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徐汇艺术幼儿园:秋天,我来了
艺术幼儿园:玉米哥哥、西瓜姐姐还有亲子活动
绘本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运用民间音乐游戏的再度开发提升幼儿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动手动脑课程中培养4-6岁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实践研究
用“音乐”倾听,用“元素”说话:徐汇艺术幼儿园“陈嫈音乐沙龙”展示活动
孩子进小学,你准备好了吗:艺术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讲座
快乐运动 强身健体:记艺术幼儿园运动展示活动
迪斯尼动画来到艺术幼儿园
社区乐游 春意盎然:记紫薇实验幼儿园小班社会实践活动
细研体锻目标 丰实游戏内容:龙南幼儿园大教研组开展幼儿体锻的研讨
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扬扬的故事
托起明天的希望:记艺术幼儿园陈嫈“音乐沙龙”启动仪式
开往春天的列车:艺术幼儿园陈嫈“音乐沙龙学员面试会”小记
提高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开展幼儿节奏乐教学的若干思考
艺术幼儿园开展庆园庆迎新春系列活动纪实
在各年龄阶段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方法的研究
幼儿园环境布置研究

 

 
 
 
 

绘本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3-11-06  作者(来源):徐汇艺术幼儿园 吴静

绘本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图画书,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可以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这就意味着绘本具有贴近幼儿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必备的特点,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进行绘本教学时应该运用科学有效的指导策略,从而发挥绘本的最大价值,其中教师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恰当、适宜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支持和推动幼儿深入学习和探究。那么在绘本教学中提问有哪些技巧呢?

一、紧扣教学目标提问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等精心提问。绘本活动《有朋友真好》,故事描写了青蛙和癞蛤蟆之间的真挚友情:青蛙发现癞蛤蟆的钟坏了,于是在除夕夜去买钟;癞蛤蟆因为青蛙来晚了而产生了一系列可怕的猜想,并准备去救青蛙;而当青蛙毫发无损地出现在癞蛤蟆面前时,癞蛤蟆仍旧不放心地把这些可怕的猜想再向青蛙询问一遍,这是故事中的点睛之笔。如何让幼儿充分理解这种真挚的感情是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难点所在。

教师这样提问:

Ø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

大部分幼儿都能把故事中体现两者感情的情节找出来,当少数幼儿还不能找到讲到上述故事中的点睛之处时,

教师再次提问:

Ø “癞蛤蟆明明看到青蛙安全出现在它面前了,为什么还要把它可怕的猜想再问青蛙呢?” 

这两个提问都紧扣教学目标,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了理解。

二、紧扣幼儿提问

紧扣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年龄决定他们的能力大小、思维方式等,教师提问时就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些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提问的精准度。

如在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鳄鱼和牙医讲的话语始终是一样的,为让幼儿体会到这一点,

教师这样提问大班幼儿:

Ø “你在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大班幼儿稍加思考便发现了这个秘密。

将这个绘本介绍给中班幼儿提问就是:

Ø “你们有没有发现鳄鱼和牙医讲的话是怎么样的?”

通过这样的引导,中班幼儿才逐渐明白这其中的有趣的秘密。这就表明,紧扣幼儿年龄特点的提问,才能有效发挥提问的作用。

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

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如在绘本活动《小野猪和它妈妈》活动中。

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就设计了提问:

Ø “你怎么知道小野猪的妈妈送小野猪治病是很辛苦的?”

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师设计的提问是:

Ø “小野猪的妈妈明明知道小野猪的病会传染的,可为什么还是要背小野猪?”

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则提问:

Ø “野猪妈妈也得病了,小野猪会怎么想,它又会怎么做呢?”

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减少简单低层次的提问

一种是教师很随便地提问“好不好”、“对不对”等等,幼儿无需思考,只要通过揣摩老师提问的语气来回答“好”或“不好”,滥用这类提问易导致幼儿养成不动脑、过分相信和依赖教师的不良品质;另一种情况是简单重复的提问,这种情况较易出现在一些有重复情节的语言活动中。

绘本活动《老鼠太太请客》中,老鼠太太共请了5位客人,老师出示第一幅画面提问:“第一位客人是谁?它带来了什么礼物?”后面几幅图依次出现,提问也是依次类推。幼儿才看到第二幅就没劲了。可以这样提问:“今天老鼠太太一共请了5位客人,我们来看看它请了哪些客人,你最喜欢谁带来的礼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做引导,幼儿很快就理解了故事。

绘本活动《幸福的大桌子》中,为了让幼儿了解三个兔宝宝职业的环节,老师这样提问:

Ø “兔老大是海员,海员是什么”?

Ø “兔老二是厨师,你在哪里见过厨师”?

Ø “兔老三是音乐家,你知道谁是音乐家”?

这种提问拒绝简单重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活跃了幼儿思维,提升了活动效果。

4、避免毫无线索的提问

   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常常会先不出示教具而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啊?”这种毫无线索的提问问过几次,就引不起幼儿回答的兴趣了。又如绘本活动《小松树和大葵花》中,小松鼠和大狮子在最后有一段相互赞赏的话,因为故事前面毫无这方面的提示,因此当老师提问“小松鼠和大狮子会说些什么话呢?”的时候,幼儿没有一点头绪,只能乱猜一气。可见,这类毫无线索的提问是无效的。

5、易于幼儿理解的递进式提问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也就是说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要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层次递进。

如在大班故事《花园里的春天》教学中,教师提问:

Ø “是谁先到巨人的花园里玩?他们是怎么玩的?”

Ø “巨人发现这群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他是怎么做的?”

Ø “后来又有谁到巨人的花园里玩?它们是怎样玩的?”

Ø “巨人发现这些小动物在自己美丽的花园里玩,他是怎么做的?”

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摸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充分发挥提问在教学中的功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