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常常会碰这类情况:一部分孩子总是踊跃举手发言,另一部分孩子却从不举手。我们往往会叫举手的孩子发言,而很少让不举手的孩子回答,无形中导致这些孩子更加胆小,不愿意思考,甚至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这样就形成了“爱举手的孩子更加踊跃,不举手的孩子总是沉默”的两极格局。
孩子不爱举手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总的原则是绝不能忽视这些孩子,要经常为他们创造适当的锻炼机会,并尽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问答,同时给予鼓励,慢慢培养他们举手发言的好习惯。
有的孩子是有由于胆小不敢举手答问。对这类孩子,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尽量设计有关的问题让他回答,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下坐着发言。例如班上的个别幼儿回答问题后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带领小朋友为他们鼓掌、喝彩,还让孩子自己翘起大拇指给自己鼓励并说一句:“我很棒”。这样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们的信任和肯定,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养成大胆举手发言的好习惯。
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思考而不举手发言。对这类孩子,教师应主动叫他回答问题,但由于这类孩子事先没有想好答案,因此教师应注意逐步引导他答问,例如:在故事提问中我尽量将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引导他们逐步切人问题,直到回答正确。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这类孩子就会意识的只要动脑筋,多思考。
就能回答出问题,从而慢慢养成爱思考、主动举手发言的习惯
还有的孩子是因为思维不敏捷而不举手发言。对这类孩子我在提问的时候尽量简单些,如提一些只需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当然,我也会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引导他们回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当然,孩子不举手发言还有其他原因,教师应作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方式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并注意引导、培养。只要教师重视他们,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养成主动举手答问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