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大班项目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便捷安全的无人快递车
托班个别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
一日活动中创设支持性生活环境提升幼儿生活经验
基于中班家长开放日活动推进家园共育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绘本融入幼儿美术集体活动的实践研究
有效提供运动器械促进中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以平衡为例
花园中户外游戏优化的实践研究
基于幼儿体验的传统节日活动实践
传承文化精髓,提升幼儿素养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小变化 大乐趣 ——对室内体育活动器材使用的一点思考
以优化幼儿园空间环境支持幼儿发展
慧+空间 乐玩善学 —— 上海市徐汇区阳光幼儿园“户外游戏”建设项目成果
携手共育 为爱护航 ——上海市徐汇区阳光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基于“儿童发展优先”原则的幼儿园大班节庆活动实践与思考
中班幼儿创意主题环境的实施
中班游戏故事:扑蝴蝶
结合主题核心经验架构中班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案例研究
共“阅”时光 一起成长 ——中班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支持中班幼儿户外游戏的几点思考
精准对接 助力幼儿膳食品质提升 —— 膳食营养工作点滴体会

 

 
 
 
 

项目化活动中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2021-12-13  作者(来源):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六幼儿园 周缨

项目化活动中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六幼儿园 周缨


  摘要:幼儿阶段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是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一种,是幼儿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复杂的问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项目化学习活动需要有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在情境中对问题开展探究,用项目化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解决问题,最终产生可以展示的成果。

  1、结合幼儿真实问题情境确定驱动性任务 

  一个项目化活动的开始首先是了解孩子们,问题从幼儿的观察、体验、想象而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提出问题,确定驱动性问题:“怎样让幼儿园的自行车更舒适更方便”。师幼共同制定确立项目方案,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让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2、在项目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在项目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幼儿基于项目不断探究并深入学习,表现出对改造幼儿园的自行车极大的好奇心,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这一切学习的发生都是自然产生的,孩子基于自我需求,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已有经验,通过探究和反思形成新的经验。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自行车,解决如何让幼儿园的自行车更舒适方便的真实问题,引发幼儿深度学习,乐于主动搜集信息,勇于自由尝试运用各种方式来设计改造自行车,并从中收获快乐和成就。


  一、案例背景

  田六作为区“壹号工程”基地教研组,在区中心教研组李蓓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开展了主题背景下个别化活动(中班项目化活动)的实践研究。中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的探索,随着主题“我在马路边”的开展,孩子们对路上各种车辆的兴趣点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们对各种车辆的特征认识愈加广泛,对车的内部结构也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对幼儿园的自行车,有着太多的问题和自我感受。我们选择了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中班幼儿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在操作中建立与已有经验,环境,材料,同伴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

  本项目通过4个阶段的进程,从讨论到形成驱动性问题,到分组根据问题和相关资料进行幼儿园自行车设计改造再到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汽车博物馆最后幼儿操作,尝试用各种材料合作制作新型自行车,提出保护幼儿自行车的方法等一系列学习中,引发幼儿探索与思考。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对问题研究的不同阶段、需求创设支持性的环境。


  二、案例呈现

  (一)自行车话题由来

  1、自行车大吐槽

  一次偶然的运动环节,让我听到了关于自行车的吐槽大会。

  “堆堆,你喜欢骑自行车吗?刚才大班哥哥的呼啦圈滚过来的时候,“咚”一下就撞到我的轮胎了,吓了我一大跳”

  “对的,我也很害怕,我骑的小车铃铛以前还能香,现在不能发出声音了,而且骑也骑不动,要使很大的劲才行”乐乐附和着。

  “那是因为轮胎没气了,就像我的皮球,没气就不能拍,打打气就好了”堆堆回答道

  “那小铃铛呢?它怎么会没有声音了呢?”乐乐质疑道“难道它也需要打气吗?”嘟嘟抢着说:“小铃铛肯定没电了,我的警车玩具没电就没有声音了。”越来越的孩子加入到这个话题中,他们围绕着幼儿园自行车越来越不灵活,越来越不方便而开启了吐槽大会。

  每个孩子都有骑自行车的经历,每一辆车都是他们熟悉的,自行车这个话题引发了每个孩子的真实体验和对自行车秘密的探索欲。中班孩子的好奇心,探究心正在不断地发展中,他们对自我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如能通过自己的探究,通过改进幼儿园自行车现状,以此来鼓励他们发现,探索,尝试,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决困扰着他们的“小烦恼”,这能给他们的终身学习带来可持续发展。

  2、确立驱动性问题

  在众多关于自行车的问题中,通过调研投票,我们发现,100%的幼儿对自行车感兴趣,21%的孩子对自行车有哪些部件组成感兴趣,67%对幼儿园自行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感兴趣,12%的幼儿对自行车的历史,及其他感兴趣。我们根据大部分幼儿的问题产生了驱动性问题 “怎样让幼儿园的自行车更舒适更方便”。

  (二)怎样让幼儿园的自行车更舒适更方便

  1、了解小烦恼

  既然大家都想要改造自行车,那么先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对幼儿园的自行车

  到底有什么小烦恼?我们通过提供大头贴,让幼儿听从内心,选择喜欢或不喜欢,并记录理由。64%的孩子选择了不喜欢,大比分领先。当时,喜欢的孩子很气愤“那你们以后不要玩了,都给我们,幼儿园的自行车有啥不好啊!”显然,中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事物的是非观念还存在着非黑即白的想法,他们不太愿意接受相反意见,同时又很像了解到同伴的小心思。于是,问题出现了:别人记录的理由,如何让同伴看懂?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喜欢运用符号,图形记录,但经验比较缺乏,这一张张的天书可能只有记录者自己才懂,同伴和老师必须听着他们的解释来读懂画语,如何让这张投票版真正地做到记录心声,传达心声呢?此时,噜噜提出了想法“用录音笔呀。以前小班我们玩扭扭棒的时候,不是可以把作品的名字放进去嘛”对哦,为了让同伴了解自己扭扭棒变成了什么,我们确实使用过录音笔,供他人了解。于是,在噜噜的提议下,我们提供了录音笔,录音所需的纸贴,录音小方法,一张张“天书”得到了注解,噜噜通过迁移已有经验,解决了“看不懂”这个问题,孩子们则在画一画,说一说,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中得到了表征的能力,探索录音小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2、提出解决小方案

  通过投票,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对“自行车为什么骑不动?”“自行车小铃铛

  为什么没声音?”等使用不方便产生了小烦恼。于是,我们通过询问门卫余爷爷(修理自行车高手),爸爸妈妈,视频,并组织孩子参观《汽车博物馆》,力求在多元信息中寻找答案。在分享交流中,孩子们了解到自行车是由一种叫“铁”的东西铸造而成的。风吹雨淋,不涂保护油,骑车时被尖锐东西扎到,都会影响它的使用,让他慢慢蜕化成一辆老爷车。

  “那我们给它披一件大大的衣服吧”

  “我看到我们家小区里自行车有车棚的”诚诚回忆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车棚造了,那我们操场不是要变小了吗?怎么运动,怎么玩呀?”有孩子显然不同意这个主意“那我们造一个立体停车场不就行了吗?”诚诚坚持着自己的想法,面对他人的质疑,他想到了立体这个词。

  “我上次看到大班的哥哥玩好自行车就仍在跑道上,这里没有停车标志,我们来做一个吧”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种一边骑车一边打扫操场的自行车,这样就方便啦。”

  真实的问题情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从自身出发,让探索变得更持久,更多元。他们通过对自行车不方便这个现象做再观察,再了解,并提出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些方案可能看上去非常幼稚,甚至在当下无法实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班孩子渐渐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探索变化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这远比把学习无数个知识点并束之高阁来得有趣。

  于是,我们的大衣组,标志组,停车场组,改造设计组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案,自主报名。并在每个组内设置了小博士,设计师,工程师。中班初期的孩子存在着以感知动作和具体形象为主的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角色的扮演可以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真实的身份代入感。

  3、关于停车场的小设计

  问题一:需要进出口标志吗?

  随着幼儿探究的深入,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不断地变化。如在停车场组中,小博士们忙着收集各种关于停车场的资料,大家去停车场拍照片,画画,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停车场的小图书,设计师工程师则利用建构区的养乐多,kt板,蜡笔盒开展了天马行空的构建。一层kt 板,四个养乐多,形成了巩固的一层楼,转眼间,三楼立体停车场建成了,工程师和设计师很满意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时,立即有孩子提出质疑:“这个停车场没有进口出口,小朋友停车时会撞在一起的。”小博士也立即提出“我做的小图书里有标志的。”说完就立刻去拿,并翻到那一页证实自己的说法。建造师顿时茫然了。不同的幼儿其已有经验,制作方式是有差异的。中班孩子虽然有观察的兴趣,但对事物的观察还不够仔细全面,往往会忽略掉一些细小的部分,此时老师可以介入并引发幼儿观察细节“看,这条路为什么会有两条道?有什么不同的标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大家一致认为设置进出口的必要性。我继续追问:你们还需要我提供些什么材料吗?

  “我需要箭头,我不会画”“我会的,我来帮你”

  “还可以用扭扭棒做呀。”

  第二天,不是停车场组的孩子们也来帮忙了,不一会儿功夫,超轻粘土箭头,扭扭棒箭头,甚至用两种不用颜色来表示进出口的表征形式出现了,虽然这些标志粗糙,不平整,有的还剪得犹如锯齿般坑坑洼洼,但是,愿意尝试用不同材料表征,替代,并通过生生互动,孩子们强化了自己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他人的想法,整合成了新经验,促进了生生互动。

   问题二:怎么停自行车?

  通过资料的收集,孩子们了解真实世界升降机的帮助,可以让汽车想停多高就能多高。这一天,工程师顾羊羊拿了几块单元积木,作为斜坡,分别架在不同的楼层,可是,不一会儿工夫就倒下来了,于是,他再次尝试,可是,倒塌的现象依旧没有改变,于是他环顾了四周,又拿了几盒蜡笔,当发现蜡笔可以完好无损地架起变成斜坡时,他高兴得拍起了手。随之而来的是,二楼三楼怎么办?短小的蜡笔盒如何连接地面和一定高度的楼层?他来回摆弄了3次,可是,均以失败告终。一旁的设计师提议道:太短了,最好可以长一些。于是,你听取了同伴的意见,把两盒蜡笔用宝宝贴连接起来,二楼的斜坡大功告成。面临着三楼的斜坡,他发现三盒蜡笔太长了,两盒蜡笔太短了,该怎么办呢?只见他拿起了剪刀,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三层楼的斜坡完成之后,他又去教室里找了一些管道塑积。把几根管道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S形的模样,并把它架在另一边。

  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他得意地说道:我今天的自行车停车场可是不太一样哦,你们知道吗?我们可以推着自行车从斜坡上去,然后小朋友们再从这个弯弯曲曲的管道里滑下来。听了他的介绍后,全班沸腾了,这个太好玩啦,可以像滑滑梯一样滑下来。“我们每次玩滑滑梯都很开心,这么高的地方滑下来又快又刺激,我想,以后幼儿园是不是可以给我们造一个这样的自行车停车场?说完,他歪着头对着我笑。“行啊,我们把这个想法画下来,交给园长吧。”我非常赞同他们的想法,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是不是好玩?这个问题该由孩子来决定。这个超级有创意的想法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至此,我看到了中班孩子正在不断地通过观察世界,识别,联系调动各种信息,他们把看似无关的运动器械滑梯,斜坡以某种方式联结起来,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创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停车方式。

  在一次次的操作中发现材料太短可以用连接的方式变长,太长可以用剪刀缩短,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地在新旧经验中尝试,探索,终于组合成了一个新的经验。蜡笔盒,单元积木,管道塑积这些在班中唾手可得的材料经过了创造把思维外显化了。

  4、幼儿园的自行车改造成功啦

  大衣组的孩子们通过寻找不同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小实验,发现纸,布这些材料都会淋湿,而塑料袋则能为自行车披上外套。标志组的孩子们设计了停自行车的标志,并安排愿意为自行车擦洗养护的孩子工作,在安排过程中,如何让每个孩子一个都不拉地轮流工作又激发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改造组的孩子们利用了许多低结构材料,如纸盒,饼干盒,水管,泡沫垫等设计出雨水收集器+扫地的智能自行车,带有摄像头的无线电自行车等,在设计建构的过程中,他们一次次地探索材料的组合,经历着一次次的失败,在老师的支持,同伴的建议中,他们的创意得以呈现。一辆集防震、定位、摄像等功能与一体的自行车终于改造好了,我们请来了设计师洋洋妈妈、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和老师们对于幼儿的设计给出评价。大家还把设计的幼儿园停自行车的图纸、定期擦洗幼儿园自行车表交给园长老师,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幼儿园的自行车。通过项目化学习活动,孩子们越来越了解只有爱护自行车,才能让我们使用得更舒适更方便。


  三、案例分析

  整个项目活动,由于是来源于幼儿真实问题情境下开展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从自身出发,让探索变得更持久,更多元仔细。老师及时根据幼儿需求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一)资源的利用:

  当驱动性问题形成后在项目活动中,我们整合了各种资源:园内资源:骑幼儿园的自行车、观察老师的大自行车;家长资源:与家长一起骑双人自行车;一起收集各种关于自行车的资料;邀请设计师洋洋妈妈来讲自行车的构造;社会实践资源: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汽车博物馆》。各种资源的整合为幼儿提供了新旧经验联系的环境。

  (二)幼儿的发展:

  ●对事物作区分——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原来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

  ●对现象做抽象——好玩的自行车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不方便不舒适?什么原因影响自行车不灵活?

  ●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真实的世界中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自行车?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可以怎样转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际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的方案是否产生作用?

  (三)教师的支持

  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及时介入并引发幼儿观察项目中的细节;当幼儿提出很多问题时,老师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选出幼儿最感兴趣的问题;根据项目需要提供许多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组织本班幼儿、家长、其他幼儿给与项目组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当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出现困难时,及时提供支持性的环境支撑幼儿进一步探索。

  在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中,孩子经历着完全不同的学习过程,通过提出问题,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形成一个完整且持续推进的学习过程。和大班孩子相比,可能他们的已有经验比较缺乏,提问零散,探索的深度较浅,个人实践多于小组合作,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论,也并不妨碍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形成新的知识点。更不妨碍他们运用语言,图画,材料组合来表征,将思维外显化。

  “爱护它”,这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老师灌输给孩子的想法,而是通过他们在与情境中的互动创生的新意义。它远比喊口号来得更深刻,更有意义。通过设计立体停车场,设计未来的边骑车边打扫操场,以减轻轮胎受到伤害的智能自行车,他们不断地主动发起思维的挑战,与未知对话,在新旧经验中不断地迁移,组合,并个性化地表达。

曾经的我们对项目组开展一知半解,而作为一个项目组穿针引线之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我确实感到了核心素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有着一些疑惑,如:随着项目组的深入,孩子的问题日益增多,很多关键性问题都与科学现象及本质有关,当老师也无法提供支持帮助时,如何继续推进项目进程,支持孩子进一步的探索呢?


  四、参考文献

  1.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项目化学习设计.夏雪梅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