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创办时的果果幼儿园,正处于全市幼儿教师普遍紧缺的当口,为了满足正常教学活动的需要,我园分二批引进了10位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新教师,她们在我园师资队伍中占据了超半数以上的比例。大量新教师的加盟一方面解决了教师的缺口,使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年轻化的结构;一方面也使新教师的培养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头戏,因为新教师的发展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主要依靠。为此,几年来我们从职初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新时期职初教师培养的内容,职初教师入职初期的行为特点,职初教师有效培养的思考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力求帮助职初教师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促进职初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和专业化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职初教师培养的再认识
1、职初教师的发展需要管理者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专业化的指导
教师的职初阶段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关键期,就如同一个人成长中的0~3岁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养育者精心的呵护和培育,因为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将影响了人一生发展的走向。职初阶段形成的职业观、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教育行动方式将深刻地影响教师生涯的持续性和走向。
职初教师的培养需要进行专题的实践研究,就如0-3岁的婴幼儿有着特殊的心理的生长和特点,她们的成长特点与其他成熟教师的发展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心理特点和培训的内容都需要管理者对其进行研究和针对性的培训,而不是仅仅只靠简单地师徒跟班式带教或活动观摩就能解决的。
2、幼儿发展需要管理者同样给予职初教师足够的关注和专业化的指导
职初阶段的教师具有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她们不同于婴儿期的孩子,婴儿期孩子的发展情况不太会对别人产生重要的教育影响。而职初教师则不同,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是专业经验,都不能与成熟教师相比的,但是她们却同样要承担教师的责任,她们的保教行为同样会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关注职初教师的培养,尽可能减少因职初教师的专业稚能而给幼儿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能因为职初教师的专业稚嫩而对幼儿的发展带来过大的影响,甚至是终身都抹不去的不利影响。
3、学校发展需要管理者给予职初教师足够的关注和专业化的指导。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办园质量的整体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几个优秀教师来证明,还需要由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水平来体现。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关注队伍的“建峰”,更要关注队伍的“填谷”,这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职初教师是队伍“填谷”的主要对象,管理者要关注职初教师,不仅因为她们的发展同样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还因为对职初教师的关注和专业化指导能有效帮助她们树立长期从教的信心,为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建设带来积极的因素。
4、优秀教师的培养需要从职初教师的培养起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力量就是大批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人才打造工程,她与医生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有者相似的特点,需要一个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磨练。这一工程的起端就是从职初教师的培养开始,我们要努力在培养中选拔一批有潜质的苗子,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真正的热爱教育事业,最终促成优秀教师成长梯队的形成。
5、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对非师范毕业的职初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专业化的指导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师资的来源已经不是以往师范院校的“单亲繁殖”,教师资格证的准入门槛使得大量非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教师的队伍群体中,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来源,也从某种角度弥补了师资队伍在某一知识领域不够专业的不足。同时,也缓解了因近几年出生率增加,入园高峰到来而造成的师资紧缺矛盾。但是,非师范毕业的职初教师虽然有某一个特长,但在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方面明显地不足。因此帮助这些非师范毕业的职初教师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理念指导下职初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二期课改中提出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提出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还提出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次要,体现个别化指导。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必须是每一位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学习、理解并落实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教育行为中。在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将每天都重复的、对一日活动的保教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并且在一日活动的时间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的保教行为作为职初教师保教基本功培养的主要内容。这些保教基本功的培养将有助于职初教师养成良好的保教习惯,更有助于她们今后的专业化发展,也是保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基本的、有益的成长经验。
1、文雅而优美的举止: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从她们的言行开始的,教师的言行举止还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程度。因此,教师的举止应文雅和优美,对幼儿说话的声音和态度则尽量温和、自然与友善,如此,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也是教师师德最基本的体现。
2、 对保育工作足够的重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健康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弱,不同幼儿的身体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期,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帮助和指导幼儿的生活活动;同时,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必须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再次,在生活活动中要持之以恒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每一位幼儿而言,最平常的、日复一日的生活是成长和发展最主要,最基本的机会。
3、 团体活动的组织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会有不少活动需要全体幼儿一起参加的,而要引导幼儿在团体活动中守秩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如何成为团体活动中的一份子,包括积极地参与老师带领的活动及团体讨论,以及安静地坐着听其他幼儿或老师的讲话。因此,团体活动的组织能力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每一次团体活动前,教师首先要有效地安排好幼儿合适的活动地点;其次,每一次团体活动前教师都应不厌其烦地重申对幼儿行为上的期望以及团体活动的规定,而不是在活动进行中,突然给予某些限制或惩罚,这也是体现师幼相处的公平性。在团体活动的组织过程,还要强调教师的对期望和规定的检查,强调检查时尽量落实到每一位幼儿。
4、 创设生活环境秩序化的能力:幼儿期是秩序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幼儿对环境的印象与经验,是建立在一种有秩序的形态之上,那么幼儿对世界的看法,将具备稳固的基础,籍此基本得以培养有条不紊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环境的信任与积极探索。也就是说,外在秩序感有助于发展幼儿内在的秩序感。因此创设秩序化的生活环境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去实施的工作内容。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职初教师要学习并掌握将丰富的生活用品和游戏材料尽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学会有规律的执行作息制度,在例行活动中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学习和掌握引导幼儿将使用过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放回原处。
5、 维护幼儿安全的能力:维护幼儿安全是教师开展一日活动中最首要的内容。无论是在团体活动时,还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中,职初教师要学习对环境中不安全因素的预防和排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包括在活动中教师的站位如何随着活动方式地变化而有机地调整,并尽量使每一位幼儿的活动点都在教师关注的范围之内。
三、职初教师前期成长经历与岗位要求的冲突
对于一个刚踏上教师岗位的职初教师而言,学习并把握这些保教基本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期十几年的学生经历,从小到大被家长百般呵护的成长感受,使得职初教师无论是心理准备,还是行为调整难以很快的、完全的从学生角色转化到教师的角色身份。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感受不自觉地会与职初教师的岗位要求产生冲突,从而很大程度会影响保教基本功把握的进程。例如:
1、长期的认知学习经历,易将幼儿学习活动作为幼儿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职初教师才从学校毕业,近十几年的学习生活留给他们脑海中最深的印象是:知识类的学习就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职初教师往往将自己的感受自然地迁移到保教行为中,容易关注学习活动,特别是集体学习活动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其次,职初教师很想在教师岗位上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他们期待经过自己的教育幼儿会有较大的进步,而知识学习相对保育工作来说是极易显效果的,这正吻合了职初教师急于想证明自己的心理,因而这也是他们往往会关注学习活动的又一原因。
2、自身良好的健康感觉,影响了对幼儿保育的关注
青年教师自身的健康状况正处于一生中最强壮的阶段,有时因为各种原因减少了睡眠或随意进餐,也不太会因此而得病,平时她们也少有身体不适的感觉,即使有往往忍一忍没几天就过去了。因此对幼儿来说极其重要的睡眠和进餐在他们的眼中地位明显降低,而健康对幼儿发展会带来重要影响的认识也是不到位。在他们的保教行为中对健康的关注是不太在意的,对幼儿健康问题的处理也往往是简单的,并不如对学习活动那么的关注。
3、育儿经验的空白,影响了对保育工作难度的认识
由于自己还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职初教师对保育工作的特点把握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以书本认知为主。由此,职初教师往往把保育工作看得很简单,对幼儿保育工作的重复性特点认识不足;也往往会用一个要求去指导不同的幼儿,对因幼儿的差异需要教师开展不同保育指导和帮助的特点同样是认识不足的;也时常容易忽视幼儿保育工作中生活习惯的培养,对习惯培养需要长期坚持的特点更是认识不足,故有时会责怪幼儿记不住。
4、生活上长期被家人服务的经历,影响了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园的职初教师都是80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他们的关注集中在学习的培养上,而很少关注生活能力的培养,甚至是包办代替为主。她们在家庭生活中家务劳动的参与量是相当少的。因此,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对于物品摆放、和有序整理的意识和能力是相当缺乏的,表现出的往往是随手摆放,很少有物归原处的意识和习惯,对凌乱现象已习以为常——例如,在教具的制作时,只关注作品的效果,而对于材料的整理和有效使用基本不太考虑。办公室凌乱往往是青年教师们的一种常见现象,也缺乏整理的经验。因此,不少80后的职初教师自身的生活能力也存在着不少缺陷。
依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职初教师应该兼任着两种身份:一是幼儿的教师,承担教育的责任;二是岗位的新兵,需要学习很多的保教基本功。学和做是交融在一起,学影响着做的结果,做又激发了学的需求和兴趣。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清晰地认识到职初教师两种兼有的身份,即要从教师的身份意识到她们学习的重要性,也要从学生的身份把握培训工作的难度。了解职初教师成长的经历和她们的心理特点,关注职初教师保教基本功的学习和打造过程,能有助于我们在开展保教基本功培训中采用较为有效的方法,取得较为有效的成果,缩短职初教师的岗位适应期,初步养成良好的保教习惯,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对新教师保教基本功培养的思考:
1、强调教师的影响力,提高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刚从事教育工作的新人来说,对教师影响力的估计往往是不足的,由此,他们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时常会不到位,有时也会受情绪的影响,这也是师德不易到位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职初教师的培养首先要从师德建设开始,要不断地用各种生动的案例帮助她们理解教师的言行会对幼儿发展、自身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使她们对教师的责任有着具体化的理解,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
2、 丰富相关知识,促进行知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职初教师的带教不能只关注教育行为的传授或观摩,而应该将理论学习和行为表现融合在一起进行指导。也许有人会说:职初教师曾学过丰富的理论基础,只要教他们该怎样做即可。其实则不然,由于学生时期基本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在理论学习时更多是停留在浅层次的了解,而且也多是记忆式的学习,随着几年时间的推移,有的内容几乎已经印象不深了。因此,组织职初教师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此时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不同大学里系统的纯理论学习,而应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理论与实际、思想与行为的结合才能产生真知识。例如,早晨来园接待时,教师该怎样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幼儿,以引导幼儿以愉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样做是符合了那些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等。只有认知上真正理解,职初教师才会表现出正确的教育行为,从而也能进一步感悟到幼儿的需要和教师的责任。
3、 职初教师的带教人员要精心安排,避免全盘接受式的模仿或复制。
通常新教师入职的第一年,园领导都会安排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师徒带教。但是在二期课改的进程中,每一个教师都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教育行为,而这个改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在安排带教人员开展带教时,要安排有不同优势的经验教师合作带教,明确各自带教的主要内容,这样即能有效发挥经验教师的优势,又能回避一些她们的短处,使师徒带教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学习或者是一位教师的全盘复制,从而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带教的质量。
4、 建立长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保教基本功的打造过程就是职初教师保教习惯形成的过程。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也是职初教师保教习惯养成的过程。帮助职初教师形成良好的保教习惯是保证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因此,幼儿习惯形成的程度就是反映教师保教习惯的一面镜子。
如同幼儿时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一样,职初阶段是保教习惯形成的最佳期,但是职初教师保教习惯形成比之于幼儿习惯形成的难度会更大,何况不少职初教师自身的生活习惯也是相当缺失的。因此,培养者要对习惯形成的难度有着足够的预计,并付之于足够的耐心。针对习惯形成的难度和长期性特点,培养者要将幼儿习惯的形成与教师保教习惯的养成建立联系,构建长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和帮助职初教师养成良好的保教习惯。对于自身生活习惯缺失的职初教师,则还需要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和鼓励其参与日常生活的打理,改变其习惯被照顾的状态,体验自我实践的乐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品质,从而对习惯形成的重要性有更切身的体会。
主要参考资料
《蒙特梭利——幼儿单元活动设计课程》 作者:周逸芬著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84年出版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