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结构活动?低结构活动就是那些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的活动。其目标不是针对一个活动进行制定和评价,活动更多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经历而不是目的。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并且小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比较明显,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高结构的活动由于目标指向某一个特定活动并且是根据全体幼儿设计的,缺乏针对性,并不利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对幼儿认知经验的把握。而低结构的活动由于目标的指向比较宽泛,且幼儿的自由度相对比较大,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分析幼儿,从而调整活动的材料以及内容,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所收获,从而体现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小班幼儿“不宜过多组织固定的统一行动”。因此在小班阶段多开展一些低结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小班阶段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借助一些低结构活动来帮助幼儿获得一些科学观察与探索的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科学探索的能力呢?先让我们来整理一下科学教育中有哪些低结构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低结构的活动包括:游戏、个别化学习活动、户外散步或游玩以及一些亲子类的活动。在这每类活动中都能很好地渗透科学教育来帮助幼儿获得初期的科学探索的能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低结构活动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运用吧!
首先,运用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所有事物的基础。有兴趣,才会有探究的欲望,才能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小班幼儿是充满好奇心的,丰富、有趣的材料能使幼儿保持长久的兴趣并愿意参与其中。而低结构的材料从数量和种类上是丰富多样的,并且其目标隐含在材料中,其玩法是开放式的,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而且结果具有多样性的发现,能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结果。在一日生活中,低结构材料多见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及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这些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都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对象进行活动。如何选择材料、运用材料呢?在以下的问题和案例中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路。
l 问题:如何让幼儿感兴趣?
l 回答:利用角色游戏中的情景,投入生活中的真实材料。
小班幼儿喜欢有私密的小空间,他们喜欢在这种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玩耍。我们可以选择教室中的小阁楼或者在教室的角落放置一个小帐篷,利用角色游戏的娃娃家,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生活化的小阳台。在这个空间里创设一个晒衣服的生活活动情景,主要是通过晾晒衣服的情景化背景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我们提供一些日常所用的各种小毛巾、衣物以及各种夹子。这些东西不仅天天接触,而且和幼儿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对于这些熟悉的材料幼儿一定会更加喜欢进行类似的游戏。而且由于材料取自生活,且质地与形状都各不相同,因此幼儿很容易被这些材料所吸引。他们喜欢去摸一摸,碰一碰,玩一玩。这样最初的兴趣就萌发了。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生活中切实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景:比如“如何使用小毛巾?”、“不同的夹子怎样打开?”等等类似的问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玩耍的同时获得一些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知识和技能,使得生活化情景化的游戏区域变得更为有效。幼儿在游戏中接触了各种质地的物品,同时也尝试了使用不同式样的夹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运用。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感知物品的不同质地,了解不同材料的夹子,从而培养幼儿一种探索的精神。而由于材料的生活化和多样化,且游戏没有一个统一的玩法,因此幼儿的兴趣就这样激发并持久存在着。
l 问题: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如何投入低结构的材料?
l 回答:目标开放性,材料丰富性,玩法多样性。
个别化学习活动由于属于学习性活动,因此往往教师会设计一些高结构的活动,在教师的具体目标下,幼儿的操作变得有些统一、枯燥。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就没有了。
其实,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也有很多低结构材料的活动,比如一些有趣的小实验。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让幼儿用系有磁铁的条鱼竿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制作的鱼,结果发现,只有铁片做的鱼被全钓起,其他的鱼一条也没钓起,这是什么道理呢?幼儿被这些现象所吸引,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并且渐渐地幼儿会提出疑问:如果是泡沫的会钓起来吗?用木板做小鱼呢?于是,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提问,不断地丰富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发现其中的秘密。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越玩越有趣,做鱼的材料的也越来越丰富。通过这样低结构的活动不仅使幼儿懂得了磁铁磁性的道理,而且能让幼儿始终保持着对探索的渴望,他们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即便玩了很久,依然会是一个热门的小区域。
其次,利用自由活动,发现科学教育的契机。
自由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观察幼儿的行为,并且可以关注幼儿周围的环境,及时捕捉科学探索活动的机会。
l 问题:自由活动往往就是幼儿玩玩自己的玩具,分享玩具,会有什么可探索的内容呢?
l 回答:利用幼儿带来的玩具作为素材和对象,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
幼儿每天都会带来不同的玩具,这些玩具就是很好的探索对象。比如女幼儿喜欢带的毛绒玩具和男幼儿喜欢带的动漫模型,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摸摸、说说,比较两者的区别,提高幼儿感官的运用。再比如一些声控玩具,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玩具的外形,描述玩具的特征,了解玩具发声的原理。这些虽然看似在玩,其中就是在过程中积累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比如有的幼儿会从玩具的形状、颜色、质地上进行描述,有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说出玩具发声的原理。此外,幼儿带来的关于科学类的书籍也是教师很好的教育素材。诸如幼儿的百科全书中教师可以借助书上的真实、有趣的图片与幼儿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中幼儿自然而然地能接受一些科学知识,积累一些科学经验。
l 问题:除了幼儿的玩具,周围的环境中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科学教育契机呢?
l 回答:教室中的静态物品都有可挖掘的素材。
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只要仔细地观察周围环境,有时就会有新的发现。有一次,阳光照射到桌子上的小镜子,幼儿意外地发现当光照到镜子上的时候会在不远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光圈。于是,大家都被这个现象吸引了。于是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找光点”的游戏,让幼儿感受镜子在洋观众反射出的光点以及在阴暗处无法发射的现象。除了光,教室中的植物角和养殖的动物都可以作为素材点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
再次,借助户外散步,积累科学的观察方法。
l 问题:怎样积累方法呢?
l 回答:以简单的某一物体开始,通过实践、次数的积累,逐步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一些方法。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它的形、声、色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户外散步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观察幼儿园的植物。请记住,由于小班幼儿刚开始接触自然,因此观察的对象要从单一物体开始。比如可以让幼儿观察树叶,通过观察,描述对象的特征。一开始的描述或许是局部的,凌乱的,甚至是无法描述清楚的。然而,如果教师在每次的散步中,都能有意思地带幼儿去观察并且逐步帮助幼儿积累观察的方法,那么就会发现通过一个观察过程后,幼儿在描述上可以通过外形特征、颜色以及结构等方面对叶子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并且通过一段时间后,幼儿不仅会描述还会提问,提问的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此外,幼儿园的一些设施也能发挥作用。早上来园幼儿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洗手。这看似简单的洗手过程中也蕴含着科学教育的契机。由于每个水龙头的打开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夏季带幼儿来玩玩水,说说不同龙头的不同打开方式,通过观察、使用、感知等方法来探索各种各样的水龙头。
最后,创设亲子玩科学的平台,提高幼儿探索与操作的能力。
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早期激发其对科学现象和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家庭的人力资源就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一是现在的家庭文化层次较高;二是亲子关系更利于提高教育效果;三是个体性教育更利于针对个性差异,因人施教,这是实施群体性教育的幼儿园所缺少的。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除了在幼儿园中的低结构活动外,家庭中也是一个进行低结构活动的良好场所。
l 问题:怎样在家中进行低结构活动呢?
l 回答:利用家庭的人力资源,及时个别进行科学小游戏。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家长可供参考的科学小游戏,让家长和幼儿在家中一起玩科学小游戏。从而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操作、探索、创造能力,满足其探索和创造欲望。我们可以在书桌下或房子一个角落等固定的地方,有序地摆放一些物品、用具等既安全又卫生的材料。如,小瓶、小盒、电线、放大镜、剪刀、旧闹钟、坏玩具等等。让幼儿尽情地“摆弄”“捣鼓”这些物品,运用这些物品去观察、想象、发现和创造,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好奇心、探索欲。诚然,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可以促进幼儿对科学教育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科学素养养成。除对“捣鼓成果”恰当评价、激励外,更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探索、操作习惯。这对幼儿可以说是终身受益的。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幼儿在探索上更充分,在操作上也更独立。家长可以针对自己幼儿的优势和弱势选择相应的科学小游戏,让游戏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通过以上种种的阐述,让我们对低结构活动在科学教育领域如何运用以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在低结构活动中幼儿可以在丰富的材料中充分玩耍,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充分探索,在开放的目标下充分玩耍。相信教师只要了解低结构活动对小班幼儿的重要价值并着手实施的话,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低结构活动的作用》 作者:杨红
《教师观察分析幼儿游戏的目的——谈低结构活动中教师如何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 作者:华爱华
《幼儿科学教育新探》 作者:高一敏
《幼儿科学教育新策》 作者:高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