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个别的学习活动是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一种学习的方式。这样的学习带给了孩子更多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小组个别个别活动后的交流与分享就给了孩子讨论解决问题﹑积累和提升经验一个很好的机会。本学期我在组织小组个别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一部分内容有了如下的思考:
思考一:交流分享内容的捕捉
一﹑来自于老师的观察﹑记录。
幼儿是小组个别学习的直接参与者,教师是环境的支持者,更是小组个别学习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问题,都可以是交流分享的话题内容。
二﹑来自于孩子自发的兴趣点。
孩子从学习活动的内容中又自发生成的学习内容是部分幼儿当前的兴趣点,幼儿会喜欢围绕兴趣点展开讨论,也可作为交流分享的内容。
三﹑配合主题幼儿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经验。
《课程指南》中有着幼儿每个年龄阶段不同的基本经验。把这些基本经验贯穿于每个主题活动中,就分成了若干条小的基本经验。通过小组个别学习能够让幼儿积累这些基本经验的也可作为交流分享的内容。
思考二:交流分享活动的形式
一﹑问题讨论式
案例1:陆逸翔﹑彭瀛浩﹑吴天悦三人在玩扑克牌,玩了一会儿,发生了争执,陆逸翔说三个加一对是呼路,谁出大的除了三个别他大,一对也要比他大,其他二人常见得不是这样出牌的。交流分享中,老师请他们把问题提出,全班一起讨论,并共同制订一些打牌的规则。解决了他们发生的问题。认知冲突可以让幼儿的思维相互启发,并提高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引发新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再现式
案例2:付豪小朋友与严天强小朋友在玩F1赛车场的小组活动。他俩用积木搭好车道进行比赛。而后又将积木制造障碍进行比赛。最后他们在比赛中感到车子在斜坡上往下的过程要比平面开快很多。在交流分享中,老师没有请他们很快说出这个发现,而是请他们将比赛的情景再现。和大家共同得出这个结论。加深了幼儿的印象。
三﹑个别交流式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感到高兴﹑成功的事情或作品,也可介绍他制作的方法﹑过程或材料。也可请个别失败的幼儿交流自己失败的过程,大家一起帮忙查找原因,使大家掌握方法,获得成功。
四﹑相互交流式
一次的交流分享也许不能满足很多幼儿想说的愿望,那么可以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如生日明星一个别活动中,孩子们为本月的生日明星制作礼品。时间关系,只有二个孩子在全班对明星表示祝贺﹑赠送了礼品。而另几个孩子就可以在相互交流中把礼品送给他,此环节使每个孩子想说的愿望得以满足。
思考三:交流分享中教师的指导
1﹑给了幼儿敢于表达的机会。
2﹑给了幼儿展现成果,体验成功感的机会。
3﹑给了幼儿增强自信心,提高各种能力的机会。
4﹑给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机会。
5﹑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