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祥祥是个慢性子。要睡午觉了,他坐在小床边,拉拉毯子,剥剥手指甲,翻翻口袋,一点儿也没有拖鞋上床的意思,老师对他说:“祥祥,小朋友都已经躺下睡觉了,你要加油呀!”他好不容易把鞋子脱下摆放整齐,接下来的脱衣折衣又是磨蹭了好一会儿,才算大功告成,钻进了小被子。要收玩具了,别的小朋友都忙着把玩具送回箩筐,祥祥依旧不紧不慢的翻看着故事书,一页,两页,全然没有着急的意思。吃饭了,如果哪个位置还空着,那一定是祥祥,他还在盥洗室里慢悠悠的洗手呢。
分析:
1、祥祥的慢性子及其粘腻的个性首先是属于一种先天的气质,从与祥祥母亲的沟通中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家中也是如此,完全是秉承了奶奶的遗传。经常也让爸爸妈妈拿他没辙。
2、祥祥的慢性子需要客观的来看待,它既有好处,又有遗憾的地方。比如:慢性子的祥祥有着非常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记得老师曾经问孩子们“小树叶飘下来时是怎样的?”他说:“小树叶象在翻跟头”。他还告诉老师“踩在落叶上,会发出沙沙的响声。遗憾之处在于行动拖沓,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3、祥祥的慢性子也会因事而异。他对绘画很感兴趣,所以,画起画来,也并不落后。由此可见,祥祥的“慢”也并非不能克服。
教育策略:
1、提前告知法:让祥祥提前知道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该怎样做,使他有一个心理准备,到真正开始时,就能静下心去完成了。
2、时间规定法:请家长配合共同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渗透一些有关时间的概念,平时做事时可以给孩子定下时间范围,一旦准时完成,必须及时鼓励。
3、比赛法:运用比赛的特殊情境给祥祥的行为以正面的刺激,强化他的时间意识,激发他的行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