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初,我的提问常常无法清楚、详细地表达问题,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就随意发问,形成了无效问题。常常问孩子“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我们昨天学了什么?”或者是“这是什么水果”等等,这些封闭性的问题会导致孩子迷惑,是不在意是否得到回答的假问题,只需幼儿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或通过认知、记忆和选择性回想进行再认识,就可以知道问题的答案,起不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无法找到回答的重点。同时,我还常常会向标准答案的方向去引导幼儿,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努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的几点:
一、要提开放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问题、凸显活动目标的问题。
1、提开放的问题。
提问不是越多就越好,越多的封闭性提问只会孩子丧失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中提的问题可以分为封闭的问题和开放的问题。当教师向幼儿提出开放性提问时,会刺激幼儿自己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幼儿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幼儿能讲出有关的情况、想法、感受等。通过这类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教师非常可能获得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资源,以及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如在大班常识《动物的家园》活动中,我以开放性提问为主,贯穿整个活动如提问:“哪些动物住在大海里?我们怎样保护动物的家园?”等,没有一个固定正确的答案,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拓展思路,让活动变得更加活泼、新鲜而有趣,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摸索孩子在教师的问题提出后需要多久才能最好的想出高档次的答案,给孩子更多的思考时间,完善自己的答案。
2、提有针对性的问题,注意孩子的差异性。
在活动的引入部分,可以将较简单的问题留给班上能力较弱的孩子,而之后的应用型问题则留给能力较强的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比如在活动《星星给青蛙送幅画》的语言活动中,引入部分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在讲解后向幼儿进行提问,为了顾及不同知识水平层次的幼儿,复习以往学过的三字词语从认知角度引起的提问,让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回答,选择能力较弱的孩子回答,对于能力较高的幼儿则提问:“什么时候能用红彤彤、绿油油、紫莹莹、黄澄澄、亮晶晶这些词语”,难度较大。先前的简单引入问题不请他们回答,单后面的问题属于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的问题,这些较有难度的问题留给他们,这样就照顾到了班级不同特点的孩子,进行到了差异性分析教育。而对能力较强的孩子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能更好的挑战孩子的自我意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
3、凸显活动目标的问题。
提问为目标服务。提问不能偏离中心,否则会导致孩子找不到重点,思维离开课堂。如在《动物过冬》活动的第一环节中,我提问:“天气变冷了,小动物们开个什么会呢?”其实不想孩子做解答,但由于停顿时间较长,孩子争抢着回答:他们开个讨论会、他们开个运动会等等,于是我提示:是在天气变冷的情况下,他们要开个什么会呢?孩子在之前的积累中得出,动物们开了个过冬的会,所以我赶忙小结:没错,冬天到了,小动物都怕冷,所以开个会讨论怎样过冬。但是这样一个具有开放性却远离活动目标的提问确实没必要提,提问为目标服务。提问不能偏离中心,否则会导致孩子找不到重点,思维离开课堂。要保持幼儿思维清晰,关键要问重点。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一步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二、从师幼互动,逐渐转化为生生互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小小的语调的变化、一个小动作,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比如在《认识世博场馆》中,我一边介绍聋人,一边做了谢谢的手语动作,孩子注意到了我这个细小的动作,急问:“陈老师,你刚刚为什么大拇指弯了2下,是什么意思呀?”我没想到,我一个无意的小动作,竟然引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介绍说:“这是聋人用语交流的语言,都用手势表示,叫手语。”又如在《动物的家园》活动中,我用渐慢的声音说“突然不知怎么了,动物的家变了,变得……?” 孩子就像是明白我声音变慢的原因,依次做出了变得难看了,灰灰的,被污染等的答案。在一次活动中,教师的一些小的动作、语调变化都能引起幼儿的反问,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自己有意的小动作、语调的变化引起孩子对某一问题的重视,孩子对教师的主动提问,是一种积极的师幼互动,能让幼儿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更要注意孩子的提问,培养孩子善问、好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幼儿园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提问与回答来完成的。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等各方面的经验,帮助幼儿回忆经验,拓展思维,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可见一堂活动中提问的质量、数量决定了教学目标完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