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表述如下: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幼儿身边 数学教育
1、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蜂巢等也都包含着数学美。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从研究幼儿的实际出发,引导孩子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1日常生活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幼儿最初获得的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大多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而且这些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都会经常、反复、不断地出现,从而使幼儿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有所认识和体验,同时也感受了数学,学习了数学。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径。有人说“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关键是成人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一途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的相关经验,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可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2日常生活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种重要环节。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仅占有一定的时间,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对幼儿学习数学有影响的情景和事例,成人要有意识地引导,使数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每天早晨教师和幼儿一起数一数今天班上来了多少个小朋友;进餐时,请幼儿摆放餐具,学习一对一地摆放物体,获得一一对应的感性经验;整理收放玩具、衣物时,练习物品的分类,掌握物品进行分类的方法和技能;带孩子游玩、散步时,数一数路旁的树、花,观察门、窗等物体的形状;秋天,幼儿可用拾来的落叶进行分类、排序等活动,还可用落叶进行拼图等。
3、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幼儿在建筑角搭建的过程中,体验积木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积累了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经验和知识;在玩沙玩水的游戏中,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在经历了实践的感知操作、积累经验、逐步顿悟的过程中,构建起容量守恒。
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小超市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花店插花、蝴蝶找花等游戏,也可以使幼儿感受、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3.1内容安排上主张统整和有机联系
课程转型后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构建已由以学科系统为逻辑起点转向以儿童生活经验为逻辑起点。教师在设计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时能以主题为背景线索,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渗透和融合有关数学内容。我们提出了数学区域活动与主题中的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相统整和有机联系,即在一个主题中将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和数学区域活动统整起来加以安排。如在小班下学期“好听的声音”主题活动中,集体活动“奇妙的声音”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辨别声音的强弱,学习点数和数物对应。而我们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则安排了“瓶瓶罐罐小风铃”“听录音插花”“按数字击鼓”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不脱离主题活动的大背景和要求.又在数学教育目标上与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保持一致,还为集体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3.2材料投放上强调丰富性、层次性和动态性
材料的丰富性是指一方面围绕同一教育内容提供不同品种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材料可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使幼儿在积累多种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数概念。
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从儿童数学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在材料投放上体现梯度和层级.以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要。
材料的动态性表现在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评价儿童的操作状况。及时作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
如在小班区域活动“做花环”,我们投放的材料是不同颜色的扭扭棒、不同粗细的塑料吸管、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塑料花,目的是让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点子数量进行数物对应的匹配。但是我们发现,材料本身蕴含的多种维度干扰了幼儿对数物对应任务的完成,他们对材料的颜色、粗细特征的关注超过了对数量的关注,因此,我们就及时调整材料,先出示扭扭棒,然后再逐渐添加不同的材料、和同一材料的不同品种。当然,对材料的动态调整是以教师的有效观察和记录为前提的,教师可以以多层评估等级和与文字描述来记录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
3.3重视交流和反馈
数学活动虽然是以儿童对材料的操作体验为主的建构活动。但在操作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与材料互动,也可以与同伴、教师互动,使自己与他人的经验或认知在互动中得到启发、归类和调整。同时,教师鼓励幼儿积极交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儿童的数概念建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不是通过一两次操作就能习得的,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幼儿积累若干经验——或通过交流。或通过教师的归纳、提炼——才能逐渐明晰起来的,因此,教师帮助和支持儿童表述和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可以促进他们对动作的内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究、思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5、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幼儿数学以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一直被约束在特定的学术环境中,而当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发现有序与回归生活情景并不对立。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到了大班后期,我们可以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搜集幼儿所上小学的名单,在共同分类的过程中,了解区与区的地域不同,并最后作出统计结果。主题活动到后期,为了鼓励幼儿上小学不迟到,我们还开展了“我学小学生,上课不迟到的好习惯”,我们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走路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坐轻轨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通过活动,孩子们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经验,又在分析、综合、推理、概括中梳理出新的认识,这样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生活,让幼儿学习身边的数学,这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在实践中寻找出更多蕴含在幼儿身边的数知识,从而体现出更广泛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