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拍球练习,孩子们似乎对球不感兴趣了,晨间活动玩球时他们要么抱着球跑;要么屁股坐在球上东瞧瞧、西看看;要么趴在球上,这可怎么办?孩子们动不起来,又能起什么锻炼作用呢?想着想着,一只球滚到脚边,我就顺手抱起球拍了起来,拍着拍着,我就拍起了花样,并且边拍边说:“左手拍一下,右手拍一下,两手一起拍……。”渐渐地许多孩子围了上来,我不失时机地说道:“我的皮球真听话,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左手拍拍,右手拍拍……。”“快快跳呀,慢慢跳……”孩子们羡慕极了,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试一试。看看时机成熟,我就停下来,抱着球说:“你们想不想自己的球也乖乖听话呢?”“想”孩子们大声回答。“那你们就先像老师这样一个一个拍”我边说边示范,“等一会儿我们来比比谁的球最听话,好不好?”这方法还真管用,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拍起球,并不时地喊我:“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平时我们像赶鸭子似的对孩子说:“你去做吧!” 、“快点做呀!”……这些命令式的语气会让孩子心生厌倦,而且收效不大。如果教师能抓住契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亲身去体验,去思考问题,从而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