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提出:“应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身体运动的机会,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练习与体验。”下雨、高温、大风,雾霾天,在特殊的天气里室内运动成为了幼儿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唯一保障。为把《指南》精神落到实处,使幼儿在室内同样有发展动作的场所、锻炼身体的环境为,我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室内运动的研究。
我园再次审视室内运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发现:我园室内空间小,室内运动时人多地少、非常拥挤。教师利用室内的现有桌椅、橱柜及一些易搬动的小型运动器械组织开展室内运动,造成了幼儿运动量不够、动作体验少的现状。“如何基于幼儿动作发展,提供多样的器材,满足幼儿的探索与体验?”“如何根据现有发展水平,跟进调整,支持幼儿适宜挑战?”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空间改动,丰富室内运动内容。
室内空间小,可用于幼儿运动的场地可谓寸土寸金,楼梯便十分具有利用价值。我园1号楼共有三层楼,楼梯成“回字形”,教师们根据楼梯的场地特性为中大班的孩子设计了“小小送货员”的活动,以发展幼儿“走”的基本动作,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现场观察中发现,负重、持物双脚交替上下楼梯对中大班的幼儿并没有挑战性,幼儿的兴趣不强,参与度也不高。且回形楼梯中的空隙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设置绳网的方式以防安全坠楼的事故发生。
能否对楼梯的空间、活动的内容进行再设计,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教师们开展了多次研讨,试图打破困局。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亚马逊”室内游乐场给了大家启发,一个大胆又有创意的想法逐渐形成:利用“回字形”楼梯中间的空隙,打造一个全新的运动空间,既可避免活动场地的不安全因素 ,又能拓展原有的运动空间。由此,“悦动城堡”应运而生,呈现着教师的智慧。
“悦动城堡”因地制宜,有效的利用了我园室内环形楼梯中间的空隙设计量身定做而成。内部空间采用软包设计,分割成上下四层,并有横向、纵向多个通道相互连接贯通,活动使用空间约200立方米,可以同时容纳两个班级的幼儿进行活动。
悦动城堡其构建是开放的、丰富的,且具有探索功能。城堡内设置了“蹦床、绳梯、沙袋、滑梯、吊环”等多达14种固定的运动器械,以弥补原室内运动中的小型器械多,大型器械少,器械不够丰富的问题。多样的器械设置大大丰富了室内运动的内容,既激发了幼儿的运动兴趣,也给于了幼儿更多的动作探索和体验。幼儿喜欢在城堡中玩乐,在与器械互动中身体素质逐步获得提高和发展。
二、材料变动,引发幼儿多元动作体验。
材料与儿童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材料会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也会根据自身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在室内运动创设中,教师应有目的投放运动器材,通过材料支持幼儿的动作体验、发展运动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为此,教研组从17个基本动作出发,在对幼儿园室内运动中的器材投放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调整:
1、更新
小班教师在多功能活动室中设置了平衡木、平衡桥、凳子桌子等供幼儿行走、钻爬通过,以促进幼儿钻、爬、走等基本动作的发展。调研发现,在其它的教室中也有相似的活动内容,虽器材投放不一样,但幼儿在与器械互动中所出现的基本动作确是相同的。多功能室空间大而方正,如何投放与之更适宜的运动器械,更好地促进幼儿多元的动作体验?
通过梳理发现,小班现投放的所有运动器械均无法诱发幼儿“踢”的动作,于是教师们通过反复筛选,最终确立了“悬浮足球”这一运动器材。“悬浮足球”需要在光滑的场地,封闭的大空间内使用,使用时能发出五彩光芒,并能自行悬浮移动,既符合小班幼儿对事物的喜好和独自活动的行为特点,又弥补了“踢”这一动作的缺失。破旧出新,材料支持着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体验!
2、改动
材料的设置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即使是固定的运动设施也是可以调整改进的。悦动城堡中设有“西瓜荡床”,其通过4个固定点,固定于顶面上,孩子们喜欢躺在里面让同伴推拉,使其晃动,动作比较单一。经过观察分析,教师们尝试将4个固定点调整为1个固定点,小小的改动引发了幼儿转的动作出现,孩子们玩得更带劲了。
3、增加
用好辅助材料也是一门学问。中1班的教室是以垫子为主要运动器械开展一物多玩的体育活动。教师们预设幼儿会出现钻爬、翻滚、追逐跑等动作,但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幼儿并没有出现翻滚的动作。教师们想到了增加辅助材料,在垫子上放置了柔软的毛巾毯,再次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有孩子蒙着毛巾毯爬行,也有孩子躺在毛巾毯上,让同伴把自己卷起来,还自发取名《包春卷》。随着动作的熟练,孩子们已经能通过自身的侧身翻滚来包春卷,还产生了双人面对面包春卷的玩法。辅助物的增加不仅让幼儿有了翻滚动作的体验,也重要的是达成了教师预设目标。(照片)
更新、改动、增加,每一次的变动都是教师有目的调整,为的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动作体验,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也让室内运动变得更有丰富有趣有价值。
三、指导灵动,支持幼儿动作获得发展。
在幼儿运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眼光始终追随着幼儿。一位优秀的老师,眼里有着孩子,心中装着目标,能解读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的给予鼓励与支持,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与探索,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教师的观察更为敏锐,支持行为更为灵动,从而使指导更显成效。
1、知之在先,以问促行。
三楼悬挂有一个沙袋,经常可见1个或几个幼儿对着沙袋挥击、捶打几下后边失去兴趣而离开。这一现象引发了教师们的思考:“除了击打,沙袋真的只有这一种玩法吗?”几位教师围着沙袋,共同讨论尝试,一个个新玩法随之而出,教师们心中有底了。
当孩子们仍重复出现“打拳击”的玩法时,教师问之:“抱着玩,行吗?”孩子们立马来了兴趣,尝试着老师的建议。“老师,老师,你看我。” 一个男孩双手抓住沙袋,双脚夹着沙袋,像树袋熊一样抱着沙袋。抱了一会儿他不满足,对同伴叫到:你推我,你推我。沙袋在推力下晃动起来,男孩发出了咯咯的笑声。教师继续提问:“还能有新玩法吗,两个人试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沙袋的玩法越来越丰富:有躺在沙袋下方双脚交替踢沙袋,有双手抓着防护网身体悬空双脚踢沙袋的,有两人合作互推沙袋,还有抱着沙袋旋转的......正是基于教师的先知先行,提问更有指向,也促使着孩子们有了更多样的玩法,动作经验更丰富。
2、观察捕捉,经验分享。
教师注重观察引导,支持幼儿进行经验的分享,从而促使幼儿对材料的运用从原有的单一玩法、个体玩,逐步拓展到能相继出现多种玩法、组合玩、合作玩。比如,大班一活动室内提供了竹筛和皮球,幼儿受到原有经验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大多出现了拍球、运球、滚竹筛等的单一器械的玩法。当教师观察捕捉到有幼儿尝试探索两种器械的组合玩时,立即大声的提示孩子:“瞧小乐同时用球和竹筛一起玩,这样玩起来可能更带劲!”.....在教师的提示下,越来越多的幼儿尝试组合玩、合作玩,出现了竹筛运球,竹筛夹球、踩着竹筛行进运球等多种玩法,伴随着幼儿玩法经验的愈来愈多,孩子们玩起了多人竞赛性游戏“你推我挡”,玩法的多样也支持幼儿出现了拍、推、挡、跑、踢、顶、平衡等动作体验。教师更是有心,每多一种玩法便拍摄下来,做成动图,在室内运动环节呈现在活动室的电子屏上,既给予了经验少的幼儿启示与借鉴,又激发幼儿创新出新的玩法。
3、高低结构,灵活转换。
学龄前幼儿,基本动作发展仍是运动的核心目标。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幼儿动作发展及能力水平,分析寻找能助推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灵活运用集体、区域、亲子等不同的运动形式,助推幼儿动作发展和经验习得。
比如:在室内区域活动“打怪兽”中,教师发现幼儿的投掷兴趣浓厚,但常出现投不远、投不准等现象。分析其原因是因为中班幼儿投掷时无法很好地协调身体各部位、掌握出手角度,同时挥臂不够有力,影响投掷的方向和距离等。为此教师设计了集体活动《投投乐》,帮助幼儿逐步掌握投掷的方法和难点。 在之后的区域运动、亲子运动、集体游戏中,增加了 “你投我接”、“投投乐”、“野战兵”等活动,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更多地体验投掷动作的机会,同时也为增强身体协调性和上肢力量提供了机会。
从低结构活动到高结构再到低结构活动,教师及时捕捉,生成,灵活转换各类运动形式,发挥不同运动形式的不同作用,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掌握动作要领,积累运动经验。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探索,孩子们身上有着可喜的变化:他们参与更积极主动,对各类器械持续探索兴趣更持久,肢体动作体验更丰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玩出活力;他们也会探索器材的不同玩法,变着法儿玩,玩出精彩;他们还会不断进行自我挑战,共同协商解决困难与问题,玩出自信。教师们也在研究中蜕变,对室内运动环境的创设、把握规律支持幼儿的动作发展等方面体现着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