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实践意义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 乐世祯
摘要: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它是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组织创造性解题过程而设立的比赛,头脑奥林匹克题目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每个解题方法都是独特的。在解题时,学生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运用到解题实践中。他们快乐地解题和学习,并因此终身受益。这正好迎合了目前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时代要求,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需求,作为全国首家具有科技特色的示范幼儿园,XX幼儿园一直将科技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实践研究,为鼓励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搭建民主、宽松的实践活动平台提供参考。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为XX幼儿园打开了一扇通向幼儿科技创新教育的大门,将科技创新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将这一精神传递给年幼的孩子们,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的结论!
关键词:头脑奥林匹克 创新意识 幼儿教育
正文:
一、 研究背景
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现阶段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技术创新热情,使科技创新人才这一第一资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需求,作为全国首家具有科技特色的示范幼儿园,K园一直将科技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如何能够将科技创新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将这一精神传递给年幼的孩子们,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为K园打开了一扇通向幼儿科技创新教育的大门。
“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它是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组织创造性解题过程而设立的比赛。头脑奥林匹克题目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每个解题方法都是独特的。在解题时,学生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运用到解题实践中。他们快乐地解题和学习,并因此终身受益。”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一直是头脑奥林匹克的宗旨,而三个结合则更好的反映了整个头脑奥林匹克的精髓: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作为幼儿,虽然没有中小学那样成熟的条件与参赛的资质,但是参与过程中的获得比结果更为重要。
二、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结合历届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探索出K园实际与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相结合的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策略与方法。通过经验总结、案例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幼儿创新意识形成的因素,为鼓励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搭建民主、宽松的实践活动平台,并以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为突破口,进行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为开展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 实践意义
1、 剖析目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所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为鼓励、开阔幼儿多解思路,诱发创新意识提供借鉴。在组织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创设宽松、和谐的实践环境和氛围,充分尊重、信任幼儿,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灵活多样的引导方法,让幼儿充满自信、充满快乐,促进幼儿想象力、观察力、表达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萌发创新意识,全面有效地提高幼儿素质教育。
2、 借助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的平台,凸显K园办园特色,促动教师主动学习幼儿教育科学理论与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精神,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集中研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以幼儿为本,从幼儿出发研究幼儿、尊重幼儿,体现教师是幼儿学习实践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角色,提炼优化实践氛围、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 概念澄清
(一)头脑奥林匹克: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 of the mind简称OM)1978年发源于美国,是由美国新泽西州葛拉斯堡罗州立学院教授塞缪尔·米克卢斯先生于1976年创立的,这个被看作是“培养未来美国人”重要途径的比赛,旨在考验青少年的创造精神与团结精神。米克卢斯经常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并奖励那些敢于冒险的学生,他们的方案并不一定成功,却富有可行性和独创性。
(二)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青年学生是最少保守思想、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创新精神的一个群体,祖国未来的发展靠青年学生,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学生,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从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着手。”
创新意识主要特征:新颖性: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的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社会历史性: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个体差异性:各人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环境氛围、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这些因素对创新意识的产生起到重大影响作用。而这类因素也是因人而异,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
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区别:“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成长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部门应以此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所谓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总是代表着一定社会主体奋斗的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成为一定主体产生稳定、持久创新需要、价值追求和思维定势以及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成为唤醒、激励和发挥人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
四、 文献研究
(一)国内研究
1、关于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
游戏作为一种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灵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游戏环境的开放性:认知心理学认为:“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温床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 才能让幼儿完全自由地感知、接触周围众多的事物, 大大激发他们广泛而又强烈的好奇心, 促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无拘无束地从事以前没玩过的游戏, 尝试过去没做过的事情”。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应把游戏环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目标来实现,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让幼儿完全自由地感知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做事情。开放式游戏环境包括:灵活的探索空间、充足的游戏时间、多选的游戏材料。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足够的时间是满足幼儿自主游戏,培养其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当幼儿有了充足的游戏时间,他们才有可能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有新发现,并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解决新的问题。游戏材料的放置体现 “一物多玩”的价值,较好地达到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目的。
游戏环境的层次性: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将游戏环境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配以不同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充满兴趣的游戏,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小班阶段注重在生活常规培养的基础上,创设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愿望,教师提供形象玩具的材料,同一种类的游戏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便于幼儿开展独立游戏和平行游戏,避免幼儿因玩具不足而争吵。中、大班阶段,在材料的提供上下功夫,尽量为幼儿提供未成形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以环境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游戏环境的可变性: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倘若游戏环境始终保持原状,不但会造成幼儿游戏兴趣的减弱,更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游戏环境应以幼儿的兴趣和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只有当游戏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自觉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形成在某方面日益增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发挥他们在这方面更加明显的创造性。教师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的深入,和幼儿一起有计划地投放新的游戏材料或更换材料、变换玩法,不断激发幼儿发展新的需要,从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游戏环境的互动性:陈鹤琴说:“环境布置需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可以使他们对坏境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当儿童主动与游戏环境和材料进行和谐的互动时能使它们成为表现幼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物化世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准备和制作游戏环境、材料,也可以让幼儿独立完成,让他们自己去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游戏的需要,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或求得他人帮助去获取所需材料,体验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可变性和互动性的游戏环境这方面入手,逐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其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促使创新教育顺利有效的进行。
2、 关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
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孩子有非常好的绘画技能技巧,缺少的是具有创造性地思维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幼儿的参加活动的欲望,幼儿年龄比较小,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使得各类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自己所认识的世界,让他们自己思考,大胆创作,让从现实到内心。
如果把美术活动与多科教学相融合,那么就可以对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开发,促使创造性的思维得以发展,也将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加以升华,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使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人生画板上勾勒起独特的图画,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学习兴趣,充分鼓励、激发、诱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才智,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愿望表达出来,才会使幼儿有创作的乐趣。
3、 关于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
“幼儿的创新行为通常表现为异想天开或表现为有违于常人的行为特征,这些都是形成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如果说,社会教育对孩子发展带有很多的偶然性,学校教育对孩子发展具有控制性,那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则具有主动性。而对于发展中的幼儿来说家庭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创新智慧火花容易在家庭的情感世界里进发,所以说,家庭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之起点。”为此,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创造天性时,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
保护孩子的创新个性:每个孩子都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探究热情,总爱向大人问这问那,追根刨底,这正是激发孩子创造思维的最佳时机。传统的教育非常注重教育整齐划一,循规蹈矩,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多思善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并注意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保护孩子的创新个性。
支持孩子的创新行为:“操作行为中的创新孩子的操作行为,一般是指借助某种物品、材料与玩教具所进行的探究活动。”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积极鼓励孩子的操作行为,并力所能及的提供各类工具、材料。帮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有充分发挥想像力,鼓励重组思维与再造行为的产生。
回应孩子的创新问题:儿童期是问题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幼儿期,他们什么都要问,而且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使家长感到难以招架。孩子的提问是一种借助成人的力量对周围环境进行认识上的探究行为。他们通过提问来了解事物及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中获得思维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孩子的提问过程通常隐含着极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究精神。作为家长应认真倾听他们的提问并
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参与他们的讨论,并通过问题解答,不断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使他们学会用已知问题去解决未知问题。
鼓励孩子的游戏创新:游戏是孩子表现探究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物体构建、情境活动等途径,再现成人世界与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游戏促进孩子的想像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应充分认识游戏对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教育价值,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游戏活动,给予充足的时间与机会,并尽可能地参与他们的游戏活动,开展亲子互动,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孩子游戏水平,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
理解孩子的破坏创新:孩子有时为了急于弄清一件事情或是一样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的探究行为就会表现出“破坏”的形式,“破坏”的唯一目的就是探究。为了保护孩子最初的探究精神,家长要慎重对待他们的“破坏”行为,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问题并尽量创设便于他们探究的各种环境条件。与此同时,家长还可适时的参与孩子的破坏活动,与孩子共同探究,鼓励他们的探究精神。总之,对于孩子而言,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日造就的,而要家长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耐心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培养创新思维;细心地引导孩子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费点心提倡动手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真心给他们创设情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
五、实践意义
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已成为K园的办园特色,它是K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益补充,本研究的本质不在于实践的结果,而在于实践的过程,其实质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完善,通过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创新意识,能够为幼儿以后接受学校科学教育乃至终生酷爱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以下是对开展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实践意义的总结和思考:
(一) 互动式解题
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探索出XX幼儿园实际与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相结合的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1、支持式互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育过程。”这种现代教学观,把幼儿看作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是幼儿、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我们对幼儿造力的培养主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简单科学常识为基础,着眼于发挥幼儿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使幼儿接受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创造性活动的熏陶,让他们在活动中亲手试验,多动手动脑,产生一些最初的创造意识,达到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目的。每一年的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都会有一个规定的赛题,并要求参赛的队伍进行原创的设计,不论是剧本的创作还是对白的设计,都会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和他们的互动,了解他们所热衷的话题和喜欢的表达方式,通过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将其运用的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参与和创意,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为幼儿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2、诱导式互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其具体目标包括: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活动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完善,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能够为幼儿以后接受学校科学教育乃至终生酷爱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对于孩子的创意给予引导和诱发,使他们的表演和展示显得更加艺术化和专业化,增强表演的观感。如: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对不同角色的表情、动作及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理解和判断,激发幼儿的想象,丰富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并用适当的语言、肢体进行创造性地表达表现。
3、合作式互动:《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提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注重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由此可见,健康儿童的培养是课改的最终目标与方向。2—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和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早期的发展是后期的基础,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对幼儿性格的构建也就更有利。在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中,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利用各类材料创设有关的表演情境,设计相关的道具,并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创作,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图画、黏贴、剪裁等方式,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享受自己的制作和表演的过程,既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创造性活动的快乐。艺术表演、经验迁移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因此,注重引导幼儿不受剧本文字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肢体表现,打开幼儿表演创新的思维通道,既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表现力,又激起幼儿创新的积极性,让幼儿时时都有成功的喜悦。
(二)为鼓励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搭建民主、宽松的实践活动平台提供参考
认知心理学认为:“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温床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 才能让幼儿完全自由地感知、接触周围众多的事物, 大大激发他们广泛而又强烈的好奇心, 促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无拘无束地从事以前没玩过的游戏, 尝试过去没做过的事情”。
大自然赐予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创造天赋,而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恰恰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实践平台。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是种在人们心中的一颗发明创造的种子,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的求知欲,形成对创造的兴趣。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有质疑方能开辟真理的道路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们提出各种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材料,在属于他们的创造天地里无拘无束的游戏,与此同时,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这种民主、宽松、丰富多彩、富于启发性、开放性的环境和氛围中,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也会随之萌发。
(三)为鼓励、开阔幼儿多解思路,诱发创新意识提供借鉴
所谓多解思路,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灵活、变通地寻求多种解决方法、多种答案。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的精髓在于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参赛队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出解题方案。对于幼儿来说,给与他们开阔的多解思路,有助于帮助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萌发创新意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创新意识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孩子在操作、创新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遭受失败,有时自信心也会随之减退,因此需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使他常常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并且鼓励他们选择、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激发更强的创造欲望,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这也是幼儿良好科学品质态度的培养途径之一。
(四)以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为突破口,进行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为开展头
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特点的幼儿园实践活动内容。对幼儿来说,提供他们喜爱的表演场景和内容是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主要针对中大班幼儿)、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情景化的、形象生动的实践场景,注重表演方式的多元化,除了简单的对白,还有丰富多彩的媒体资源,比如:舞蹈、音乐、歌曲等。通过多元化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相符的展示内容,有效地培养幼儿实践兴趣及创新思维
(五)通过实践研究,全面有效地促进幼儿素质教育
在组织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实践环境和氛围、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信任,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灵活多样的引导方法,放手放心,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充满快乐,不仅促进了孩子想象力、观察力、表达表现力、创造力,更加培养和丰富了幼儿健康开朗的个性。每次参与排练的教师通过孩子活动前后的对比观察、分析,发现自从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幼儿的个性变得开朗了,大方了,更加愿意与成人、同伴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的积极主动、勇敢自信、与教师的关系也变得特别的亲密,参与以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了。孩子们变得更加喜欢并善于观察、模仿、探究、发现、想象、表达,不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也体验到了过程中的快乐。
(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也存在有一些问题,教师一方面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鼓励孩子参与到各类活动中,但也容易产生“传统意义的创新意识培养”忽视幼儿的创新“火花”,为创新而创新,为结果而创新。如: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当幼儿的一些观点、想法与常规的经验相违背时,教师往往会对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束手无策,缺乏灵活机智的应对能力。通过参与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K园教师特别是教练都会自觉学习幼儿教育科学理论与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精神,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集中研讨一些排练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教师的组织水平、排练水平显著提高,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表演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以幼儿为本,从幼儿出发研究幼儿、尊重幼儿,与他们互动合作一起选择商定表演育内容、确定表演主题、设计背景与道具、创设表演环境,在实践的过程中都能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特别注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注重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实践材料的互动,更好地体现教师是幼儿学习实践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角色。实践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活动的实践反思、提炼出优化实践氛围环境、尊重孩子兴趣、贴近孩子生活、促进孩子积极互动、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有机整合。
(七) 凸显XX幼儿园办园特色
通过多年的参与实践经验与研究,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已成为XX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并受到相关部门及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连续四年被评为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每次参与表演的孩子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成长,他们的表现让家长们感到十分开心、满意并且都愿意积极支持学校的相关活动,鼓励孩子不断参与到实践中。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成为了XX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会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XX幼儿园的不断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六、研究展望与总结
目前国内对于幼儿科学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某一领域的专项研究上,暂时还没有一项研究是专门针对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进行的研究,因此可借鉴的理论依据比较少,尤其是针对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的相关研究基本没有。XX幼儿园是全国首家科技特色幼儿园,因此在幼儿科学素养培养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对于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也一直是积极参与,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幼儿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对于国外来说,虽然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源于美国,但是它的重心立足于中学生的创新活动,参加国际大赛的也是高年龄层次的中小学生,而对于此项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在文献中可以借鉴的是关于美国科学领先计划的幼儿本土化研究以及国外一些其他活动对于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本文只是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希望对将来开展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加之实践研究人员理论水平有限,还属于立足于园本实践的研究,更多的关注是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理论支撑与指导和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思考。因此,本研究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如何更有效地在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还有待于进行更深一层次、更加具体而严谨的研究和探讨。
在每一次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教师们努力激励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道具,在一次次的排练中让幼儿感知什么知团队合作精神。参加过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孩子们从最初互相埋怨,到明确自己的分工,到比赛现场的互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变化,老师们看到了他们成长的轨迹,在比赛现场台下的家长比台上的孩子还紧张。当表演结束家长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孩子们表演成功的祝贺,是对老师让孩子参加比赛,并在这过程中成长的感谢,更是对头脑奥林匹克这一活动支持。家是幼儿从小生活的环境,也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怎样使家长也能积极投入地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帮助并鼓励幼儿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习得一些简单的创新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上形成家园合力也是有待提高值得深思的问题。
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活动,比赛只是开展头脑奥林匹克所采取的一种参与形式,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动脑动手、团结协作,给予学生令人兴奋的学习经验,接受挑战,学得愉快,重在整个过程中的经历体验,无论是活动本身的意义还是过程中的所得,都成为了孩子们成长中宝贵的学习经历与财富。而对于我们来说,每一次组织活动、参加比赛都是一次学习与成长,奇妙的头脑奥林匹克之旅,让我和孩子们一起翱翔于创造的世界,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为灵感欢呼,为自己感动,为孩子骄傲!在今后的系列活动中,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树立幼儿是活动主体的意识,将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阵地。
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走进中国已经20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头脑奥林匹克系列活动活动中,作为坚持幼儿科技教育的K园,将继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在活动中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育机制,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将成为打造“科技品牌”的新鲜血液。
头脑奥林匹克活动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创新思维的双向交流,不断的提升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将对幼儿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12.16
[2]李燕文 朱凯《科技创新体系中编辑创新意识的构成及能动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3]刘艳.科学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2012年第5
[4]刘建国.浅谈幼儿园创新教育[J].文学教育,2012.03
[5]冯婉桢.现象学视域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内涵、表现及其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Studi8 in Preschool Education,2009年第12期
[6]徐凯.发挥科活心育功能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2011年第01期93
[7]李建芝.动手操作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报,2012 .4 .19 007 版
[8]徐静.对大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1. 1第11期
[9]苗艳丽.关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D].中国科技论文,2006,23(2)
[10]叶小勇.构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D] [期刊论文]-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11)
[11]朱红梅.幼儿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D] [期刊论文]-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0)
[12]张莉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J][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8(44)
[13]王丽敏.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三个途径[J] [期刊论文]-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14]王晓君.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J] [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
[15]李叶芬.浅谈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 [期刊论文]-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3)
[16]朱立群.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师报,2002.12第012 版
[17]姚惠祺:《2008年头脑奥林匹克长期题》[M],上海: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2008年.
[18]姚惠祺:《2009年头脑奥林匹克长期题》[M],上海: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2009年.
[19]姚惠祺:《2010年头脑奥林匹克长期题》[M],上海: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2010年.
[20]姚惠祺:《2013年头脑奥林匹克长期题》[M],上海: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2012年.
[21]李蕊.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J].科技与教育广东科技2012.7. 第13 期
[22] 孙敬全,孙柳燕.创新意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21
[23]袁运开,蔡铁权.主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0.
[24]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M]科学出版社1999:16.
[25] 中国科学院《2001科学发展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1:187
[26]王秀玲.《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课堂还给幼儿》[J]教育导刊.2003年第7期.
[27]彭绍春.张东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做好本科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设[J][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05)
[28]仝其根;李红艳;刘慧超越传统管理模式,创建创新型专业实验室的思考[J][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04)
[29]徐枞巍.实验室是大学中基础的基础[J][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09)
[30]吴林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10)
[31]李学亮.马立红工业工程实验体系的构建[J][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06)
[32]樊庆文.刘胜青;马济永论大工程环境下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J][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331] 曾娅琴.ZengYaqin 英美公立幼儿教育的"瞄准"机制设计[J][期刊论文]-上海教育科研2011(4)
[34] 曹杰.周燕国外幼儿教育供给方式及其启示[J][期刊论文]-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2)
[35] 庞建萍 挪威幼儿教育之启迪[J][期刊论文]-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