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艺术幼儿园:消防演习
徐汇艺术幼儿园:秋天,我来了
艺术幼儿园组织师生开展消防演习
关注幼儿的阅读:艺术幼儿园举行《指南》背景下语言教育的园本培训
做好入学准备:艺术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艺术幼儿园:玉米哥哥、西瓜姐姐还有亲子活动
艺术幼儿园:小星星新年音乐会
艺术与科技的互动:艺术幼儿园青年教师向全市开放音乐活动
这样也是音乐: 艺术幼儿园陈嫈老师举行教学展示
绘本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让孩子成为生活的战者:新学期艺术幼儿园受访记
艺术幼儿园大班巧克力开心乐园之旅
课程研究是教研的根本:艺术幼儿园“陈嫈音乐沙龙”活动报道
警报响起:徐汇艺术幼儿园举行消防演练活动
运用民间音乐游戏的再度开发提升幼儿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
浅谈对小班幼儿午餐和午睡习惯的培养
用“音乐”倾听,用“元素”说话:徐汇艺术幼儿园“陈嫈音乐沙龙”展示活动
孩子进小学,你准备好了吗:艺术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讲座
快乐运动 强身健体:记艺术幼儿园运动展示活动
迪斯尼动画来到艺术幼儿园

 

 
 
 
 

数活动的价值
2006-10-26  作者(来源):艺术幼儿园 刘 静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环境的创设及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已越来越为教师和家长所关注。环境、材料的创设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特点,选择和制订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与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方法,这对幼儿来说是受益非浅,能终身享用的。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开展着的各种主题活动,但是,对于数活动,数的整合往往是无法完成,使得我们将数单列进行教学。生活即教育,是否所有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渗透,那么是否就以为着不要数学课了?不是,而是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才是最重要的。
    一、系统的数学知识和幼儿的数学是两码事
    数学课不等于系统的教儿童学数学,而是在生活中帮助儿童感知理解,沟通交流,好奇探究,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小班数教学中“一和许多”,老师往往为帮助幼儿理解之间的关系,用不同的材料反复操作练习,使得本来很简单的数学知识复杂化,可是孩子还是一头雾水,不明白你讲什么。只要你讲冬天穿得衣服多,还是夏天的衣服穿得多,这样一比,幼儿马上理解它们之间得关系。生活中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简单的数概念。
    二、重视生活中构建数学经验
    数,生活中无处不在。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卡号等,无处不充斥数字。外出旅游活动不同的地理方向,空间等方位。买东西时数量的关系等这都充满了数学的知识,但它又不是我们所理解数那样严谨。数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幼儿只有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活动进行梳理、条理化,才能感知生活中有趣的数,简单的数概念。
    (一) 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
    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着是快乐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经常对各种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帮助幼儿思考?“我刚才搭房子时用了几块积木?”“我喂了娃娃几口饭?”等一系列的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哎,是多少?要想一想,下次数一数。”这样引起幼儿对数的兴趣。
    (二)了解幼儿年龄特点
    1、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材料。
    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饲养角”等。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数知识。中班幼儿角区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数学区中的内容适当增加。如:“数图形宝宝”、 “看数取物”、“数字比大小”等。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角,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排序、单双数、拼图、接龙等。
    2、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
    大班幼儿在数排列时。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来学习进行操作
    ①、直接用数字进行操作。
    ②、用不同形状。
    ③、用不同颜色。
    ④、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特征(或三种)
    (三)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特级教师徐苗朗指出在幼儿阶段,幼儿的数学就是要让幼儿喜欢,喜欢动脑筋,有数学的感觉,教师在数活动中的位置是一个旁观者,让幼儿感知、体验,理解生活中数的意义和价值。
    1、学会观察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愿望是材料提供的前提 。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注重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兴趣能力变化而不断调整,能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
    2、学会等待,做好记录
    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战,想出对材料的新玩法,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有时并不是一气呵成。有时需要老师在旁加以引导,老师要对幼儿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总之,活动的过程记录不在于“量”,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所记录的内容的价值。简单、深刻的观察记录,能帮助老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提升经验、提高认识,对于老师日后的教育教学会带来更多的启发。
    3、学会倾听
    《纲要》中有一条:“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现在我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在拼图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的作品看似平凡,可是一听,让我们大家刮目相看,他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接龙,没有固定的模式,多么好的思维力。我庆幸自己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去倾听,没有让孩子接受我的观点,才没有抹杀孩子那极富有想象的作品。
    4、学会反思
    有活动就有问题,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要挖得深,学习用理论解释现象。无论是好是坏,对现象的分析都要透彻: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太难?原因背后体现了幼儿什么样的特点?顺应了什么教育理论?从这些角度来思考,都能帮助我们对具体的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从而发现问题症结所在或对经验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及时作好适当的调整,以求得幼儿的更好发展。
    (四)不排除各种数学活动的方式
    各种数学活动的方式,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功能。重要的是建立儿童对数学的喜欢、热爱、求知探究。一定要看到重点在哪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价值取向。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如计算教学:以往的教学形式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渐渐失去对计算的兴趣。日常生活中有趣的数,新的数学问题,浓厚的兴趣专注,有需要,理直气壮地上课。
    数学的本质决不是一大堆的知识技能,数学和人类的生活活动密不可分,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工具,它重要是因为人类各项活动离不开数学。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传统的数学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更需要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热爱数学科学的人才,生活中学习数学最大的特点是数学感觉和应用,这是社会、科技进步最重要的素养和技能品质。变,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转变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教学目标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变化。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也在不断转化。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观念,尊重幼儿,关注每个孩子的寻常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之窗,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都能熟记于我们老师的心中。“如何能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老师的新旧观念不断碰撞,而在一次次不断学习中转变自己,提高自己。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