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晰的记得,曾经“主体”和“客体”,“主导”和“引导”这些字眼不断地被我们用语言和思维咀嚼着。如今,在幼儿园课程的形成方式中又出现了“预设”和“生成”的新词汇。这新旧之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其跨越旧池的地方。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揭示了一个教育的法则: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是教育中的永恒主题。跨越之处,在于后者能更客观地看待教师和幼儿在课程中的不同作用,并强调师生之间的平衡,相互渗透和彼此的结合。
就我的感觉而言,要想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游刃有余的行走,有一个好的预设是先提条件。就拿幼儿园的主题课程活动来说,主题本身的预设,就已经决定了它的成功与否。因为只有符合幼儿实际经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的主题才能生成许多的精彩。在预设主题目标时,教师也要寻找到主题的内在核心价值来确立,才能生成出预设之外的东西。预设展现了教师的主导,生成显示了幼儿的主体。以我班正在进行的“家住漕河泾”为例。主题源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从目标上,我们定位于扩展幼儿有关公共设施的经验和对居住地情感的激发这两方面。所以,孩子们会生成出不同的路名,不同的小区,建筑工地,镇政府,公安局等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预设有文章,生成就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