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幼儿园一样,是幼儿涉取各种经验和知识的源地。二期课改提出的课程启蒙与我园大课题《幼儿绿色素养的启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老师在主题的开展中有意识地融入绿色的内涵时,我忽然觉得幼儿绿色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合作,如果说幼儿园为孩子播下了绿色的种子,家庭则为这绿色的种子浇灌了有效的“养分”。
回顾上学期开展的各类主题背景下的绿色行动,元宵灯爱心拍卖、社区绿树的认养、环保娃娃、服饰赛、以及主题开展中的调查表、小制作……似乎都离不开家园的合作。家园合作拓展了活动的思路、方法和形式,也开启了孩子的绿色行动之门。但一次孩子不经意流露的“家长说老师太烦了”的话却触动了我的心弦。虽说是童言无忌,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们的家长很“累”,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越多他们担负的任务也越多,我们是否该给家长 “松绑”?去有效地开展家园合作,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从而促进幼儿绿色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所以,我决定把专题的视角定格在家园合作,用这个点来剖析自己的工作实践。
一、家园制作的新视角
在主题开展中,老师往往会请家长和孩子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一张通知、几个要求,看上去给了家长许多创造的空间,但事实上,并非人人都是“能工巧匠”。制作前,由于缺乏相应的交流与指导,有些亲子作品往往和原先的要求相去甚远,久而久之,有些家长就把这样的制作看成是的“一种负担”,往往被动地完成合作。
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呢?就拿《多彩的民间艺术》主题中的元宵灯亲子制作大活动来说吧。首先要做到老师先行。在印发活动通知前,我就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几个造型别致的纸盒元宵灯,供孩子、家长参观,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变废为宝的制作灵感。其次是家长尝试参与。我把以往统一印发的通知变为邀请书,让愿意参与亲子制作家长先进行尝试,美丽的“豆腐盒元宵灯”,精美的“铁丝元宵灯”,小巧的“蛋壳元宵灯”……短短几天,班级里就常常听到家长、孩子互相交流,“易拉罐能做元宵灯”,“喜糖盒也能做元宵灯,我上次扔了太可惜了” ……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加入到亲子制作的活动中来。最后,共同体验成功。对于个别家长无法完成亲子制作的孩子,我就请他们把家里的废旧材料带来,指导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制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老师先行、指导入手→自愿尝试,以点带面→个别辅导,共享快乐的家园合作的理念让家长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而使活动有了更新更好的发展和延伸。此外,孩子的绿色意识大大提高,他们常常会主动从家里收集各种可以变废为宝的材料,教室门口的“百宝箱”内的品种更丰富了。
二、解答问题的新视角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主题的开展中,他们的脑海里会不断涌现各种新的问题,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难以解答的问题,“去和家长一起查找资料”似乎成为老师最好的解决方法。而许多家长也常常因面对孩子诸多的问题,需要查阅资料而“头痛”,有时选择敷衍了事。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合力得到优化呢?
记得在社区的绿树认养活动后,孩子们对自己认养的桂花树非常感兴趣,“桂花树会开哪些颜色的花?”,“香香的桂花有什么用?”,“桂花树叶的颜色会变吗?”……孩子的许多问题,让我真的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我再一次想到了家长的资源,中心绿地是许多爷爷奶奶常去的地方,他们对桂花树非常熟悉,一定能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我把想法告诉了几个爷爷奶奶,没想到他们非常的支持,主动当起了“顾问”,参与到孩子、老师的问题中来。郭思婷奶奶还特地为班级小朋友带来了桂花树的图片资料和种植花卉的图书,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一张大表格,专门收集整理问题和答案,孩子探讨的热情不断高涨,护绿爱绿的情感也被激发,中心绿地时常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孩子关爱小树感人的一幕幕……
家长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我们在开启这个资源库时必须做到有度和有序,于其让所有的家长围着问题团团转,不如合理利用部分家长的优势,与此同时,老师的及时介入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解惑答疑的有效环境,真正优化教育的效益。
三、家园手册的新视角
家园联系手册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往,老师与家长交流的范围比较窄,偏重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本学期,我适当调整了与家长沟通的内容与范围,把幼儿园开展的各类绿色大行动及时地在联系册中向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对我园的环保特色、课题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孩子在幼儿园所获得的绿色经验和知识,在家庭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让家庭也能成为孩子绿色种子的摇篮。
幼儿园为孩子播下了绿色的种子,家庭为这绿色的种子浇灌了有效的“养分”,家园合作的三个点告诉我:
家园制作的新视点让家长从被动走向主动,使孩子的绿色意识得到加强;
解答问题的新视点让家长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孩子的绿色情感得到激发;
联系手册的新视点让家长更了解绿的内涵,使孩子的绿色经验得到延伸。
有效的家园合作是幼儿绿色启蒙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家园合作,将让孩子心灵永远绘上绿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