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美在墨韵”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艺术幼儿园:消防演习
促幼儿发展 助教师成长:科技逸夫幼儿园举行交流展示周活动
徐汇艺术幼儿园:秋天,我来了
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
艺术幼儿园组织师生开展消防演习
关注幼儿的阅读:艺术幼儿园举行《指南》背景下语言教育的园本培训
做好入学准备:艺术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艺术幼儿园:玉米哥哥、西瓜姐姐还有亲子活动
艺术幼儿园:小星星新年音乐会
艺术与科技的互动:艺术幼儿园青年教师向全市开放音乐活动
这样也是音乐: 艺术幼儿园陈嫈老师举行教学展示
绘本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让孩子成为生活的战者:新学期艺术幼儿园受访记
瑞德幼儿园新学期新闻三则
创载体 搭平台 重引导:梅陇幼儿园骨干教师安吉学习之旅
共交流,促发展:园长联盟阎岩小组在长二幼儿园进行参观
梅陇幼儿园组织全体小班幼儿春游活动
艺术幼儿园大班巧克力开心乐园之旅
长二幼儿园开展中大班学习性区域活动交流研讨

 

 
 
 
 

幼儿《运动》教材的特点与实施原则的研究
2008-12-23  作者(来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郑 艺

一、设置幼儿运动课程的意义

在幼儿园设置《运动》这一课程,是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出发的。运动对幼儿终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动作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动作发展的差异性较大:3岁前儿童的动作发展处于刚起步阶段,动作以大、粗为主,带有自发性,动作简单。3岁以后由于生理上的不断成熟,活动范围的增加,躯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机会增多,使动作发展较3岁前有所成熟,动作的复杂程度增加,动作逐渐分化完善,精细动作增加。

动作发展对幼儿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对于周围世界的了解,最初都是通过运动发展起来的。运动,除了对幼儿有极其重要的健身价值外,它还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与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早期动作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水平,同时又促进心理发展,对思维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让幼儿在运动中成长,鼓励、激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体运动的兴趣与需要,使他们在基本运动能力、体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方面得到发展,为其终身的健康体质奠定扎实的基础,是建构幼儿运动课程的宗旨,亦是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

 

二、幼儿运动教材的特点

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中建设形成的幼儿运动教材继承了一期课程教材改革中要“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这一教育思想,融合了《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学前课程教育指南》中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目标的定位上、内容的呈现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特点:

1幼儿的运动不再以动作发展作为其唯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而是以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体质的增强、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其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评估方向。不强调单一的动作练习和发展,注重动作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而这种发展是过程性的、综合的、可持续的,经过幼儿自身的体验和探索,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

2)幼儿《运动》教材结构框架的构建,体现了综合性的教育思想,打破过去体育教材中以单一的动作来划分活动内容的编写序列,如:走的活动、爬的活动等,而是尊重幼儿运动的特点,以一种比较综合的方式来构建整个教材的结构框架,主要有四大部分组成:体育器械的运用、基本动作活动、利用自然因素的锻炼、体操。其中,基本动作活动的框架构建完全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综合成为:以走、跑、跳为主的活动,以钻爬为主的活动、以投掷为主的活动,有重点,有融合,既体现了幼儿动作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又给教师在选择、运用本教材时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

3)幼儿运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给予了教师自由选择的空间,

鼓励教师的自主与创造。所有具体内容的呈现方式,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重点,由浅入深地提供多种操作思路和经验,供教师参考。强调教师在选择教材、运用教材时,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新想法、新玩法、新经验,来选取、增减、整合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体现活动的适切性。

4为了弥补当今儿童由于自然环境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材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利用自然因素锻炼的内容,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尝试新奇、有野趣的体育活动。何谓“野趣”呢?野趣是指利用周围自然环境中可锻炼身体的因素,进行富有挑战性的身体活动。它可容多种运动方式于一体,类似泼水、玩沙、滑冰、远足、简易定向运动等,都是渗透野趣精神的活动。

5)幼儿教材强调幼儿体育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性,通过集体、小组、区域性、异龄混合、师生同乐、亲子游戏、运动会、远足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的融合,使幼儿的运动方式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幼儿无论年龄大小都能从环境、材料和他人身上受到启迪,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与社会行为,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获得发展。

 

三、幼儿运动教材实施的教学原则

1、兴趣性原则

运动兴趣是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达成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提供重要条件,而且能为其今后终身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运动兴趣内涵丰富,主要包括:①参与的兴趣,例如对运动的形式、动作的过程、运动器械等方面感兴趣;②模仿的兴趣,例如喜欢模仿他人的运动方式或动作;③交往的兴趣,例如希望与他人在一起活动;④竞赛的兴趣,例如对竞赛激烈和热闹的场面感兴趣,想参与同他人竞争、比高低等;⑤表现的兴趣,例如想表现自己动作能力的欲望,想展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愿望等;⑥发展体能的兴趣,例如对发展自己身体动作能力、学会某些动作技能的愿望和兴趣;⑦审美的兴趣,例如对身体运动过程中优美的动作、姿态或有节奏、有韵律动作的喜爱等等。

教师应注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运动兴趣特点,充分利用幼儿的喜好、欲望和愿望倾向,以各种游戏的形式展开体育活动的内容,逐步引导幼儿的体育兴趣向高层次、长久性和稳定性方向发展。

 

2、整合性原则

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他的运动发展水平与其心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正如日本著名的体育心理学专家柏原建三研究中指出的那样:儿童身体运动能够敏感地反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使其精神活跃起来,头脑的发展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儿童是在动作中成长起来的,无论是躯体的动作还是手的动作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交往。

本教材的实施必须要体现整合性的原则。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活动的各种内容有机组合,有序开展,使幼儿的触觉、视觉、知觉、运动觉综合的运用,使其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将幼儿的各种运动方式进行有效整合,积极为幼儿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使其体验多种运动经验,提高其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

3)在户外与室内相结合的运动环境中,给与幼儿大肌肉、小肌肉充分活动的机会,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发展性原则

年龄越小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就越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

个性差异,采用“先顺应后提高”的活动策略,活动前应了解当前每个孩子的运动水平和思维方式,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让他们按照自身喜爱的方式去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供多种能使其原有水平提高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使每一位幼儿都能找到适应其能力的活动位置,活动的自信心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这样做:

1)材料提供有选择性

2)材料提供难易程度不同

3)创设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群体活动的空间

4)教师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与同伴间的相互鼓励

4、挑战性原则

要更多关注幼儿身体运动的可能性和自发性,设置丰富变化的、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激发幼儿运动的潜能与智慧。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探索新的内容和玩法,学习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自己的能力,培养其大胆、自信、勇敢、顽强的个性心理品质。

5、快乐性原则

快乐是儿童在活动中的一种情绪体验,只有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儿童才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并逐步走向自信。活动气氛,活动内容的安排,儿童之间的相互合作都会影响儿童的情绪,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我们在活动中要注意:

1)营造快乐的活动气氛,使幼儿从心理上积极趋向活动对象。

2)活动过程使幼儿感到快乐。

6、安全性原则

1)运动经验的丰富有助于减少危险。

运动促使儿童的机体得到发展,同时运动也潜伏着危险,儿童必须学会从中保护自己,教师也必须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醒,但是消极性的保护是不行的,因为儿童如果缺乏与年龄相应的运动经验,那么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因为孩子运动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危险的减少,他们能从中获得处理危险的知识。国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指出:孩子们活动得越多,就对自己的把握越大,也就越安全”。他们调查了鼓励运动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实验时间共持续8周。实验组幼儿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这些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下降。而对照组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因此,鼓励参与多种形式的运动不仅不引发事故的根源,反而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2)材料、运动方式要具有安全性。

7、互动性原则

发挥家长的作用,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幼儿运动兴趣的激发,幼儿运动能力培养的活动,例如:每周一次父母和孩子的晨跑、家园同乐运动会、近郊远足活动、海边嬉戏、野外定向运动、野营等。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