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关爱
区域活动:送纽扣宝宝回家
角落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思考
快乐洗手新境界
案例分析——瓶娃娃唱歌
工作服的启示
播种与收获
探讨幼小衔接诸多问题
做孩子们的朋友
捡豆豆——突发事件的适宜引导
在预设和生成之间
五角星
高控制下生活活动的弊处
从现场观摩案例中引发的思考
雪白雪白的朋友——来自孩子中间最真实的心灵交流
爱的延续
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三个互动
小魔镜,魅力之所在
慢性子的祥祥
读书好 读书乐

 

 
 
 
 

快乐洗手新境界
2006-05-17  作者(来源):上海科技幼教钦州园 于静玲

    春季是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其是目前人们最关注全球性的“禽流感”,对世人再次敲响“注重生命安全”的警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范疾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对每个人都有现实意义。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在集团领导及本园领导的帮助引导下,各位教师齐心协作、群策群力,共同确定“洗手”作为当前保教工作的中心课题和防范“禽流感”的切入点。
    “洗手”无疑是个简单的话题,日常教学和生活都常涉足,但针对我园2-4岁的低幼儿童来说,却是说来也难。他们的实际生活中的洗手常因为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而由家长代劳,何况幼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体性、随意性和情感性,他们喜欢自然的和不需要意志控制的活动,面对每天重复的洗手,决不会像公益广告上那么兴高采烈:“这是我今天第五次洗手!”。他们会厌烦会逃避,有的只碰一下肥皂,有的在镜子前左顾右盼,更有的会找个自以为隐蔽的地方塞上水堵玩水。针对幼儿的这些情况,教师们反复学习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充分认识到应培养幼儿的洗手兴趣,这不仅是寓教于乐的目标,也是寓教于乐的手段,更是完成工作的捷径,并以此为基础,施行不同层次的方法,逐步推进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师首先结合园所“进园先洗手”和相应增加洗手次数的新要求,采取“人盯人,念儿歌”的方法,帮助幼儿适应,逐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每到洗手池前,教师都会亲切的念:
    卷起袖口淋湿手,肥皂上面搓呀搓;
    手心手背手指缝,搓出肥皂泡沫来;
    流动水下冲冲冲,细菌小虫都跑掉;
    两只小手甩一甩,拿块毛巾擦擦干;
    短袖变长袖,    宝宝小手真干净。
     幼儿则有节奏地一一动作。此时教师要注意个别不安心洗手或洗手不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进行辅导。久而久之,幼儿不仅能正确洗手,还会和教师一起吟诵,念到合拍处,相视而笑,谁说这不是一首美妙激昂、心灵交汇的诗歌呢?
    其次,教师利用“模仿洗手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洗手的主动性。高尔基说过:(儿童)愿意在游戏中认识他周围的世界。而游戏正是通过动作、语言和内容在幼儿的头脑中产生具体的形象。而模仿恰是其中最简单直观、最可能被幼儿学会的一种方法,是沟通幼儿和成人世界的一座奇妙桥梁。因为模仿的成功,使幼儿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认可自己的价值。教师正是基于以上理论,离开洗手池,带动幼儿一步步反复模仿洗手过程,渐渐地,教师会疏漏步骤,故意让幼儿指出,并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真细心,或感谢他们帮助老师关上水龙头,是节约用水的好孩子。再进一步,让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评判,以训练他们的观察、判断、思维、记忆能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更令幼儿在潜移默化、生动有趣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当然,还可以顺势让幼儿和干净手指做朋友,常剪手指甲。
    最后,教师利用“创造教学激趣法”提升幼儿洗手情感的升华。这个创造教学就是让幼儿根据儿歌的十句词,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分别汇制十幅画,挑出他们的最爱,轮流依序贴在洗手池上方,并指导欣赏。幼儿的天性(泛灵性)会将再平常不过的洗手间变成他们注入情感、渴望体验的天堂,“这是我画的!”、“这是我挑的!”、“我知道这是谁画的。”﹍﹍每一次洗手都是一次吸引,一次以境生情。这就是幼儿的“逻辑”,教师理应尊重,也正是因为尊重,使幼儿又一渠道地体会到了洗手的无穷乐趣,并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和绘画能力。
    快乐洗手新境界,让我们钦州园的每位教职工进一步认识到在新状况新形势下,一定要精诚团结、锐于进取、勇于创新,长久坚持,才能让我们的保教工作落到实处,令爱岗敬业焕发新的生命力,并在“抗击禽流感”中赢得先机,筑就坚强堡垒。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