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苗工作坊”培训活动:感受体验音乐游戏的魅力
学前教研部暑期研制“徐汇区幼儿园课程实施规范”
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评优展示与研讨徐汇专场活动日前举行
徐汇区教育系统第三届学术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展示侧记
“市立杯”幼儿教师基本技能大奖赛活动圆满落幕
区幼儿园新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日前举行
2009年幼儿园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初赛日前举行
在学习中成长 在实践中提高——第二期幼儿园教研组长研修班举行结业典礼
关注寻常教研 提升教研实效——第二期幼儿园教研组长研修班侧记
中大班学习性区域活动专题及活动内容介绍
学习活动(2-4岁)中心教研组本学期研究成果交流
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有效应答——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解读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学习活动》(4-6岁)
《生活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要点
小班运动:玩布垫
幼儿《运动》教材的特点与实施原则的研究
在反思中定位,在实践中起步——区运动中心教研组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日前举行
聚集新课程背景下,中大班学习性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研究
《学习活动》(4-6岁)区中心教研组活动

 

 
 
 
 

《生活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要点
2009-01-14  作者(来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林海鲤

    一个从自然的人成长为社会的人必须获得的基本经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满足幼儿的基本学习需要、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视为自己的使命。生活教育往往是我们教师忽略的一个领域,上海依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的精神,为贯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把“生活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学习活动、运动、游戏”课程并列的呈献给大家,可见生活教育的重要。
一、 《课程指南》中“生活”的定位
1.“生活活动”的内涵要义:“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2.生活活动内涵的要点揭示:
 生活活动的培养目标:生活习惯、生活规则、生活能力。
 生活活动的范围指向:个人生活、共同生活。
 生活活动的实施途径:真实生活情景—日常生活养成,各种活动渗透。
3.生活活动的内涵的价值体现:
 追求终生受益的品质。
 追求养成教育的实施。
 追求人生幸福的体验。


二、生活活动的内容:
生活活动内容:包含四方面的经验,
1.   有规律的作息,积累文明生活的经验: 文明生活
 良好的习惯:日常的起居、进餐、盥洗、使用物品。
 遵守规则:集体生活常规,公共卫生规范。
 文明礼仪:礼貌招呼、大方应答。
 健康常识。
2. 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安全生活的重要:   ——————————>             安全生活
 需求表达:生理需求、情感需求
 安全常识:安全使用物品、避开危险、简单的求救与自助的方法。
3. 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       ——————————>            愉快生活
 交往技能:分享、商量、合作、沟通。
 情感体验:家庭亲情、师生情、同伴友爱。
 合理的情绪宣泄。
4. 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               自理生活
 个人生活自理:自己进餐、自己穿脱、自己盥洗、自己入厕
 简单劳动:扫除、帮厨、种植、养殖、饲养、整理物品、值日生
三、《生活活动》课程实施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由于“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让生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为此教师在实施生活课程时,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生活活动的整合性、渗透性
整合性是指教师整合各种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各种经验,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
渗透性是指教师要注意生活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
(1) 目标与内容的整合
生活活动教材是以“基本经验”来呈现生活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将两者整合在幼儿积累基本经验的过程中。每一条基本经验既是生活活动的目标也是生活活动的内容,建议教师开展活动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开发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具有趣味性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在于能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同时能提升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各种生活经验的整合与渗透
活动的基础是对幼儿需要和兴趣的了解,对幼儿原有经验的了解,对幼儿现实生活的了解。实施中,教师及时把握此次活动的重点生活经验,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其他经验的积累,不能把四种生活经验相互孤立相互割裂。如:新进入园幼儿,他们往往需要过适应集体一关,自理能力的不适应会影响情绪,行为上的不适应会引起安全问题等,四种经验的积累没有先后之分,往往会溶入一个事件中,在来园活动中,幼儿学会有序摆放物品,对熟悉的人称呼,这里就蕴含了自理、文明、安全、情感的四种经验,教师在操作中可以融为一体,帮助幼儿积累各种生活经验。
(3)不同活动方式的整合与渗透
“生活”与“游戏”、“学习”、“运动”一起构成了幼儿园的课程。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由于幼儿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各种经验与课程的加以整合与渗透。
如:利用生活中教育因素,以引发幼儿学习活动。当大多数孩子对某一方面缺失的话或者需要梳理他们相关经验的话,就有必要进行这一方面的生活教育。包括集体、小组、个别的。例如:小托班幼儿常常大小便会弄在身上,教师可以分析原因,有针对的设计一些活动,运用图书、音乐、谈话等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和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知道便意时应该怎么办?(包括室内、室外不同的场合如何处理)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同时关注在日常活动的有机渗透。一个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二节集体活动实现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和巩固的。包括运用环境的暗示,游戏、运动活动中的有机渗透。
又如:体锻活动中,孩子在运动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安全的意识,可以在运动场地上贴上相关的安全标志等,有机的渗透生活活动中自我保护的经验,活动中幼儿及时穿脱衣服和擦汗,渗透了自我服务的经验等,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4)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资源的利用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网络资源等,它是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中蕴涵了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教育内容的利用,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
幼儿园、家庭及社区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地加以运用,并进行有机的实施教育,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
幼儿的行为习惯,常常受到成人的行为的影响。如:保教人员物品摆放,会影响幼儿行为,她们会模仿。因此,在幼儿园,实施生活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保健教师、保育员、园长的任务,所有的保教人员应成为幼儿行为的良好榜样。
2.生活活动的实践性、体验性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要使生活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就应当引导幼儿投入到本来就属于他们的生活中去,在活动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对幼儿而言,缺乏了动作的学习几乎是无效的学习。
应该始终强调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关注幼儿情绪反应和情感
的体验。平时在实施生活活动教师说教的很多,有教师认为,这个反正我教育过了或者我讲过了,却没有让幼儿去体验,去实践,然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光靠教师的说教是不能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有效开展生活活动可采用:
(1) 环境与幼儿互动
创设一种宽松、民主、自由、平等的环境,有助于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注重环境创设的“教育作用”,让环境“说话”,暗示行为。
 创设有利于幼儿动手实践的环境
有利于幼儿动手的环境应该是安全的、便于幼儿独立使用。如今幼儿园在硬件设施上都能体现出人性化设计,有幼儿个人专用衣架、鞋架、挂钩、个人专用抽屉等,便于幼儿更换、摆放、整理好自己物品。教师在日常生活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和安排上,让幼儿有一个宽松的作息时间,有机会从事各种生活练习。因为个体的操作体验极为重要,使幼儿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回忆旧的经验,尝试新的方法,体验新的感受,甚至在多次的“试误”中,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新的行为。年龄越小越要有一个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动手练习。
 创设与年龄特点相适应的环境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不同的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心理体验,教师应紧密结合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小、托班幼儿需要有一个愉快、温馨、家一样特质的环境布置,教师有一种特别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热情应答每个幼儿等。又如:盥洗室创设环境、提供的物品是否适合等,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2)关注幼儿的情感
关注幼儿的情感的体验,是有效开展生活活动中十分关键的一环。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师要会关注,及时分析反思,调整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幼儿已有的行为和动机,直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洗手这一环节,小班的孩子开始很认真,到了中班,就十分马虎,教师及时进行分析、反思,调整教育策略,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调动幼儿的内部动机,通过认知上的提高,激发幼儿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行为,体验洗手的乐趣和好处。
(3)关注个体的差异
开展生活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生活背景,不同体质幼儿的差异情况。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同样的活动,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所获得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生活活动要注重个体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生活活动。
如:在午睡时间,饮食的习惯等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差异,可以提不同的要求,午睡时间应不同年龄与不同季节及时调整。
3.家庭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汲取生活经验的源地,良好的家庭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时起到事半功倍的,相反则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但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教师既要尊重家长,同时也要引导家长注重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保证幼儿在家中生活习惯与在幼儿园的教育同步性、一致性。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学习、吸收家庭教育的经验,园内推广,促进家庭间的相互交流。
由于生活活动主要是养成性的活动,因此,家庭成员行为以及幼儿园中保教人员行为的一致性也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学校的教育,让幼儿在家园一致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改变单一的家园不一致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家委会、家园宣传栏、家长会的作用,采用灵活多样,参与互动等方式,积极有效开展生活活动。
总之,实施生活活动,要紧紧围绕生活课程的目标,注重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不要只注重外在的活动形式,更应该关注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同化,促使他们积累各种生活经验。

 

 


参考资料:
1.《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2.《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出版社  2005年10月
3.《走近新教材》  上海市教研室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