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龙山幼儿园亲子课堂:“参观地铁站”
“快乐玩美,欢乐六一”——记2014年枫林社区亲子活动
樱花朵朵开:龙山幼儿园爸爸志愿者进课堂
龙山幼儿园:雨天中的快乐运动
合理营养 健康成长:龙山幼儿园家园互动之幼儿营养膳食工作研讨会
家委会走进管理:龙山幼儿园举行家委会巡视团工作
“医生妈妈进课堂”:记龙山幼儿园小六班家长助教活动
龙山幼儿园新闻二则
龙山幼儿园近期新闻
消防演练在龙山,爸爸一起进课堂:记龙山幼儿园消防演练、宣传活动
龙山大班部开放评比活动掠影
龙山幼儿园新闻二则
龙山幼儿园新闻二则
爱眼护眼从娃娃做起:龙山幼儿园开展“爱眼日”宣传活动
龙山幼儿园新闻二则
向着快乐出发:记龙山幼儿园小班春游活动
龙山幼儿园新闻三则
龙山幼儿园新闻三则
龙山幼儿园新闻三则
在教研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龙山幼儿园大班教研活动

 

 
 
 
 

游戏观察记录——“龙山小学”的故事
2009-02-11  作者(来源):龙山幼儿园 祁 钊

    大班下学期,各种活动常会围绕着幼儿入小学而展开,同时也会听到孩子们在交流着去小学报名的情景,根据孩子这段时间的热点,我们开展了“我是小学生”的游戏。游戏中开设了“龙山小学”, 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学生模拟着上课的情景,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很尽兴,这既是对小学生上课的一种体验,也是对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期盼。

    这时老师就是一位观察者和支持者,观察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分析提出适宜的对策,从而支持幼儿的游戏发展。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我们班的主题游戏“龙山小学”,从中了解教师如何推动幼儿游戏的进展。

 

案例一:小学生的活动

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很喜欢去“龙山小学”,每天都有许多孩子争着做“老师”、当“学生”,而且还挺像那么回事。但是在观察幼儿游戏时,我发现他们出现的游戏情节主要还是“上课”,常常是上完了语文课,接着上“数学课”,内容比较单一,受局限。扮演“学生”的幼儿也常会发出这样的声音:“这里的老师整天给我们上课,也不让我们休息,真没劲。”

教师分析:

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正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真实反映,他们对小学有向往,但是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又是陌生的。因此反映出的游戏情节也就比较单一,很少出现其他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更深一步的理解小学生的生活,使孩子积累更多的有关经验,从而提升游戏水平。

支持策略:

1、利用游戏后的“交流分享”时间,共同回忆参观小学时看到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引发幼儿展开讨论“小学里除了上课,还可以做些什么?”,拓展游戏情节。

2、鼓励幼儿回家后询问自己周围的小学生,他们最喜欢的小学生活是哪些内容,并迁移到游戏中。

幼儿的游戏: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回忆、收集信息,大家发现小学生除了上语文课、数学课,还有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等,课与课之间还有十分钟的课间休息,除了上课,还会有运动会、文艺表演、外出实践活动等。现在,小学里的老师除了根据课程表上课以外,还会带着同学们去“海洋游戏城”春游活动,“海洋餐厅”品尝美食,或者请“照相馆”的摄影师来学校为大家拍照。大家轮流担当 “老师”,并会想方设法地丰富活动内容,难怪孩子们都说:“现在的小学越来越有意思了!能去这样的小学上学真是太好了!”

 

案例二:不同的学习用品

自从开设了“文具小超市”后,“小学”里的“学生”上学前都会先来这里买一些需要的学习用品,如:书包、铅笔盒、铅笔、橡皮、卷笔刀、本子等,准备上课时使用。上课前,“老师”也会先让大家整理好书包和铅笔盒,准备好铅笔。当 “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从书包里取出的书都不一样,有的是语文书,有的是数学书、英语书等,同时书和本子不匹配,如语文书和数学本,数学书和英文本。

教师分析:

虽然孩子们知道上课时需要书和本子,但是却对上什么课该准备什么书,以及书与本子之间的关系不清楚。老师在投放了各类本子后,忽视了向幼儿介绍“不同书与本子的功用,以致出现了书和本子不匹配的现象。

支持策略:

1、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各种书的功用,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中,“老师”可以提醒同学使用何种书和本子。

幼儿的游戏:

清楚了各类本子的作用后,“小学”里的老师在给同学上课时更有目的性了,常会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该用哪一本书和本子,过去那种“拿来就用”的现象消失了。而“文具小超市”里的营业员在整理本子时,也会有意识地将同一类的本子放在一起,便于顾客选购;在接待顾客时,他们还会主动向顾客询问需要哪种本子,然后有目的地做推荐。

 

案例三:评选好学生

今天,度度担任“班主任,可他没有马上进教室,而是去纪念品商店买来了几样小玩具,边走还边喃喃自语:“我要给好学生发一些小奖品。”

分享交流时,度度自豪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学校里选出了好学生,我给他们发了奖品。”我又接着问:“怎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生呢?”孩子们纷纷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一起梳理出几条“好学生”的标准,作为评选的要求。

教师分析:

孩子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所以对小学的各项活动都很感兴趣,而且也想要模仿,就像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评选好学生的情节。但有时在制定标准时,会有一些不一致,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开展讨论,达成共识。

支持策略:

1、将共同梳理出的好学生的标准以图文的形式表示出来。

 2、幼儿可以根据游戏的变化,调整、补充标准,其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培养初步的自律意识。

幼儿的游戏:

每一次的游戏活动后,孩子们都要对照着 “好学生”的标准,自己评一评谁是好学生,评上的孩子就可以戴上绿领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逐步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体验了当小学生的乐趣。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