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自主性游戏材料与行为的关系
徐汇区果果幼儿园 王玮
摘要:基于自主性游戏开展,反思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的本质与价值,重审游戏环境与材料投放的年龄特点。本研究分析教师遇到的困惑,探讨小班幼儿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本研究从材料的结构特点、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材料投放的节奏,三个维度入手,观察小班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对比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高结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的生活体验,低结构材料益于激活幼儿的游戏行为。实践《指南》中的策略,记录“百宝箱”调整情况,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本研究梳理提出高结构材料结合情景组合使用,逐渐添加低结构材料种类和数量,替换高结构材料、丰富低结构材料的种类三个有效策略。结合“百宝箱”的使用,分析不同材料投放节奏对小班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日常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班幼儿 自主性游戏 材料与行为
皮亚杰说过:“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的数量、种类、性质(复杂性、新颖性)等都有可能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适切的游戏材料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愉悦、拓展认知、发展交往。我园基于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发现角色游戏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教师的关注。但也遇到了各种困惑与难题。
李钦(2013)在华爱华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最能吸引小班参与游戏。半仿真半替代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影响最大。在这种游戏材料投放方式下,无论是幼儿的角色表现能力还是对物的迁移使用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相对实物来说,替代物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对丰富的游戏行为,主要受到游戏材料的颜色或形状的影响。
结合教师问卷调查和日常巡视,我们发现,小班自主游戏材料适宜性不足。不同班级游戏材料投放的数量差异较大,材料构成的随意性明显。思考背后的原因,投放前教师未能关注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后教师对游戏中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缺少分析。由此,幼儿在游戏中兴趣难以持久、游戏情节单一。从课程层面来看,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难以充分实践。
因此,本研究以探讨小班幼儿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着手,从材料的结构特点、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材料投放的节奏,三个维度入手,观察小班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以及他们在游戏中对材料的使用。旨在有效解决小班自主性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实际问题,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帮助教师推进游戏。
一、材料的结构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
《指南》中这样描述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喜欢反复操作摆弄材料、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已形成的概念与生活经验有关。”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象征能力、使用替代物的意识,以及初步形成的角色意识。新颖的材料和环境能够吸引他们去游戏,自由宽松的氛围能激发他们模仿和生活再现。
材料的投放与丰富是每一次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兴趣。新小班如何投放材料?投放哪些材料呢?
我们把游戏材料分为两大类: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是指材料中预设了明确的目标,玩法相对固定。如:仿真娃娃、餐具、床、沙发、小推车、小拎包。又如:饮水机、沙滩椅、沙滩伞等。低结构材料指玩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使用方式上也具有多变性。如:雪花片、方块小积木、纸筒、丝带、扭扭棒、泡沫块等。这两种材料对小班幼儿游戏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表1 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的对比
材料分类 | 特点 | 举例 | 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
高结构材料 | 预设了明确的目标,玩法相对固定 | 餐具、炊具、小床、沙发、小推车、小拎包 | 满足幼儿的生活体验 |
低结构材料 | 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使用方式上也具有多变性 | 雪花片、方块小积木、纸筒、丝带、扭扭棒、泡沫块 | 激活幼儿的游戏行为 |
1. 以高结构材料满足幼儿的生活体验
在游戏中,小班幼儿会自发的使用环境中的高结构材料。色彩鲜艳、安全牢固的仿真玩具是小班幼儿情有独钟的必备材料。他们在游戏中会因为吸引而有兴趣,因为有趣而更投入。
高结构材料指向鲜明:宝宝椅给小娃娃坐的;餐具用来吃饭的;领带是爸爸的……他们在游戏中的思维和想象都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游戏材料。在看到这些材料时幼儿就已经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产生相应的游戏行为。
片段1:娃娃家游戏中,粉粉家的“妈妈”小A在“给娃娃洗澡”的情节中所表现的行为都与浴室中的每种材料有关联。浴室中有宝宝浴盆、莲蓬头、洗发水、沐浴露、浴球、擦身大毛巾等。小A动作熟练地先帮娃娃打湿头发、轻轻搓揉,然后冲洗身体和告诉宝宝不要动,最后用浴巾包裹身体放在小床上擦身体。
片段2:绿绿家的“奶奶”小B把娃娃从床上抱起拍了几下然后让娃娃坐在宝宝椅中,边喂娃娃吃饭边帮娃娃擦嘴,说:“小宝,蔬菜有营养你要多吃点。”“吃完饭才可以下来玩。”小B用到的宝宝椅、小方巾、餐具,以及游戏对话与动作都经常出现在她的生活场景中。
表2 游戏中幼儿使用高结构材料的分析
高结构材料 | 幼儿在游戏中的使用 | 幼儿的生活经历 |
仿真娃娃 | 抱着娃娃、喂饭、看病、去超市 | 家人抱、就诊、被喂饭. |
餐具 | 洗碗、喂宝宝、炒菜...... | 摆放、使用、洗刷 |
床 | 娃娃睡觉、铺被子、放宠物 | 睡觉、在床上玩、宠物出现 |
沙发 | 爷爷看报纸、爸爸玩手机...... | 看电视、玩手机、打电话 |
小推车 | 爷爷奶奶去超市 | 老人超市使用 |
小拎包 | 妈妈上班、外婆买菜...... | 女性家庭成员外出使用 |
眼镜 | 姐姐上学、爸爸上班、爷爷看报 | 家庭不同成员使用 |
本研究共分析了7种高结构材料,它们常常能引发幼儿联系真实生活。从幼儿游戏中的神情、话语和动作都可以看出,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了模仿和再现。
2. 用低结构材料激活幼儿的游戏行为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摆弄材料,特别是新投放的材料。但有趣、丰富的材料会将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以至无意产生模仿行为。
在甜品店游戏中,有趣的“蛋糕面包”玩具十分吸引幼儿,这些“食物”切面之间有绒贴,可以反复切开、合并。有些幼儿每天在游戏时间会花大量时间把玩,不亦乐乎。当类似的仿真玩具过多时,幼儿的游戏行为就会停留于单一重复。为了帮助幼儿引发想象力,我们增加适量的低结构材料,将其注意力转移至新的游戏。
小班上学期大部分幼儿仍旧处于独自游戏阶段,很多时候他们喜欢一个人玩玩具,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不注意伙伴做什么玩什么。那小班孩子需要提供低结构材料吗?什么时候投放合适呢?
在游戏观察中我们发现,当幼儿情绪稳定后,有一部分幼儿开始在集体中表现喜欢和同伴们玩,也开始产生使用替代品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小班上学期中期开始设立游戏“百宝箱”,里面一般提供的是适量的可替代物、建构材料和自然物。以满足有主动意识、替代意识的幼儿在游戏中使用。
我们主要投放的低结构材料有纸杯、纸筒、塑料伸缩管、铝箔管、各种瓶子;粗吸管、粗扭扭棒、各种夹子、大号绒球、彩色积木块;仿真树叶、圆木片、小树枝等。然而,不是所有的低结构材料都如预期的那样被幼儿使用。
表3 低结构材料适宜性的分析
低结构材料 | 投放效果 | 分析 |
纸杯、纸筒、各种瓶子 | 幼儿很少使用 | 表征单一,幼儿有思维定势 |
建构材料 | 幼儿作为游戏道具的替代物使用频率高 | 对材料较熟悉,简单建构即能使用 |
自然物 | 多主题使用、经常使用 | 可替代性高 |
基于对小班年龄特点的分析,及几轮材料投放的调整,我们梳理出几个原则:
原则1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捏捏,摸摸,抱抱的感知觉,所以材料都可以提供一些柔软材质的。原则2色彩上要鲜亮缤纷。原则3尺寸上不能太细,太小。原则4要略微夸张,体现多功能性。原则5可以是简易变形。原则6源自于原生态的一些自然物。
随着材料适宜性的提升,有趣的游戏行为和情节也出现了。
片段3:“小猫出行记”
粉粉家的“爷爷”小C需要带小猫出门买菜。但小猫抱在手上太麻烦,于是把它放在地上,一会就被其他人踢到了。小C很犹豫,他想带小猫买菜但不想小猫被踢到,于是向老师请求帮助。教师就把小C引到“百宝箱”前,告诉他里面可能有材料可以帮到他。小C翻找了好一会后发现百宝箱中有许多长短不一的丝带,于是挑选一根拿出后在小猫脖子上绕了两圈做成了一根“拴猫绳”。小C在之后的游戏中一直拉着小猫去公园、去理发也不怕被踢倒了。
从这天游戏分享后,丝带运用的行为变多了,有的幼儿模仿当牵狗绳上街溜达、有的给娃娃扎头发、有当意面吃等等。
逐渐丰富的游戏行为、替代经验让小班教室中的“百宝箱”成为了机器猫的魔法口袋。教师需要做的是不定期的增加和调整。
表4 “百宝箱”使用的记录与幼儿游戏行为观察
时间 | 教师对“百宝箱”的调整 | 调整的思考 |
第一次调整 11月 | 增加了雪花片、仿真小树叶、粉色泡沫块、白色毛线段、纸杯、纸筒、纸棍...... | 和“娃娃家”、“小超市”主题相关情节需求 |
第二次调整 12月 | 减少了纸筒、纸棍 增加了纸板、保丽龙球、彩色木块 | 幼儿生活经验中拐杖、望远镜、饮料纸杯出现少 |
第三次调整3月 | 增加了铝箔管、纸板片、pocky饼干盒、彩色大绒球 | 过年后飞机主题、餐厅主题出现,需求相应替代品 |
投入低结构材料后,跟进观察。我们发现,所提供的材料不能完全满足幼儿游戏替代需求,于是对“百宝箱”进行调整。增加了雪花片、仿真小树叶、粉色泡沫块、白色毛线段、纸杯、纸筒、纸棍。这些材料教师预设到会在“娃娃家”和“小超市”主题产生更多的替代行为。正如预期,娃娃家拿树叶“烧青菜”、拿雪花片“当货币”、洒在地上做草地;用泡沫块“煮红烧肉面条”等情节一一出现。但纸棍和纸筒基本没有孩子去选择使用。
在教研探讨中大家发现,小班孩子还没有使用望远镜的经验,孩子们的爷爷也没老到柱拐杖,所以纸筒和纸棍需要调整。于是有了第二次调整。这次减少了纸筒、纸棍,增加了大小不同的保丽龙球和彩色积木块。第二天孩子们就发现了新材料,甜品店马上拿小保利龙球做糖果,大保利龙球做作冰激凌。烧烤店的“师傅”总会跑去“百宝箱”翻找自己需要的烧烤材料。
片段4:“爸爸很忙”
“粉粉家”爸爸小D坐在沙发上,一会拿出报纸看看,一会又出门去买菜。随后他在房间翻找着,接着来到“百宝箱”的纸板前看了看,抽出两块纸板。稍稍比较一下他拿走了书本大小的一片。回到家小D又坐回沙发,看着纸板一会点点、一会划划。边上的“妈妈”让他买蛋糕,他回答:“我在玩iPad没空!”可见,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渐渐地幼儿因游戏需求而产生与材料互动的行为越来越多。
片段5:“热闹的烧烤店”
烧烤店老板小M正在忙着烤串,来了2个客人点餐要吃烤年糕和小龙虾。小M看看自己的菜发现没有。于是他让客人等等,他快速跑到“百宝箱”前,拿了白色积木和红色泡沫块回来,他告诉客人这就是年糕和龙虾。发现客人很满意,老板又快速抓了把红色雪花片,放在小碟子里告诉客人:“这是辣椒酱。”一个客人马上摆手:“我怕辣。”一个说:“我敢吃辣。”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会主动地寻找自己需要的物品,不再完全依赖高结构材料,他们会自发的因游戏需求与材料互动,发展有趣的情节。
二、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
《指南》中有这样一条策略“让幼儿在多样化中探索、多途径表现的过程中进行发现、想象和创造。”小班幼儿需要各种各类材料去满足他们的游戏行为。那么,在游戏中投入的材料是越多越好吗?多少种类和数量才是适宜的?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并非种类越多越好,过多的材料会制约幼儿游戏行为。以“娃娃家”为例,初期我们投放的种类多、数量也多。由于孩子们还不会分类收纳,过多的量让每个主题变得乱糟糟,幼儿会热衷于把玩每一件游戏材料,并且又会迅速抛弃。最烦恼的是游戏结束后的整理收纳,老师必须带着幼儿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分类、归置。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做了思考,将材料数量和种类做了调整和精简。
1. 做法一:高结构材料结合情景组合使用
我们重置了两个“娃娃家”的基本件配置,有相同基本件:每个家庭都有娃娃(1个和2个符合当前生育现状)、娃娃小床(单双层)、桌子、椅子、浴缸、宠物小窝。同时又配置了些不同的基本件:小推车/宝宝椅、手机/电话、晾衣架/吸尘器、小猫/小狗、钢琴/饮水机、炊具、餐具等。这样调整后,种类保证了多样性,数量也得到了控制。幼儿能在材料不同的“家”中满足好奇,也能产生不同的游戏经验。
表5 “娃娃家”中高结构材料的组合使用
粉粉家 | 仿真娃娃(相同) | 浴缸(相同) (相同) | 小推车(不同) | 领带(不同) | 晾衣架(不同) |
*抱娃娃 *亲娃娃 *给娃娃洗澡 *拎着娃娃买菜 *给娃娃喂饭 *陪娃娃睡觉 | *给娃娃洗澡
| *推着娃娃乘公共汽车 *推着娃娃去菜场买菜 *推着娃娃看表演 | *带上领带 爸爸上班去
| *妈妈晾晒衣服 *爷爷挂毛巾 *爸爸夹袜子 | |
绿绿家 | 仿真娃娃(相同) | 浴缸(相同) | 宝宝椅(不同) | 手机(不同) | 吸尘器(不同) |
*抱娃娃 *亲娃娃 *给娃娃洗澡 *打娃娃 *给娃娃讲故事 | *给娃娃洗澡 *给宠物洗澡 | *吃饭时把娃娃放在椅子上 *自己外出把娃娃放在椅子上 | *爸爸拿着手机出门 *妈妈用手机打电话 *奶奶使用 | *奶奶打扫房间 *妈妈到处吸灰尘
|
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家的娃娃家,相同的基本件配置幼儿所表现的游戏行为也不完全相似;而不同的基本件配置更能激发孩子们增加游戏经验和体验。甚至促使他们增加交往。
片段6:“妈妈和娃娃”
“粉粉家”的妈妈小K抱着娃娃去小医院,找到医生就说:“我的孩子病了,要打针。”当医生在打针时,小K边摸娃娃的头边说:“别怕别怕,打完针你的病就好了。”看完病抱着娃娃回到家,哄娃娃躺在小床上睡觉。再看“绿绿家”妈妈小L,推着小推车带着娃娃坐了公交车,又去了甜品店,最后回家前还给娃娃买了一个漂亮的发夹。
片段7:“晾衣架和吸尘器”
“粉粉家”有一个漂亮的晾衣架,妈妈小K喜欢把宝宝的衣服、袜子和帽子一件一件的放到洗衣机里“清洗”,接着又会拿出一一夹到晾衣架上晾晒。“绿绿家”妈妈小L推着吸尘器满屋子跑。一会推开沙发吸一吸,一会来到厨房吸一吸。累了会叫上爸爸接手继续给家里各处吸尘。
“娃娃”是这两个“家”相同的基本件配置,但幼儿所表现的游戏行为就会完全不同。游戏中,不同的基本件配置激发孩子们拓展生活经验和体验。
2. 做法二:逐渐添加低结构材料种类和数量
随着班级幼儿使用替代品的能力逐渐提高、经验有所积累,我们材料的投入更为多元。有自然物、有相似物、也有可变形物。于是,奶奶有了公交卡,爷爷烧的肉也有了,给宠物狗的肉骨头也出现了。特别是大大小小的树叶(有绿有黄有大有小),枯黄的变成娃娃家中的垃圾,小小绿绿的叶子被用来当做青菜来烧煮;聪明的爸爸还把大树叶当成扇子使用。
片段8:“爷爷的鱼竿”
“粉粉家”爷爷小G戴上眼镜出门了。他先坐上了770公交车,来到“植物园”逛了起来。突然和老师说:“老师,我要钓鱼,我看到植物园有人在钓鱼。”老师问他:“你用什么钓呢?”小G想了想,去百宝箱挑选了起来。他先找了根纸棍,太短。于是,他放弃纸棍换了根小树枝。用绕的方法将丝带固定在小树枝分叉处,爷爷的“鱼竿”成功完成。
片段9:“W医生也有手机了”
班级中的玩具手机只有两个,都被娃娃家的爸爸拿去用了。小医院的W医生也想问老师要一个。老师建议道:“我们只有两个,要不你去百宝箱看看有什么东西能代替手机。”W医生马上在材料中搜寻起来,他拿起瓶子又放下,拿起一块乐高也放下了,最后目光停留在一个扁扁的饼干小盒子上,他拿在手上又看了一下,回到小医院高兴地对边上的护士小M说了句:“我有手机了。”
片段10:“小M的榨汁机”
小M在“百宝箱”前的桌子上忙碌着。原来今天他是爷爷,他要为家里添置一台“果汁机”。他的面前堆了好多方形积塑片,拼拼搭搭好一会,长方形的“果汁机”完成了。刚拿到家他在“果汁机”里放了颗草莓,看了看马上又拿出回到了“百宝箱”前。拆拆装装,他满意地将“果汁机”再次带回家,和奶奶说:“这是榨汁机,果汁可以从这里流出”。升级成“榨汁机”的开口处可以打开、关闭,下端还多了一个流出果汁的通道。小M不停地操作给家里的每个人看,很开心。
游戏中,纸棍的长短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爷爷”在继续寻找中发现小树枝可以直接代替,加上鱼线就能去“钓鱼”了。自然物的投放增加了幼儿对材料认知和熟悉,也能提高他们使用材料的能力。
小W在游戏中会通过比较和判断找到最接近手机的相似物。小M构建所需游戏道具,并能通过改进升级游戏、丰富情节。小班幼儿在生活中不但关注到身边事物的特征,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合适的相似材料,而满足游戏情感、游戏行为的需求。
3. 做法三:替换高结构材料,丰富低结构材料的种类
越是小班后期我们增加的高结构材料越少,有时只做替换。如:把扫把替换成小拖把、吸尘器替换为小钢琴、水壶替换成饮水机等等。替换的高结构材料因仿真材料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继续使游戏产生新的行为和情节。被精简的材料,只要孩子有需求,就会去寻找一些替代品来满足。
片段11:原先“粉粉家”有一把扫把,还有一个水壶。每次游戏时,不管谁当妈妈,都会拿起扫把从里扫到外,或者从外扫到里。奶奶会用桌上的水壶给家里的两盆花浇一浇水。
片段12:两周后教师把扫把和水壶替换成小拖把和饮水机。新的情节出现了。妈妈只要给娃娃洗完澡就会拿起拖把拖地。爸爸也会用拖把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爷爷喜欢到饮水机哪里一杯杯的装水喝。妈妈还用饮水机里的水帮娃娃冲奶粉。爸爸会取下饮水机水桶装水……
我们把增加的低结构材料种类更加偏向于可塑性强的可变形材料。如:大扭扭棒、粗细伸缩管道、乐高积木等。这些材料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简单组合、造型变为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水龙头、手镯、项链、面条、放大镜。材料的替换带来更多的体验,也带来更多的游戏行为。
片段13:“巧手叔叔”
“绿绿家”那里好热闹。爸爸和叔叔在大声讨论着。叔叔手上拿着一根环扣链,一端扣着红色和绿色的两个环。叔叔激动地对爸爸说:“我们有水龙头了!”叔叔拿着他们连接的环扣链一头安装在水池下,一头有红色和绿色两个环扣的放在洗手台上。安装完他和爸爸说:“你去开热水。”爸爸在红色环处摆弄了几下,又在绿色环处做了拧的动作。
片段14:“开心面馆生意真好”
开心面馆的老板小G一会在“煮面”一会又跑出去,来来回回好几次,那些客人都坐在座位上耐心地等着。老板在干嘛?跟着他回到面馆一看,原来老板小G用红色泡沫块+白色毛线做了一碗红烧肉面;用绿色雪花片和白色皱纸条做了一碗青菜面;用红色、绿色手工纸撕成大大小小的方块+白色皱纸条变成了虾面。
在游戏中,幼儿用大小环扣建构了控温水龙头。小班后期,幼儿已经开始运用各种可变化、可组合的材料开展游戏了。老板“小G”在根据客人的要求用各种材料组合出不同的面,小班幼儿在学期末玩出了出乎意料的有趣情节。
三、投放材料的节奏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
在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材料投放的节奏有密切关系。小班初期,高结构材料能直接引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记忆和联想,需要充足的时间满足他们反反复复摆弄、模仿。中后期则逐渐替换一些相似材料或仿真玩具、装扮材料,幼儿以此刷新更多的游戏行为。
投放材料的时段依据是什么?从哪里获得投放信息?投放效果又是如何呢?除了开学初教师根据以往经验预设到部分游戏主题的材料外,我们最常投放的节点是新主题产生时,如:小帐篷游戏中“野餐”主题,那就需要给孩子们提供篮子、水果、地毯等主要材料,其他的低结构材料只能预估幼儿可能会需要游戏中哪些物品代替或建构。
幼儿间热点话题、交流分享话题,也是让我们调整材料投放的依据。在自由活动时,小L对小M说:“我爸爸昨天带我去农家乐摘草莓了,可好玩了。”小M回应:“我也摘过草莓,我们还摘了两大筐!”边上的小G马上也加入到“摘草莓”的讨论中。许多幼儿有了共同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就会产生共同游戏的愿望,这也是投放的节点。教师捕获到孩子们热议的话题,随之在百宝箱中投放了十几颗仿真草莓、两条仿真绿叶、和几块咖啡色的泡沫垫子。第二天游戏时间,小M 很快发现这些材料,他叫上小G申请在留白区开一个“农家乐”游戏。
来源于孩子们的话题或热点都可能会是下一个新游戏的内容,教师除了会敏感捕获信息,还需要根据信息及时预判,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另外,我们在观察中捕捉幼儿缺乏材料、需求材料的信号。如:“闪亮小舞台”在为道具头饰争吵,教师就要补充相似头饰或受欢迎头饰的数量,避免材料不足引发的争吵;“娃娃家”为门铃争吵,教师就要添置一些能够发声的小玩具,如:圆舞板、餐铃、小风铃;购物篮不够了那就要增加购物袋;钱不够了增加银行卡、二维码卡片。通过观察和判断,及时投放幼儿游戏所需材料,班级中的类似问题迎刃而解。或仿真材料、或自然物、或可组合变化的低结构材料都能成为百宝箱中的“宝贝”。
表6 不同材料投放节奏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投放节奏 | 说明 | 效果 |
跟着主题内容 | 新主题的产生、教师预设 | 一般 |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 | 分享交流了解、热点话题 | 较好 |
根据幼儿游戏经验 | 游戏过程观察、矛盾产生、幼儿提出需求 | 较好 |
在幼儿萌芽使用替代物时,我们投放“百宝箱”。一开始是少量、有限的,尝试性的投放。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行为,预设一些游戏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常见材料。当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有了一些经验后,进一步丰富“百宝箱”中的材料。当幼儿能较熟练地去寻找和选择自己需要的、有用的替代物,或者开始使用材料简单塑形、组合,“百宝箱”就起到了支持游戏的理想效果。
材料,真的能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好帮手”!我们应本着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和生活经验的原则,细致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言行。满足幼儿的生活体验,激活他们的自主游戏行为。
参考文献
[1]. 何梦燚. 2- 5 岁幼儿游戏的年龄特点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5).
[2]. 赵燕芳.幼儿园游戏的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8(6).
[3]. 刘小英.开放式创造性游戏的创设与指导[J].学前教育学研究,2008(2).
[4]. 石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
[5]. 陈怡.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促进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全面发展[J].石油教育,2000(2).
[6]. 黑丽君. 3-5 岁儿童自主性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吉林: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周赛琼.创造性游戏和幼儿园环境关系研究[ D].浙江师范大学,2011.
[8]. 周草. 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9]. 黄玉娇. 材料结构及投放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0]. 李钦. 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019年6月
附录
游戏材料投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问卷调查
基本信息
1.您现在所带的年龄班是 ______
A.不带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E.学前班 F.混龄班
2.您的教龄为______
A.不足 3 年 B.3-5 年 C.6-10 年 D.11-20 年 E.20 年以上
3.您的职称为 ______
A.未评级 B.二级教师 C.一级教师 D.中学高级 E.正高级
4.您已获得的最高学历为 ______
A.中专 B.大专 C.大学本科 D.研究生
1、您班角色游戏活动的材料投放者是_
A.教师B.教师与幼儿共同投放C.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投放
2、您在投放材料前,会考虑哪些因素?
A.安全卫生B.符合年龄特点C.种类齐全D.坚固耐用E.其他____________
3、您在班级投放材料的种类有:
A. 体育B.构造C.角色表演D.科学启蒙E.音乐 F.美工 G.图书挂图与卡片H.电教I.劳动工具J.其他____________
4、您班投放的游戏材料主要来源于
A.是有合作的材料
B.家园合作的材料
C.购买的材料
D.教师制作的材料
5、您班投放材料的方式是?
A.教师直接投放材料 ,经幼儿自主探索后,帮助幼儿提升对材料的认识
B.教师介绍投放的新材料,让幼儿按规则进行
C.教师随意投放,让幼儿自由玩
6、您在班级投放材料的组合情况是:
A.数量多种类多
B.数量多种类少
C.数量少种类多
D.数量多种类少
7、您在班级投放的材料包括:
A.高结构材料 B.低结构材料 C.成品材料 D.半成品材料E.自然物 F.废旧物品
8、高、低结构材料投放的比例大概是:
A.2:8 B. 4:6 C.5:5 D. 6:4 E.8:2
9、您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是否有困惑
A.常常有 B.有时 C.没有
10.您在材料投放时是否有明确目标?
A.有 B.没有C.很难说
11.您投放时有目标的话,那么目标是怎样生成的?
A.根据儿童最近感兴趣的内容生成
B.根据儿童目前应有的发展要求生成
C.根据让儿童补差扬长的要求设定
D.及时根据儿童的反应生成
12、游戏材料开放:
A.暂无材料超市
B.全班共用一个材料超市或百宝箱
C.每个区域有相应的小材料超市
D.每个区域有小材料超市且有一个全班共用的大材料超市
13、您班定期更换、添置游戏材料吗?
A.暂时没有 B.定期更换
14、您班定期更换、添置游戏材料频率是?
A. 每周一次B.两周一次 C. 一个月一次D.无固定 E.基本不换
15、您班定期更换、添置游戏材料的依据是
A.原有的玩教具幼儿已经不感兴趣了 B.原有的玩教具损坏了 C.原有玩教具的预设目标已经达到了,或根据计划更改 D.根据幼儿活动中的新需要E.其他______
16、新旧玩具的比例大概是:
A.2:8 B. 4:6 C.5:5 D. 6:4 E.8:2
17、您对材料投放有什么建议:
A.改变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教育模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任务
B.增加教师经费,让教师可以自主购买材料
C.配备专门人员进行材料开发
D.加强幼儿园和供应商的联系,找到适合自己幼儿园的材料
E.增强教师之间关于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学习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