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大班项目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便捷安全的无人快递车
托班个别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
一日活动中创设支持性生活环境提升幼儿生活经验
基于中班家长开放日活动推进家园共育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绘本融入幼儿美术集体活动的实践研究
有效提供运动器械促进中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以平衡为例
花园中户外游戏优化的实践研究
基于幼儿体验的传统节日活动实践
传承文化精髓,提升幼儿素养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小变化 大乐趣 ——对室内体育活动器材使用的一点思考
以优化幼儿园空间环境支持幼儿发展
慧+空间 乐玩善学 —— 上海市徐汇区阳光幼儿园“户外游戏”建设项目成果
携手共育 为爱护航 ——上海市徐汇区阳光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基于“儿童发展优先”原则的幼儿园大班节庆活动实践与思考
中班幼儿创意主题环境的实施
中班游戏故事:扑蝴蝶
结合主题核心经验架构中班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案例研究
共“阅”时光 一起成长 ——中班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支持中班幼儿户外游戏的几点思考
精准对接 助力幼儿膳食品质提升 —— 膳食营养工作点滴体会

 

 
 
 
 

无线电发射器
2021-12-13  作者(来源):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六幼儿园 周缨

无线电发射器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六幼儿园 周缨


  中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的探索,随着主题“我在马路边”的开展,中班孩子对路上各种车辆的兴趣点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们对车的特征认识愈加广泛,对车的内部结构也充满了好奇。幼儿园的自行车这个话题引发了每个孩子的真实体验,幼儿园的每一辆自行车是他们熟悉的,每个孩子都有骑车的经历,他们对自行车的感受丰富,想法奇特,建议真实。可以为展开项目提供直接经验,并在真实的情境中渐渐养成提问,探索的学习品质。

  基于大家对幼儿园的自行车提出的想法,我们的驱动性问题 “怎样让幼儿园的自行车更舒适更方便”就此产生了。我们分成了虚拟情境组(小博士,设计师,工程师)中班初期的孩子存在着以感知动作和具体形象为主的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角色的扮演可以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真实的身份代入感。下面的故事就发生在工程部。

  一、背景:

  在一次自行车项目组的分享交流中,大家纷纷对吴羊羊安装的小铃铛表示不满意,一边骑车,一边摇铃,很危险的。如果有个像天猫精灵,小度一样的机器人就好了,我们对它说,小度小度,前面有人。然后小度就自己会发出铃声。这样我们骑自行车就不需要用手摇铃了。

  “我家就有小度的,它会帮我们做很多事的,我有时候还叫它开电视机,开灯呢。”小宝立即回答。


  二、镜头一

  作为项目组的工程师,你在材料区找了一个纸盘,一个小碗,把纸盘和小碗叠在一起。然后又找了三个木头小夹子和一堆彩色冰棍棒,把一个木架子夹在一根冰棍棒上,又找了另外一根交叉摆放,并用夹子夹住交叉点,当你发现冰棍棒有点晃动时,你又再次调整了夹子的位置。你不断地来回尝试,直至认为可以固定了,于是,你把冰棍棒放在小碗里,可是突然发现它站不起来。

  你抬头看了看周围,这时,站在你身边的王洋洋提议:小宝,是不是可以用夹子呀?你刚才不是用夹子夹住冰棍棒的吗?你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对。于是,你又拿起了一个黄色的小木夹,试图把冰棍棒与小碗固定住,当你把小木夹对着碗口时,冰棍棒却无法夹住,尝试四次之后,你认为是材料离自己太远,于是把小碗拉近了一些,再次尝试了三次,可是,依然没有能同时固定住小碗和冰棍棒。

  我怕你又会产生离开的念头,于是用手把平躺的冰棍棒往上推,让冰棍棒竖起来,我想看看这样的介入会不会带给你一些想法。果然,你立即发现这样的摆放方法可以同时夹住小碗和冰棍棒。可是,由于小木夹太小,承受不了双层厚度,再次滑到,你用力把小木夹往里推,企图夹紧些,可是冰棍棒依旧倒下来,再次反复尝试了三次,小木夹受不了压力,全线崩塌,随着一声响,无线电散架掉落在地上了。

  回顾分析:

  对于中班上学期的你来说,你是一个会观察,会迁移的孩子。显然,你对小度,天猫精灵等一些智能机器很熟悉。在自行车大改造这个新的情境中,你把智能机器需要的无线电迁移,运用,并通过材料的组合,这种表征形式将思维外化,这就是一种好的学习。

  于是,你乐于尝试,把夹子,冰棍棒,小碗组合起来,发明无线电,这真是一个很妙的创意,老师为你点赞。

  在整个活动中,我发现你对如何固定材料有困难,第一次用何种材料固定,尝试几次失败后,你有点气馁,但是,当你得到同伴帮助时,你又重新点燃尝试的火花,寻找到了用夹子固定,第二次如何固定环节中为了怕你再次放弃,我帮助你调整了冰棍棒的方向,你一下子发现了如何夹住冰棍棒,可是,由于夹子太小,承重力太小,所以这次的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下一步计划:

  我决定把你的这个困难告诉同伴们,让大家一起帮助你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好办法。希望你的创意发明能如愿以偿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镜头二

  第二天一早,你来到了材料区,找了三只夹子(两只小木夹,一只大塑料夹),又拿起了两根冰棍,一只小碗。你先把两根冰棍棒交叉在一起,拿起一个小木夹试着把两根冰棍棒固定在一起,可是由于小木夹太短,总是夹不住,你反复试了5次,终于成功了,当你脸上露出微笑的时候木夹子咔嚓一声,随之而来的是冰棍棒又散架了。你立即捡起夹子,再次尝试,当你发现用一个木夹的时候,冰棍棒有些摇摇欲坠,你又拿起了另外一个小木夹,夹住了交叉点的另一头,上下固定后,你感觉牢固多了,于是,使用了大塑料夹把小碗和交叉的冰棍棒又固定在了一起,最后拿了一些宝宝贴贴在碗底,按在了纸盒上。你欢呼雀跃:成功啦。我的无线电成功了。

  我问道:小宝,这是什么呀?自行车上为什么要造这个?“无线电呀,这个可以发射到太空。”“为什么要造这个呢?”我继续追问。“如果要去很远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认识呀,这个无线电会告诉我们的。”“哦,原来是告诉我们路线呀,这好像和GPS很像啊。”“对对对”你拼命地点着头,似乎在夸奖我理解了你的用意。

  回顾分析:

  昨天的分享交流中,同伴提议道:小木夹太小,可以换一个大一点的。有的说,我们还可以用胶棒。于是,你听取了同伴的意见,调整材料。经历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调整终于发现了上下一起使用夹子就能固定两根冰棍棒,你在探索中发现两边夹住交叉点能更牢固地固定。这些经验在经历了5次探索中自主获得了。你是个愿意听取他人意见,并在失败后再次尝试的孩子。你喜欢探索,遇到困难开始坚持,思考,尝试了。看到你的成功我也打心眼里高兴呢。

  下一步计划:

  固定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你选择了更换大夹子,固定两头交叉点的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在项目组的材料区提供一些宝宝贴,双面胶,希望你能在不断的操作中感受不同材料带来的乐趣。


  四、镜头三

  今天,项目组工程部一个人都没有,我环顾了教室,发现你站在停车场个别化学习中,仔细观察着同伴用各种材料建构立体停车场,并不时地与同伴交流。我心里正纳闷呢,你不是项目组工程师嘛,到停车场干嘛呢?我的第一反应便是:中班孩子的活动兴趣会随着自身的兴趣产生或转移,或许你对自行车改造的兴趣被其他新奇好玩的事物给淹没了,这可能也是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吧。于是,我打消了介入的念头。第二天你第一个来到教室,直奔项目组材料区,你把之前的无线电大卸八块,拿了无数个小木夹,装饰在小碗的碗口,就这样,

  回顾分析:

  很庆幸,作为老师,我没有介入这个情境,没有硬生生地把你拉到工程部中。如果我介入的话,就会打扰你的收集信息,重新构建无线电的想法。原本我的计划是,为你提供多种固定无线电的材料,希望你能在多次探索中找到一种新的,能固定装置的材料。可是,你却对我的用意不以为然,使我倍感沮丧,但是,你的学习能力却超乎了我的想象,使我欣喜若狂。我发现:

  1、你能识别和使用多种信息来源,在观摩同伴造停车场摄像头的时候,发现原来摄像头记录,还原事实的功能也能应运在自行车改造中。这种发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好奇心,探索与游戏。

  2、在活动中你能把各种看似无关的事物以某种方式联结起来,打破原有的既定概念,重新改造无线电装置,显然,这个行为充满着未知,需要十足的冒陷精神。

  3、当你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融合与自己的行为,同时辅以各种工具与材料的协助,并付诸于实践后,你的创造力就此显现了。你用与第一次不同的,新颖的,独特的方式进行再创造,把思维外化。在新的情境中,你重新创造,打破了原有的结构,重新用夹子替代电线,并用泡沫球替代摄影头,一种新的既能发射电波,又能摄像的装置产生了。你有着一颗不满足,不断求新,求异的学习品质。


  五、我的感悟

  项目组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的,它可以是主题某一部分的延展,也可以是与主题有关联的,他们的相互交错可以为孩子提供很多零散信息,以便幼儿识别,应用,迁移。你注意到了立体停车场摄像头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情境,广泛联系各种资源,形成自身独特认知结构的学习能力。无线电装置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从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我发现了一个让孩子持续性地保持好奇心,探究心的一种活动,它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立足于孩子的需要。它与课堂教学不一样,使得孩子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在这个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各种可能,你们主动发起思维的挑战,与未知对话,在新旧经验中不断地迁移,组合,并个性化地表达,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学习吧。远比把学习无数个知识点并束之高阁来得有趣,它真正地让孩子成为了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希望你们能把这种学习习惯迁移到未来更多的活动中,我会静静地观察你们的需求,捕捉你们的想法,成为你们真正的支持者,欣赏者。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