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数学的生活化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包括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生活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料,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中“学习圆形”让幼儿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哪些东西是圆的?如车轮是圆的,盘子是圆的,椅子面是长圆形。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幼儿赖以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新奇古怪的操作材料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选择现实中自然物品作为数学材料更能让幼儿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省去做教具和学具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如:认识“高矮”,可以让幼儿各自从家中带上三四件不同高矮的生活物品,让幼儿进行比较和排序,孩子选择比较和排序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用自己选择的熟悉的材料学习数学,幼儿的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利用各种瓶子可以用来比较高矮、粗细等,所有这些既能让幼儿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也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
在教学中,以学为主,让幼儿有练习操作的机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抓两头,难的问题由能力强的幼儿回答,简单的问题由能力弱的幼儿回答,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