儿的下肢力量是一种考验。

    【支持策略】

    移动的轮胎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的运动,因此我建议幼儿将轮胎靠在墙上,或者用其他器械材料稳定轮胎。从跪爬到站立是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平衡的转变练习可以通过改变支撑面、调节身体重心、稳定角、摩擦力来进行。

    在支撑面不变的情况下,重心位置越高,稳定度越低;重心位置越低,稳定度越高。幼儿从跪爬到站立正是重心位置逐渐增高、稳定性逐渐降低的过程,挑战着幼儿的平衡能力。

    我设计了:

    (1)小小消防员的游戏:提供有运动活动性的运动器材如荡桥、高运动器械(梯子)、高高低低的运动路线(如梯子与椅子的组合)、有间隔的运动路线(有间隔的石墩、梅花桩、圆木)进行组合,幼儿通过这些道路到达彼岸救火。这些游戏中的路径锻炼幼儿的在重心位置变化时身体控制的稳定性。

    (2)设计一些通过动作改变的操节来锻炼重心位置变化时身体控制的稳定性。例如:手臂上举或踮脚时,重心升高;身体下蹲时,重心下降;向左侧屈体时,重心左移;向右侧屈体时,重心右移;做大幅度的体前屈动作或旋转时,重心可能移出体外。解决了从跪爬到站立的过程后,如何稳稳的站在轮胎上?这就与稳定角有关,幼儿可以通过对侧手臂向侧张开,上体倾向对侧、整个身体倾向对侧等方法据需保持稳定。

    运动中我发现幼儿穿着是雪地靴,足底与轮胎的摩擦力也是影响稳定度的因素,建议幼儿穿着摩擦力较大的运动鞋开展运动。

    ————————————————————————————————

    【现场实录四】

    小E:“哈哈,我终于站起来了!”

    小B:“你往前走呀。”

    小E:“不行啊,轮胎太重了,我走不动啊”、“呀,它怎么往后退了了?,小B,你帮我推一下”

    小B:“你太重了,我推不动,我去找人,你别动啊”

    小B叫来了3个伙伴,三个伙伴站在轮胎后方一起往前推。

    小E:“慢点、慢点、慢点,太快了,”由于三个伙伴同时在后方推轮胎,轮胎起步快,小E没有站稳,一屁股坐在了轮胎上,又从轮胎上滑了下来。在一旁观察的我及时抓住了往下滑的小E,检查是有受伤。并说道:“想想看,为什么你们一推,小E就滑下来呢?该怎么互相配合一下呢?”

    【动作分析】

    幼儿站立在轮胎后,试图通过自己的脚往前走,但发现:轮胎是朝反方向(倒退)行进的。一旦用力,就开始摇晃,甚至从轮胎上跌落下来。这一动作实则是锻炼幼儿对于器械操控能力,这是在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之他也有助于身体协调性、灵敏性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动作发展由首至尾的规律,下肢功能为主的器械操控能力发展在后,幼儿的腰部力量和下肢力量不足以带动轮胎向前行进。

    【支持策略】

    器械操控动作作为一种动作技能,是在生活环境的刺激下,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器械的特征、玩法、功能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习得并发展的,需要通过后天多次、反复练习才能习得,并成为相对稳定的动作模式。

    针对幼儿幼儿的腰部力量的薄弱,我开展了“大力士”游戏:,将拉力绳绑在四位幼儿的腰上,大家朝各自的方向行进,锻炼腰的力量。增加幼儿的下肢力量:通过跳跃、跑步等下肢动作的练习,加强力量的核心素质的锻炼。

    同伴的帮助可以带动轮胎向前行进。但要注意确保轮胎上和轮胎下幼儿的安全,以及上下协同的速度。幼儿从地面到站在轮胎上期间要经历:手臂支撑上轮胎(向上撑跳/双手支撑爬上轮胎)——保持平衡(跪爬于轮胎上)——平衡站立(从跪爬转变为站立)——带器械行进,这四个重要的环节。

    幼儿在完成这一组合动作时需要快速变换身体姿势、控制身体重心,在这一过程中身体姿势的控制和平衡能力得到了锻炼,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教师要做好安全措施,及时观察,适合干预,切不可放任幼儿自由发展。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是个体维持身体姿势、运动的基本前提。在环境和运动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变化身体姿势,更好的控制身体、保持平衡,是个体运动、生活能力的体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认识学前儿童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判断儿童的发展状况,从而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和引导策略。

    该运动内容是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下自发探索出来的,充分诱发了幼儿的多元动作的体验。大大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这其中也锻炼着幼儿的上下肢力量、腰腹力量。

    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考验着幼儿的运动智慧。

    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磨练着幼儿意志力。

    在一次一次的体验中积累自我保护的经验。

    在一次一次的合作中增加同伴间的信任、互助。

    作为教师应充分支持幼儿探索的兴趣,并给予鼓励。在活动中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适当的引导和介入将会助推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能力。在该活动中支撑动作、以及动静态的平衡将是幼儿面临的大难题,教师要根据幼儿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发展的特点,合理选择练习项目,通过变化的、有层次的、有目的的环境创设、器械提供和任务设计,难度恰当、循序渐进地开展练习,提高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

    同时教师要遵从个体的差异,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选择适应于该运动的4个阶段,都能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该运动往往是由一个人完成,但是同伴的帮助和合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伴间的协同合作和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幼儿对于动作的掌握和理解。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