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情境绘画活动
上海市徐汇区平江路幼儿园 沈怡婷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美术是幼儿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对幼儿的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对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一活动过程为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幼儿在创作绘画作品中,直觉与他们潜意识里的内在深层心理结构有关,这种深层心理结构的情感模式是的幼儿在面对绘画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时,融情于景,通过富有个性色彩的情感体验,以自己的方式直接达到对意义的把握。
美国学者罗恩费尔德、加德纳等人的绘画发展阶段划分对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力图从儿童绘画中发现不同时期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索儿童内在的自我心智发展过程,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绘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绘画教学方法,来帮助儿童通过绘画来更好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成长。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幼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多种方式的刺激,激发幼儿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二、幼儿美术现状思考
传统绘画教育都进行着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以“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虽然使部分孩子较快的学会了老师新教授的内容,但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下全班幼儿“千人一面”的作品展现,不仅忽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而且还使他们心灵深处的美感无以引发,缺乏个性的作品也就很少受到教师的重视。
而幼儿在绘画活动持续时间较短,频率较低。幼儿往往在画纸上粗略的画上几笔就宣告完成,画面比较单一,情节简单。而且需要在教师或家长的要求下才能坚持完成一幅画,且这时的画面比较凌乱。幼儿缺乏主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通常只会进行模仿,很难进行自由创作。即使是自已绘画,也很难说出绘画内容及主题。由于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绘画作品完成之后的分享环节,幼儿通常只能简单的说出“我画了花”“我画了小汽车”等简单句,而不能表述和分享出更丰富、更有层次的绘画作品的内容。
三、情境美术活动的开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曾经这样说:“情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其它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的确,情境是人类发展的产物,情境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人们生活在情境中,情境能造就人良好的个性也能开发人类的智力。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我们传统的绘画教学中,以幼儿模仿成人的技能为主要形式。怎样才能既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又克服强调技能的倾向。既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尊重幼儿意愿,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呢?
情境绘画强调情境在幼儿绘画中的重要性,借助虚拟的情境,让幼儿将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感性经验进自己的绘画想象。在绘画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溶入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感受,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以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从加深外部环境刺激,丰富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基本情绪、并用绘画的方式交流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一)情境绘画的题材的选择
在情境绘画题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设计活动。利用绘本、儿歌、看图讲述等内容进行情境绘画,设计续编故事,改编情节等形式。
教师在选取情境绘画的题材上,可以根据绘画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
优秀的绘本来自世界各地,题材多种多样,有的描述亲情,有的描述友情,作者都运用了不同的手法、图片来表现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哲理。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给幼儿带来了风格迥异的审美体验。而作者本身运用的不同绘画技巧,如拓印、水墨画、油画、撕贴画,让绘本拥有了更迷人的魅力。
而“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的源泉。只有牢牢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才能使美术活动真正让孩子体味生活的美,自由创造美。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因此,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必须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发幼儿爱好的。
现实生活情境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不仅把日常生活的情境再现,而且对环境、场景等做了多种想象。在活动中幼儿身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所以作为教师我想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对一些题材进行筛选,并按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加工提炼,创设不同情境。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情境性绘画活动永不枯竭的源泉。
我们尝试将生活化的情境性美术教育活动渗透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在主题活动中无论是生成的美术活动或是教师预设的美术活动,其共同点是都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重在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的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使孩子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例如一次“我在马路边”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十字路口观察和体验,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新学的交通知识告诉老师和同伴,在作画过程中,孩子们也是非常乐于表现自己所了解的新事物,如某个路标的含义、汽车名称与标志,驾驶员和行人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大人闯红灯要造成的危害,小孩乘车头和手不能伸到窗外去。
(二)情境绘画的讲解要将情境性语言与操作性语言相结合
情境性语言与操作性语言相辅相成进行讲解,既不脱离情境,又能将要点明了,即让幼儿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技能和方法,又让幼儿听得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减少了在创作时由于其他因素干扰引起的不必要麻烦。
(三)情境绘画材料的准备
情境绘画活动的材料准备上,把棉签、粉笔、吸管、纸团、微型喷壶,棉花团等拿来作为幼儿绘画工具。根据绘画主题的不同,用渲染性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它们变成了仙女的魔杖等角色。幼儿觉得自己手中拿着的是具有非一般性能的灵物,举手投足之间更自信更放松,操作的欲望高涨,让兴趣不着痕迹地牵引着孩子炫出多彩画面。
(四)情境绘画活动的作品分享
在情境绘画活动的最终环节,教师的评价不作为最重要的环节。而是更重视幼儿自主的讲述和幼儿之间对于作品的交流。教师从侧面梳理、总结、整合幼儿习得的知识经验。不断将其完善,帮助幼儿由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是将活动最后的分享评价环节流于形式。而是鼓励幼儿能够更大胆、完整地表达出不同的想法和连续、完整地创意故事。
在实验班进行的情境绘画活动后的部分幼儿作品赏析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作品六:
通过教师创设丰富、立体的、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情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良好情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把“情境”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了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通过情境绘画活动的开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他所见所感世界,进一步激发幼儿自我意识和生命本体的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