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在表现方法上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其各年龄段的内容是以核心主题的形式呈现。由于以主题呈现,并整合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主题活动会涉及各领域的内容并依赖情景脉络,而非分割化地建构知识。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学习活动主要指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主题活动的要求是着眼于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基本经验,为幼儿的后继教育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从持续、融合、开放的视角看主题情景发展的脉络,整合是主题中幼儿所要学习的最根本的东西,它的全部意义并不在于眼前学会了什么,而在于怎么去学会它,学会在探究中自由地在各领域之间搜索、借鉴、抽取、兼并,进行不断重组,逐步形成应对问题情景挑战的能力,建构新的认识。
一、《学习活动》教参的组织特点:
较全面地涵盖了幼儿阶段发展必备的基本经验,以综合主题活动形式呈现,活动与基本经验有多重对应关系。《学习活动》分为(2—3岁)(3—4岁)(4—5岁)(5—6岁)四个分册。在编写上总体思路是一致的,主题要求尽可能涵盖幼儿的基本经验,体现幼儿对主题内容的兴趣,积极探索学习的态度,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周围事物的情感体验等方面。但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各分册除了共性以外又有自己的个性。
二、《学习活动》教参的内容呈现方式及实施:
围绕着核心主题,有次级主题,在次级主题下,有若干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群组成。有总的内容要求和每个活动指导,实施主题的过程中,由于对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每个主题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运用的方法以及组织形态无固定的范式,可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及认知特点等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如:“多彩的民间活动”主题里有8项活动:春节歌谣、剪窗花、大阿福拜年、泥娃娃分家家、元宵灯会、舞龙、学烧中国菜、中秋赏月组成。这些内容虽在同一主题内,但实施活动的时间安排,需要根据相应的传统节日来组织活动,其他活动安排的顺序也可依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季节变化和发展水平来定,教师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三、《学习活动》教参(4—6岁)体例介绍:
体例简介:(中班)(大班)每一个主题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A、“主题网络”——显示了该主题的一、二级主题的内容,目录上还显示了三级主题的内容。
B、“内容与要求”——直接指向主题的核心经验,主题的全部活动都围绕“内容与要求”展开,在具体的一个个活动中不再出现要求。
C、“活动与指导”——每一个·表示一个活动,既可按顺序进行,也可选择或改变;()则表示某个活动要采用的步骤。每个·在时间和组织形式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D、“动动小脑筋”——通过其中的问题提示,使教师进一步关注幼儿的生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问题,给予支持和拓展。
E、“案例与分析”——运用案例的形式提示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如何观察和及时捕捉现场发生的问题,思考应采取何种策略。
F、“资料库”
背景资料——与该主题有关的背景资料简要介绍。
活动素材——与该主题有关的活动素材简要介绍。
四、《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的功能——以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解决共同的问题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整合经验,引起新的认知冲突在挑战中体验共同探索的快乐。
小组合作活动的功能——探索小组中多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为主。通过分工、协作,在合作中学习交往,形成初步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
个别化学习——充分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积累个体经验为主。适应不同幼儿的认知风格、活动方式进行探索。
五、《学习活动》实施中需关注的要点
目的性——活动实施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是建立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上的。
适切性——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把握好切入的时机,从而使活动与幼儿的当前经验吻合。并促进幼儿的认知、态度、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有效发展。
挑战性——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并对幼儿原有经验进行提升,但并不是一味拔高知识技能的要求。
开放性——活动中要给予幼儿生成和发展的空间,使预设与生成融合在一起。活动的结构呈现多种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
灵活性——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当前的情景,及时调整预设的活动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参考资料:《走近新教材》 上海市教研室主编 上海市教研室新教材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