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浅议运用多媒体提高中班幼儿在分享交流环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生活,梳理生活经验
果果幼儿园近期新闻二则
果果幼儿园新闻二则
爱满果果 童心送暖:果果幼儿园开展爱心义卖活动
“果宝家援”在行动
欢欢喜喜听爸爸妈妈讲故事:记果果幼儿园新学期牵手故事团活动
果果幼儿园迎来上海消防中心消防宣讲活动
太精彩了:果果幼儿园观看金太阳魔术团魔术表演
作为教师如何观察:果果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园内培训
果果幼儿园:“果宝”欢歌乐舞庆端午
果果幼儿园举办“爱牙护齿”专题家教指导讲座
果果幼儿园近期新闻三则
重视观察,学会观察:果果幼儿园进行学术节开幕主题报告
果果幼儿园华欣部再次进行骨干教师活动展示
书香溢满园:果幼第29期读书讲坛活动开讲
观话剧 迎中秋:记果果幼儿园中班幼儿中秋话剧欣赏大活动
支部引领和支持,果幼读书讲坛活动进入第28期
区教育党工委书记王懋功走访果果幼儿园
果果幼儿园2011学年暑期教师培训专题报道

 

 
 
 
 

关注新课程实施,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
2008-11-05  作者(来源):果果幼儿园 黄蓉

    新课程的落实,最基本的或首先要解决的并不是办园特色的形成,而是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全面的与幼儿园最平常的一日活动有机的结合;衡量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并不仅仅以一次或几次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目标,而是以幼儿发展目标的达成度为标准的。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作为一所普通幼儿园的园长,该如何带领全园教工全面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和培养目标?
    2007学年度的第一学期,我园分别采用园内教师跟踪性调研和园外力量评价性调研的方法对幼儿园保教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结合日常保教工作中(计划的制定和巡视)等情况,基本认为,课程平衡和教育有效性是我园新课程实施中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两个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制定了新课程实施的阶段方案。2007学年度的第二学期,新课程实施的阶段方案成为我园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工作。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从幼儿的发展现状着眼,从日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着手,引领教师加深对新课程理念内涵的理解,不断调整教师日常的教育行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关注课程实施的平衡
    1、解读课程实施的阶段方案,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平衡的价值
    近几年因强调办园特色,往往容易使如何突显办园特色与课程的全面实施成为了办园中的一对矛盾,培养特长教师与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也成为了队伍建设中一个矛盾。我们认为,课程实施的平衡性问题是影响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形成办园特色的基础,也是培养特长教师的基础。为此学期初,园长为全园教师解读了课程实施的阶段方案,特别是引导教师关注课程平衡的重要性。在解读中,我们组织教师再次学习了幼儿的发展目标,从发展目标的纬度引导教师明白什么是幼儿的全面发展;其次,我们组织教师分析新课程的四种课程形态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关系,从而使教师具体的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怎样的课程安排;再次,园长还分析了本园课程实施的现状,使教师们进一步理解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平衡性的迫切性。
    2、关注教师的周、日计划,提高日常保教活动中课程内容的平衡
    解决课程平衡的着眼点在于日常教学中的课程平衡,即关注一日活动中的课程平衡,这也是保教过程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此我园把日常保教计划的制定作为化解课程平衡的最基本载体。首先我们依据四大课程领域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各年龄段幼儿的作息制度;其次把强调遵守一日活动作息制度的价值与新课程的理念产生联系,从而有效减少并基本避免了教师任意延长集体教学活动或随意改动某个时间段的活动内容(如以往有减少运动时间或改变游戏时间);再次,我们以教研组活动的形式,研讨学习活动的内容安排,在研讨中力求把握,学习内容的平衡,学习目标的平衡,幼儿学习形式的平衡(个体、小组、集体)。从而调整或协调以往的一些现象:活动内容或形式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特长或喜好的影响。而园长每周对教师周、日计划的阅读与批阅更是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引发教师重视计划,也是园长对课程平衡实施关注的手段,更是有效发挥计划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在园长批阅计划时,以下列几个内容作为此阶段关注的要素。计划制定的规范化(至今已形成了园本规范化计划制定的格式),文字描述的贴切性,周、日计划的匹配性,内容安排的平衡性。
二、提高教师课程价值意识,让每天的寻常时刻都成为幼儿成长的契机
    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那么如何引导教师主动地将课程实施与幼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呢?如何让教师的教育责任落实在最平常的一日活动之中,体现在教师的每一个教育行为之中呢。带着这个思考,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反复学习和理解幼儿成长的特点,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教师理解潜移默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从而引发教师真正理解并重视教师的言行所赋予的教育特质。另一方面,我们依据生活、学习、游戏课程领域的特点,分别选择了改进的突破点,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为时间关系还来不及关注运动课程)。
    1、在生活环节中,还幼儿的自主参与,提高幼儿共同生活的能力。
    一日活动中,生活课程的实施看似是一个重复性较强的过程。它相对于学习课程而言有着变化并不明显的特点,因而它容易被入轻视。也缺乏学习的吸引力,但它恰恰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最主要载体。因为,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需要在不断的重复中得以强化,最终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其次,看似缓慢变化的生活课程,也符合了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特点。自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渐获得的过程,是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自信的过程。再次,生活课程的实施更是引导幼儿在不断重复的生活中,慢慢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快乐、智慧。从而引发幼儿对生活的兴趣和热爱。综上所述,生活课程是学前教育课程组成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幼儿必须是生活的主体,而不是被服务的主体。这就要求生活课程实施时,必须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幼儿学习内容和服务幼儿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在生活课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学期中,认真梳理了一日生活中各生活活动的环节与幼儿发展的关系,认真分析了不同年龄幼儿在各环节中的呈现方式。从而让生活活动成为自主成长的环节,而不是保育的被动体。例如,上午点心时段,让小班以上的幼儿自主的到餐车上领取牛奶,下午起床时,中大班幼儿自行的整理床铺,自己梳理头发,有的还学习扎小辫等。又例如,主张教师把幼儿当作是一个贴心的、平等的朋友。把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变化,主动地与幼儿沟通,使幼儿了解教师每一行为的理由或想法。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慢慢感悟集体中的快乐与一些必要的规则。
    2、在学习环节中,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
    《指南》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课程“教师的教育方式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我园青年教师不自觉地把学习活动仅当作是幼儿认知的过程,在活动中更多的把幼儿当作是一个知识的接受体,而不太会关注幼儿经验获得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态度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假象的师幼互动,即看似热闹的师幼互动有不少是无效的,无意义的,或无价值的。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我们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对中大班年级组和低龄班年级组的教师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开展了专题培训。在低龄班,我们借助科研中的比较法,通过对教师前后两次师幼互动的现场记录的比较,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互动现象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从而抛弃一些假想的、热闹的互动,努力实施有效的师幼互动,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分为三步:第一步,对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以事件的方式进行了现场记录和整理;第二步,组织教师专题学习师幼互动的范型(来自于国家级课题的结果),了解什么才是有效的师幼互动,结合现场记录的师幼互动实例,具体分析事例中那些是该去除的假像的师幼互动,怎样将假象转换为有效的师幼互动;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我们再次对教师进行师幼互动实例的现场记录和整理,并将前后两次的记录进行对照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是否假像的师幼互动有所减少,有效的师幼互动比例在提高。事实证明,比较和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清晰地看到,在不同互动方式的引导下,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地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并努力尝试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中大班年级组我们从活动设计入手,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教师意识到以往很多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幼儿的学习都是以接受为主,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只满足于幼儿知识的获得,而很少思考在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否得到发展。为此我们尝试把认知的过程变为幼儿寻找答案的过程,在活动中有机的安排让幼儿主动提问的环节,旨在启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意识。这样的调整,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多角度的思维活动,也使幼儿在认知过程中感悟到发现(智慧)的快乐,也体验到解答一个个难题的快乐。
    3、在游戏环节中,重视幼儿游戏的价值,还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
    游戏是幼儿最乐意的活动,也是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载体。在看似玩耍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得到宣泄,情感得到沟通和表达,行为得到约束。本学期,我们在游戏课程的实施中进行了两项工作,其一,要求教师严格实施课程方案中的游戏时间,不轻易缩短幼儿的游戏时间,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其二,在游戏中还幼儿的游戏自由是教师们必须努力做到。为此,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对教师提出了一少三多的建议,即少一些游戏中的直接指导,多一些观察和分析,多一些游戏材料的支持,多一些游戏分享时间。在这一少三多的建议中,引导教师理解游戏的价值就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清楚的意识到,游戏中幼儿认知经验的获得更多的是隐性的,自主地,千万别把游戏当作是幼儿知识学习的又一形式。(在这一点上,我园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只在文字层面的理解,还未到实践层面的运用)
三、借助案例反思,引领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行为与理念的匹配度
    随着课程方案的逐步推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也逐步的从了解到熟悉。但是,要使教育理念真正成为教师实施教育的行动指南,是一件复杂而长期的培训工作。如何了解教师的理念与教育行为是否在同一个层面上,针对教师理念与行为上的脱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使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必然的联系,从而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是本学期我们又一重点思考的内容。我园教师每月至少撰写二篇案例反思,反思中往往记录的是教师印象最深的案例,还有教师对案例的真实分析,因此案例反思从一个侧面了反映了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理解的程度,它也是园长了解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真实渠道,也为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供了依据。
    1、在案例反思中了解到教师对发展目标内涵理解的不足
    在阅读教师的案例反思后发现,影响我园教师师幼互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对幼儿发展目标的内涵缺乏较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导致教师往往满足于幼儿发展的现状,停止了师幼互动的深一步的进行。例如:6月份的案例反思中,不少教师记录了这类现象:即大班幼儿即将毕业时,很多大班幼儿对中班幼儿流露出依依不舍、不放心的感情。面对这种状态,老师的行为是认同和支持,却没有进一步提升指导。在与教师当面沟通后了解到:教师们对幼儿有这种情感已经很满意了,普遍认为已经没有需要提升的空间了。其实,仅让幼儿停留在情感的这一层次是不够的,教师应该知道,如果对幼儿加以指导,就能引导幼儿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对未来学习生活的积极憧憬或期望,萌发在未来学习生活的不断努力的信心。
    2、在案例反思中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反映的教师和幼儿孰为主体的关系,(单向的多于)
    案例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的记录和分析,因此它也是真实反映教师教育行为的一个侧面。在每月的案例反思中,园长即能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还能直接了解到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教育行为,包括教师对自己行为的解释。由此,我们针对在教师案例反思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逐一进行讨论和辅导。就这样每一阶段,园长即不断感受着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也不断捕足教师的教育行为与理念的脱节之处,分析对理念理解的片面性,为下一阶段的培训提供方向。例如,在职初教师记录的案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往往得意于:当幼儿在活动中碰到困难时,教师能敏感地发现问题并给予直接的指导。这类教师更为关注维持纪律、处理学生个别差异,激发学习兴趣等,而不知教师的直接指导使幼儿失去了独立思考空间,失去了经验积累的机会,她们获得的只是知识而不是终身受益的经验。
    3、借助案例反思,开展针对性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教师在案例反思中暴露出理念或行为上的不足,特别是共性问题,园领导借助大教研的活动形式,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讨论或辅导。在讨论中,将案例中提到的现象作为引子,不断帮助教师加深、丰富对理念的理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互助行为的基础是什么”“互助行为与幼儿发展目标的关系”“自主独立与同伴互助”。
四、调整日常考核的指标,突显课程实施的平常化
    要使课程的实施落实于平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考核的常效性是提高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在每月的考核中增加了部分关于课程实施的常规内容如:计划内容的执行度,幼儿作息时间的执行度,保教工作的二率二净指标(出勤率、入睡率、指甲和进餐干净)。
    在考核的内容我们更期望以幼儿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标准。为了使课程的实施与幼儿的发展紧密联系,除了每月的二率二净考核,我们还尝试阶段性的选择一些可量化的指标,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以此不断充实评估指标。如:幼儿的习惯,幼儿自理能力,幼儿的运动能力。

    总之,课程园本化是推进办园水平的必经之路,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以坚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为前提,开展创造性的、可操作性的实施过程,使新课程的理念成为真正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