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此可看出,科学教育活动所蕴涵的价值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更注重的是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幼儿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一直本着“做中学”的原则,让幼儿在观察、提问、动手操作的初步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而在不断的实践中,自己也获得了点滴的体会。
一.追随孩子的兴趣,注重科学的启蒙
孩子自出生以后,就对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问号和疑惑,他们想知道、要知道和能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再加上幼儿天性好问好动,常常会冒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做出令人不解的举动。如果成人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或阻止斥责,无形中就扼杀了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例如:有一次稼稼指着天花板上的一个亮点对我说:“小琳老师,快看,太阳宝宝在墙上。”他的话引起了我和全班小朋友的注意。我们顺着稼稼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天花板上看见了一个圆圆的亮点。大家全部都被深深吸引住了,兴奋地叫着:“小太阳,小太阳。”阿予说:“小太阳在动呢。”菲菲问:“这个小太阳是从哪里来的啊?”这时我发现原来是袁老师手中的不锈钢盘子在太阳的直射下反射到天花板上。面对着孩子们对亮点表现出的极大兴趣,我抓住时机告诉好奇的宝宝们:“这是太阳宝宝来我们教室作客啦!它还有许多好朋友,我们一起邀请它们进来玩好吗?”大家一个劲地点头说好。我给了每个宝宝一面镜子,让他们把镜子放在阳光下。这下可热闹啦!宝宝们纷纷拿起镜子玩了起来,一场探索如何让太阳宝宝进教室的活动也就由此展开了……可见,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事他们兴趣的源动力,更是他们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
二.激发探索热情,注重探索过程
科学活动对幼儿的最大吸引就在与它的可操作性,如何在幼儿的嬉戏中增进科学的知识和经验,成为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教师在幼儿的嬉戏和学习之间架起桥梁。以《小花园里的探索》为例,谈谈我的引领过程。
1.抓住契机,积极引导
秋天来了,孩子们被我讲的故事中的秋天景色迷住了,强烈要求我能带他们去目睹一下美丽的秋景。于是我选择了一个颇具代表秋景的小花园,开展了一次“小花园里的探索”的科学外出活动。
2.用情景激发探索的热情
情景对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长时间保持幼儿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活动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们,小花园里的叶子宝宝们邀请我们去玩,让我们拉着小手出发吧!”说着,我们唱着“走,走,走走走,我的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的歌来漫步来到了小花园。这些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一下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而故事中美丽的秋景也牢牢地激起了孩子们探究的热情。
3.用问题引领探究的方向
有一个引领探究方向、指向一个科学概念的问题,就能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有意义的概念和经验。活动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让幼儿自由地捡捡喜欢的落叶。
2)请幼儿说说自己捡的落叶的颜色。
3)和幼儿一起讨论树叶颜色的变化。
或许从活动设计看好像过于简单了,但由于是小年龄的宝宝,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实质的探究不会走得很深,在大自然这个环境的情景中,孩子们确实初步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4.用材料支持探究的展开
在幼儿的科学探究中,提供适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这材料以获得相关的经验,初步建立相应的概念。在我们的这个活动中,大自然中颜色、形状各异的落叶就是我们最好的材料。看似简单,却让孩子们获得了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5.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概括和提升经验
在幼儿探究的每一个小阶段结束时,我都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发现和想法。在活动中,孩子们经过探究并获得了直接的经验,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美丽、魔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如:菲菲说:“我的这片叶子好小哦!是绿的”。阳阳说:“我这片叶子是红色的。”稼稼说:“这片叶子黄的,有点枯掉了。”心心说:“这片叶子卷起来的。”成成说:“很大很大的叶子,好像焦掉了。”实事上,从活动中我们已深深感受到:孩子们不仅激发出了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而且语言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用记录和交流,总结探索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记录信息,表达交流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把实验中的现象和探索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向同伴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并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这对于幼儿总结自己及他人的经验十分有益的。幼儿的自我总结,有助于幼儿加深理解和认识。幼儿在总结时,需要不断回忆探索过程,这是幼儿对自己操作的总结。它能够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集体交流,有助于幼儿学会合作学习。集体交流能够生动地再现每一位幼儿的探索过程,使幼儿从同伴的活动中受到启发,学到有益的经验和方法。集体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而同伴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从而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不应只重视活动的结果,而是要顺应幼儿创造性思维,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保证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活动中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向往科学,善于思考。因此,鼓励幼儿大胆提问、积极探索,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我经常给予恰当的引导,即使他讲得不恰实际,我也不嘲笑和否定,采取积极引导的态度。常常送给孩子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和激励的话语促进孩子去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因为我认为幼儿生来具有的好奇心是脆弱的,一旦受到压制,幼儿就会失去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质疑,充分感受和交谈发现的乐趣,教师以平等的地位或参与或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无拘无束的情景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将幼儿愉快地逐步引进科学的殿堂。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幼儿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激发幼儿探索的激情,是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开展多种适合幼儿探索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有人曾讲过:“教孩子记住十个问题,不如引导他们自己思考一个问题。”幼儿通过思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保贵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开展了“小问号”、“我发现了……”等形式的活动。促使幼儿对社会和自然事物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幼儿提出问题之后,我并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答案,或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回家和父母共同查找各种资料等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细节、结果或查到的答案大胆的表达出来。如我们的小韋韋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孩子们就提出:“那我们喂什么东西给小鸭吃呢?”幼儿对小鸭爱吃的食物,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了许多小鸭爱吃的食物:有青菜、水、饼干、巧克力、牛奶、蝌蚪、小鱼、米饭等。我就让幼儿把猜测的食物牢牢记住,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第二天,许多孩子都带来食物,于是孩子们进行了大量的观察、探索、实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观察,终于知道了小鸭爱吃的食物。可见,探索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学习上的最佳状态,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更要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
幼儿期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支持幼儿的求异、探索,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能会”。科学活动贵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这就是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