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大人都让着、宠着,所以在集体生活中遇事往往不会自己解决处理。带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甲跑来告诉我:“许老师,小乙打我了。”小丙哭着说:“许老师,小丁插队撞到我了。”等等这样幼儿来告状的情况。
开始,我的处理方法是:不断地询问,调解。“小乙不能打人,这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小丁,你要排队,不能插队,和他说对不起……”可是我的口干舌燥并没换来大起色,仍然哭的哭,闹的闹。
我首先不得不问自己,为什么孩子们那么喜欢告状呢?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的呀。但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作了下大致的归类:
1、孩子进入中班后,他们还是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所以,当别人与自己产生摩擦的时候,自己的行为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争回“面子”。就难免会产生向老师或者家长告状的行为。
2、宣泄紧张情绪。有的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孩子把成人作为诉说的对象,说完后会心满意足。
3、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4、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常会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
我想,我们老师应该抱着客观的心理,正确对待孩子的告状。
1、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当孩子“告状”时,成人不应以“自己解决,我忙着呢!”或简单地应一句:“知道了。”这样的方法去对待,这对孩子是不礼貌、不尊重的,会使孩子更感委屈。成人应耐心倾听,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
2、弄清事实,帮助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人应弄清孩子“告状”的原因,适当地安慰孩子,但不应完全相信自己孩子的话,应鼓励、启发孩子说出事情的过程,想想是谁的错,该怎样解决问题。
3、通过“告状”,了解孩子的缺点。孩子"告状"时说的别人的缺点,很可能也是他自身的缺点。成人应留心,并启发孩子:“××这样做不对,你应该怎样呢?”以帮助自己的孩子从中吸取教训。
4、不养成孩子爱“告状”的习惯。孩子“告状”是难免的,但遇到大事、小事都“告状”的孩子就让人头疼了。当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等
相信我们老师用耐心态度、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与人相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习解决问题,相信孩子们会在不断的摸索中学习,一定会有所收益和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