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研究
家园合作是一个教育双赢的平台
让数学活动融入生活中
“机器人发射基地”而引发的思考
游戏观察记录——小医院
游戏观察记录——豆豆体检中心
游戏观察记录——娃娃家
游戏观察记录——小医院
游戏观察记录——小舞台
游戏观察记录——表演游戏
游戏观察记录——海洋游戏城
游戏观察记录——“龙山小学”的故事
再析“盥洗”中教师的观察要点,探索有效方法
主题活动融入游戏中
创设多种游戏形式与幼儿共同成长
浅论如何提高小班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2-6岁幼儿家长口腔保健问卷调查和反思
3—6岁幼儿睡眠问题成因及对策

 

 
 
 
 

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研究
2009-06-10  作者(来源):机关建国幼儿园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张敏薇、李斐、马素琴等,本文执笔:李斐

    文章摘要: 探寻有效的“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提高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协同性是促进家园合作、构建和谐家园关系的基础。本研究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研究,形成了晨会策略、有约在先策略、课堂位移策略、处理心情先于处理事情策略,建构家园双方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环境,营造了积极的、家园共同构建的和谐的校园文化,开辟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通过整合家长的资源,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家园沟通    心理支持 
一、 问题的提出: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沟通就是用任何方式,彼此交换信息。《韦氏大词典》认为,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本研究中所指的家园沟通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体或群体间传递的过程。所以,家园沟通可以被认为是双方信息传递和人为活动的过程。
家园沟通的有效、顺畅,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维护和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以说,《纲要》赋予了家园关系建设新的内涵和特征——服务性、指导性、针对性、丰富性、参与性、幼儿园主导性,这为实现更为开放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家园关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一切取决于家园双方良好的沟通基础。如何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探寻有效的“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提高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协同性是促进家园合作、构建和谐家园关系的基础。
    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主要是指,在幼儿园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合理的信息传递方式(视觉、听觉、肢体语言或其它工具媒介),帮助家长建立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家长在与园方互动中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减少负性心理和不良社会适应的发生,以保障双方信息互动的有效。
    幼儿园一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家园沟通心理支持机制,就能主动解决家园关系中不适应社会要求,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调动教师与家长积极性的诸多矛盾,诸多弊端,主动寻求良好的家园沟通,在求同存异中获得家园关系最大限度的协同。在互相了解、理解和信任的前提下,互相接受、尊重、接纳和支持,共同为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努力。
    目前幼儿园家园沟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近些年来,许多幼儿园教师越来越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在沟通方法上积累和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在目前的幼儿园的家园沟通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目前幼儿园采取的家园沟通的方式主要有:谈话、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开放日、网上交流等,但在实际互动过程中,多以教师或园方处于主导、强势地位,家长总是处于被动、弱势地位,学校较少从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入手,使家园间沟通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的就事论事,影响了沟通的效果。
    2、家园沟通缺乏艺术性与同心理性。教师采取不同的交流语言,家长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日常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方法,相互间缺乏了解,不会换位思考,有的老师在沟通语言上则显得很不恰当,导致双方沟通出现障碍甚至失败。
    3、幼儿园对家园沟通认识程度不够。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促进幼儿园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家园沟通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教师间个体差异性等问题影响了幼儿园家园沟通工作的整体成效。因此,对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的研究成为优化幼儿园管理,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家园沟通是一门艺术,本课题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理论,通过调查、案例等研究手段,研究有利于家园沟通的心理支持策略,探寻运用策略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成功案例,提高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水平,促进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升。
二、 研究结果:
(一) 家长在家园沟通中的心理需求倾向。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长的家园合作观念,对家园沟通的心理需求取向等状况,找准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推进幼儿园的家园沟通工作, 我们对全园331位家长开展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6%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家园配合, 在关于家园沟通目的的调查中,99%的家长认为有利于情感的融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96%的家长认为有利于思维的共识,求得认同支持;95%的家长认为有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说明现代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很愿意与老师沟通,探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问题,对家园沟通态度积极。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了家长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求。其中较为凸显的是尊重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1、尊重的需求
    在家园沟通要素的调查中,94%的家长选择互相尊重;92%的家长选择了互相关爱;85%的家长选择了及时方便,说明家长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基本的良好的沟通环境,包括尊重、倾听、关爱、协同,就象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饥、渴、衣、住等生理方面的要求一样,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互为尊重的沟通环境是推动家园沟通的最首要的动力,当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所以教师和园方要学会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同一致。同时,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也是如此,家长对自己所选择的幼儿园倾注了极大的热诚,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园方更加细致的关心和帮助。
    2、安全的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威胁、避免焦虑的需要。在调查中,90%的家长都表示对幼儿的在园生活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担忧,其中尤以新入园幼儿家长居多,作为幼儿园如何帮助家长建立起对学校、对教师的信任,对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亲近感,都是满足家长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3、归属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98%的家长认为有兴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85%的家长认为有兴趣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但实际上只有23%的家长经常向园长或教师提各种建议或意见,只有39%的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有机会与教师交谈,而沟通时间的不确定、沟通方式的单一是主要的原因。心理学分析,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需求,家长作为学校群体中的一员,也希望通过良好的家园沟通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成为合作的伙伴。幼儿园要为家长搭建多样的平台,真诚地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满足家长浓烈的教育热望和教育热情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家长的有利条件,吸引他们参与到家园活动中来,与教师成为互补的教育资源,用他们独特的智慧丰富家园互动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我们主要针对这些需求,探寻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的有效策略。 
(二)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
    为了保证家园沟通的顺畅,从管理的角度看,心理支持策略就是路,建立心理支持策略就是修路,把路先修好,交通流、信息流就通畅。
    1、晨会策略
    晨会就是园长、教师利用每天早晨来园时间和家长直接见面,使家长心情愉悦,给家长一天的信任和安全感。并通过短暂的听觉、视觉等信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及时了解家长需求,帮助家长及时排解心理忧患。
    案例:
    张园长每天早晨七点半就站在幼儿的门口迎接家长的到来,十年如一日,坚持到现在。她热情地向家长问候,和孩子打招呼。偶尔和家长交谈几句,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了解家长的教育要求,掌握教师工作的情况,倾听家长的心声。
    在晨会时,园长在热情接待的同时,还在“察言观色”。及时发现问题,偶尔家长面有怒色,园长便会主动询问:是幼儿园的问题还是家庭的问题?如果是家长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园长就会及时了解情况,打消家长的顾虑,使家长产生信任感,及时化解矛盾。
    分析:
    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保教好幼儿、服务好家长是幼儿园的任务,其中保教好幼儿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在日常交往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疑惑、小困难、小疙瘩,如果这些小疑惑、小困难和小疙瘩不去解决,就会成为一种矛盾,一旦激化,对双方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张园长对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认识得非常清楚,对上述问题也认识得非常清楚,能够站在双赢的角度,积极主动为家长提供沟通平台,利用晨会,通过亲切的形象和肢体语言,营造了一种家长和园长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家长乐意把自己的困难告诉园长,把自己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困惑和园长进行沟通。园长利用晨会这个平台,及时捕捉到对管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化解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小疙瘩。
    晨会策略具有三大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的功能。
    园长的每天的晨会可以给孩子在园的一天带来好心情。孩子早晨的心情好坏,往往可以影响他在园一天的生活、学习、游玩效果。园长给孩子一个亲切的问候、热切的鼓励、由衷的赞扬,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能使他们从入园始就感受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产生愉快喜悦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从而与教师配合完成好在园的学习生活。
    同时在晨会时,园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的教育要求,掌握教师工作的情况,给予家长较好的帮助和指导,搭好家园沟通的彩桥。晨会是倾听家长心声,了解教师工作情况与家长建立友好信任关系的最好途径。教师工作的质量家长对幼儿园的希望和建议都可以从家长,的言谈中知晓。利用晨会对家长每天的问候和亲切的交流,能够使家长感受到来自幼儿园的温暖,同时拉近了幼儿园和家庭的距离,创设了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园长的晨会可以了解家长心声和教师的工作情况,在和家长交流的同时也让老师们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也提升了幼儿园的优质服务质量。
    园长的晨会有利于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园长在幼儿园门口和幼儿打招呼,能够及时观察了解幼儿,发现问题,从而和班主任沟通,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礼貌习惯,更能带动家长和老师们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重视。同时园长的晨会可以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有利于改进家庭教育的效果。
    2、有约在先策略
    即任何事情行事之前,都让家长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知晓与行事相关的要务,保持恰当的期望水平,家园双方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案例:
    在新生入园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早晨教室门口总是围满了家长,他们不时地往教室里张望,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哭;竖起耳朵仔细听,哭的声音是否是我的孩子。下午幼儿园的大门外,早早地等候着一群家长,他们满脸的焦虑,心神不宁,处于极度的焦虑中。家长们的焦虑一般表现为心神不宁,恋恋不舍,心中牵挂,对教师反复询问,对孩子过分迁就。学校每年开设家长入园准备期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入园期不适应的各种现象,了解问题产生原因,缓解家长心理焦虑,从而使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分析:
    因为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入园的情况,入园准备策略实质上是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家长的心理需求,理解其忧患,对其焦虑的心理进行疏导,对其的疑问进行解答,
    具体来说,入园准备策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1)体验孩子的集体生活
    开学前的亲子活动往往对孩子入园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亲子活动来让宝宝熟悉学校的环境、熟悉老师和同伴。当家长看到家庭化的温馨的环境,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具,美丽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家长也会有一种安全感。家长在亲子活动中还应积极参与各类游戏,带动宝宝感受老师、阿姨的关爱。进一步让宝宝亲近老师,给宝宝足够的预热机会、提供一定的心理安全感。
    (2)首次家庭接触
    首次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婴幼儿的第一次见面,人们往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第一次的家访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仪表、亲切和蔼的语言以及教师的介绍都会产生一种亲和力,以此建立信任。我们在开展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工作时,一是做到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二是对幼儿及家庭情况等信息事先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制定具体的家访方案,包括根据家长与幼儿的情况预约家访的时间、地点,制定家访的流程,罗列交谈的主要话题;四是教师做好服装、沟通言语的准备,并带上自制的小礼物,使家访工作更加顺畅有效。
    (3)心理干预指导
    家长们在决定让孩子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担心孩子的入园情况了: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他会不会哭?能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等等。随着9月1日的临近,家长们由担心转为焦虑。因此,从入园前,幼儿园就必须创设条件,让家长了解孩子生活的环境和所面对的人,让家长们以平静的心态参与到缓解婴幼儿入园焦虑的工作中去。
为此我们以讲座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入园前首先要消除自己的焦虑,其次才是消除宝宝的焦虑,从而引导家长运用正确方法配合老师,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4)解读宝宝在园的生活片断
    家长长时间离开宝宝,难以了解宝宝在园的情况。以至于影响自己上班的情绪,所以在家长会中,我们播放宝宝在园的生活片断,让家长及时了解宝宝在园的情况,减少家长的各种担心,使家长得到安全的心理支持,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
    (5)创建家园联系手册
    宝宝入园后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家长们真真切切,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焦虑,自己的焦虑也随之产生加剧。因此这时减轻家长焦虑的工作进入了重要的阶段。针对家长焦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家长的宗旨,从小处着手全面细致地向家长汇报婴幼儿在园情况,包括宝宝开学成长轨迹、宝宝每日观察图表、家长调查问卷、家园同步要点、幼儿教育个案计划、老师的话、家长的话,既让家长放心,又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宝宝的教育。
    3、课堂位移策略
    学校教师根据班级特殊情况儿童需要(如身体疾病、自闭儿童、多动症儿童、残障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等),使课堂产生位移,把教育送到孩子家庭,与孩子、家长进行义务的、有计划的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课堂位移的意义在于:
    (1)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送教是一种保证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真正落实义务教育的举措,这也是一个对促进特殊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
    (2)对于教师而言,送教是对教师的师德、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奉献精神的一种考验和锻炼。
    (3)对于家长而言,送教是给予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一种支持和帮助,它使家长对自己所选择的幼儿园和老师有了更多的信任,在感受到细致的关心和帮助后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能促进更良好的家园沟通,使彼此更加理解和互相支持。
    (4)对于幼儿而言,这是与教师最直接、最特别、最亲密的师生互动,这中互动能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师爱,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喜爱,激发对生活、学习的热爱,获得知识,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送教是构建和谐氛围、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更加和谐,更加融洽。
    案例:
    嘉嘉是小一班的新生,没有上过托儿所。所以刚开学的时候很不适应,情绪极不稳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班主任蒋老师发现她是一个性格极其内向,有很强的依恋情感,总是抱着一只小企鹅不放。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总是沉静在自己的世界中。有一天,蒋老师说:“多可爱的小企鹅啊,可以给我抱抱吗?”她点点头递给了蒋老师,可以1分钟都不到,她的眼睛有些红了,问:“可以还给宝宝了吗?”蒋老师微笑着将企鹅还给了她,并安慰到:“好的,老师不会拿走的,宝宝抱好哦!”
  过了几天,蒋老师尝试在上课的时候请她的企鹅离开她一会,放在教室的橱上,她紧张的眼睛也不离开企鹅。
  于是,蒋老师和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了解到这个玩具是她最喜爱的玩具,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但是,家长表示愿意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摆脱玩具依恋。
  蒋老师开始更加关注嘉嘉和她的小企鹅,有一次,蒋老师和她聊天:“嘉嘉,你喜欢幼儿园吗?”“喜欢。”她回答到。
  “是呀,幼儿园就象嘉嘉的家一样对吗?”她点点头。
  “你知道吗?小企鹅也有自己的家,小朋友的玩具也要上幼儿园,也有一个大家,你瞧!”蒋老师拿来了放小朋友玩具的大筐。“这里都温暖啊,小企鹅也和嘉嘉一样开心地上幼儿园,以后,我们学本领的时候也请她去上幼儿园好吗?”
  她笑了,点点头。渐渐地,从和小企鹅分离半小时,到一小时,到半天,嘉嘉一天天都有着进步。
虽然,嘉嘉从此开始忘记了“小企鹅”,能参加到集体活动中,但还是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或表达自己的想法。蒋老师感到嘉嘉在集体面前缺乏一种自信,家长也为此十分担忧,害怕孩子不能合群,在性格和心理上不能健康成长。为了真正了解嘉嘉,提高她的自信,也为了让家长更安心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蒋老师决定对她进行上门送教,给她更多的帮助。
    第一次上门主要是和妈妈沟通情况,了解到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平时和她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主要是保姆和她交流。还告诉蒋老师发现最近孩子在家里喜欢涂色。蒋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于是,决定在这方面对嘉嘉进行指导,帮助她寻找自己的亮点,在同伴中树立信心。
    就这样,每个星期四,蒋老师总是会利用下班时间来到嘉嘉的家里陪嘉嘉一起游戏。
    “小嘉嘉,你喜欢什么?”
    “我喜欢画画。”
    “好的,那么今天我们来画什么呢?画圣诞树吧!”
    “恩。”她笑着点点头。
    于是,蒋老师画了一棵圣诞树,给她涂色。嘉嘉很认真地涂起了颜色,一句话也不说。蒋老师发现,嘉嘉对配色很敏感。能在相邻的格子里涂上很协调的颜色。于是,定期将她的作品在班级里展示。她开心极了,好朋友也越来越多。家长也表示,发现嘉嘉最近在家里话也渐渐多了起来,总会提起老师表扬她,小朋友喜欢她等。
    看到嘉嘉的进步,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能关注到身边的特殊儿童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爱和耐心去走进他们,需要爱和耐心去理解他们,同时帮助这些孩子建立一种归属感。这是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孩子作为班级群体的一员,当她没有不被认可,不被发现时,她将永远埋没在人群里,而只要你找到问题的根源,更多地走进孩子,帮助孩子,她将有另一种出乎意料的发展。
    分析:
    家长作为学校群体中的一员,也希望通过良好的家园沟通来获得彼此的理解和互相的支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通过老师的帮助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建立对老师的信任,密切地进行家园配合,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4、处理心情先于处理事情策略
    充分运用人际沟通中同理心原理,当事件发生、矛盾出现时,深度尊重家长,满足对方心理需求,化解人际矛盾,融洽双方关系,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消除家长逆反情绪,解除沟通障碍,从而彼此产生信任感。
    案例:一次意外伤害事故
    一天,幼儿园的幼儿在室内玩投掷游戏,一名幼儿与另一名幼儿无意碰撞后,一名幼儿不小心发生了腿部骨折,当时保健老师和班主任一边带孩子进了医院,一边与家长联系。经诊断幼儿要住院治疗。就在家长万分焦虑的时候,园长及时赶到医院安慰家长,帮助家长解决心理上的焦虑,并及时送上了住院费。在之后的过程中又多次主动与家长联系,通过真诚的沟通帮助家长缓解压力,取得家长的谅解,同时幼儿园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分析家长的需求,为家长解决了三方面的实际困难,一是,每次由园方用车接送幼儿看病;二是,班主任轮流每周送教上门;三是,定期为幼儿送上营养品。家长非常满意幼儿园的做法,对幼儿园产生了信任感,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化解了一场可能会出现的矛盾冲突。
    分析:
    (1)在家园合作中要建立一种信任感和归属感,当家长出现困难,家长与教师发生矛盾、幼儿园要及时与其沟通化解其心中的不安和焦虑,让家长愿意将心中的不快告诉你,双方产生理解和信任。
    (2)沟通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艺术,在沟通时,要体会对方的心理,然后寻求谈话的突破口,交谈时使双方产生愉悦。
    (3)沟通就是心与心的交流,通过沟通,能及时化解家园之间的矛盾和误解,这样有助于幼儿园凝聚人心,不断发展。
    5、成就家长自我实现需要策略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尤其是现代家长,她们学历高,地位高,条件好,工作有成就,更看重自生的社会价值。让家长亲身经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设发展,管理决策等日常活动中,使家长成为家长志愿者、家长巡防者、家长教育者、家长学习者和家长决策者等角色,使之获得被需要、被信任、被尊重、被尊敬的心理满足,从而帮助家长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增强家园协同教育合力。
    成就家长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方式有:家长义工,组织参观(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者,家长讲座,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
    案例:
    我园为了进一步加强家园之间的相互合作,拓展幼儿园的教育空间,整合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园方首先和家委会展开了讨论,在双方的协调与议论下,决定成立“家长义工团”,让有志于幼儿教育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首先确立了义工团由家长自主报名,并且由家委会进行自主管理。还拟定了义工团的主要活动内容与形式,主要包括:家长参与幼儿主题活动、家长沙龙、家长讲座、家长参与幼儿园教研组活动等等。成立义工团后在家委会的策划与组织下,在学校里热热闹闹的开展了各项活动。
    如小班周舟的爸爸是位医生,他不顾夜班之后的辛苦,身穿白大褂,胸前挂着听诊器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小朋友面前。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解卫生知识,如为什么每天带干净的手帕、每天早晚要刷牙、要勤剪指甲打针、吊针时为什么不要哭等等,小朋友们觉得新鲜又有趣。在看看讲讲玩玩中也懂得了不少医学常识。中班的全职妈妈为我们展示她的“绝活”——制作饼干,放鸡蛋、黄油、饼干粉,和一和,再放进烤箱烤一烤”,老师、小朋友们都看得入迷了,湿乎乎的面粉放进烤箱烤一烤,满教室满院子飘着饼干的香味,小朋友踊跃地来品尝饼干了,现场一片热闹与欢腾。大班围绕着“妈妈本领大”的主题,在“家校互动网”和“家园联系栏”中进行了活动宣传,经过家长的自荐和孩子的推荐,最终有4位家长参加了次此的“家长义工活动”,有会做寿司的妈妈给大家演示制作美味寿司的过程;也有获得银行技能比武大奖的妈妈给孩子们表演打传票;更有从小就学书法的妈妈现场为大家泼墨挥毫。不仅让孩子了解了妈妈,更让孩子懂得了要以真诚的情感、力所能及的方式去爱妈妈,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体会自己妈妈的辛勤劳动。
    分析:
    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园对教育资源的积极利用,是幼儿园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贡献者,也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我们开展活动旨在为家长搭建多样的平台,真诚地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满足家长浓烈的教育热望和教育热情。同时,也让家长在活动中,可以协助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活动的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语言与表达的能力。我们所举的这个案例是我园在开展家长义工活动这一较为典型的活动中如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在实施中我们充分的给家长提供了自主的平台,家长也是学校的主人,整个义工团的筹备、安排都由家委会成员全程参与讨论与决策,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体会到了被尊重感与成就感,也使家长参与活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家长义工取得的成功,还在于活动内容的选择能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将家长请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解答幼儿所想了解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这样开展家长参与既发挥了家长所长,使家长有机会在孩子面前展示自我,赢得了孩子与老师们的欢迎与赞叹,同时对自身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许多家长变得更自信,同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增加。
     “家长义工”活动非常成功,在此过程中不仅充分的利用了家长资源,为家长提供展现自己另一面才能的平台,同时也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协作者与支持者。许多家长转变了观念,经过参与,家长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火花”与不足,感受到了幼儿园教育的现状,也认识到,要把孩子教育好,光靠学校还远远不够,家长的参与、配合、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在行为上也渐渐开始发生转变,他们从不愿参与,到敢于参与,再到乐于参与,有的甚至还会充分得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一次次的参与活动中,他们的观念会发生了质的改变。因此,教师要善于吸引家长参与到家园活动中来,与教师成为互补的教育资源,用他们独特的智慧丰富家园互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家长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实践成效;
    通过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的研究,畅通了家园沟通渠道,为不同心理需求的家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从家长的满意度调查来看,新生家长对家园沟通工作满意率为94.05%,毕业班家长对家园沟通工作满意率为98%;班级家长对任教班主任的家园沟通工作满意率93.81%,对教师指导家长工作满意率为95%,对行风、师德、师能调查满意率为96%,显示出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家园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满意度较高。
    从家园关系来看,通过家园沟通心理策略的运用,增加了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使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感到放心,为建立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打下基础,双方也都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了家园观念上的协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家园关系使家长的参与角色更主动,在教育能涉及到的每一个空间。都有家长参与的身影,活跃着家长生动的剪影:从园内到园外,从家庭到社会,从孩子发展到课程完善,从班级建设到幼儿园管理,从经验分享到困惑交流,家长都积极地参与到家园活动中来,营造了积极的、家园共同构建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看,通过此次研究,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和策略,能够帮助教师们较好地掌握家长的心理需求,及时提供支持性的引导,提高了教师观察、分析、调解、反思的能力,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
    从幼儿园的管理来看,通过家园沟通心理支持策略的实施,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平台,较好地帮助家长消除了在沟通中形成的不便、焦虑和紧张,保证了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通过整合家长的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使家长整正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支持者、参与者,使家庭整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几年来,我们幼儿园在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幼儿园树立品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而促进了幼儿园科学持续的发展。


参考资料
    1、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
    2、马斯洛著《科学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
    3、李学红 主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9-1
    4、《国内外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研究》。学苑出版社,1989.11
    5、胡命根主编《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11,。
    6、《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7、刘云燕  王景主编《新课程热点问题探究与校本学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
    8、闫德明:《学校品牌的文化品味》,《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4
    9、<<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姚梅林主编<<幼儿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1、徐立芬《家园合作共育新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