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不但自己事事喜欢跟老师对着干,在班中更是带头调皮的大王,上课喜欢插嘴、下课喜欢奔跑和同伴打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最令人头痛的还有,他把老师的话全当作耳边风,而且软硬不吃。
正当我深感刺手,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都是纯朴的,可能是对我们的教育不适应。于是,在空闲时,我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有机会,就与他聊聊,还跟他一起玩,渐渐地,他开始安稳下来了,听老师的话了。
有一次,我给小朋友讲故事,发现洋洋小朋友听得比较认真,我乘机表扬了他一下,他听得更加认真。于是我问他:“你喜欢听故事吗?”“老师,我很喜欢听故事,我还会讲故事呢。”他的话真出乎我的意外,因为有许多次听故事录音时,他都在捣乱。
午餐之前,总有一段空余时间,让幼儿休息休息,喝喝水,和好朋友说说话,幼儿还会在集体面前讲故事、播报新闻等,每位幼儿轮流地讲。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没有准备好播报新闻,洋洋看看上面的小朋友,又悄悄地看看我,一副想上台讲故事的样子。我来到了洋洋的身边问:“你想上去讲故事吗?”“想”。于是“调皮大王”代替别人在集体面前表演,他讲的故事不动听,甚至有的地方明显有错误。但我在他讲完故事后,仍然对幼儿说:“洋洋讲的真好,我们表扬表扬他。请洋洋小朋友回家也讲讲这个故事。”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洋洋打滚耍赖的时候少了,教育活动时也能举手发言了。
其实在洋洋讲完故事后,我可以当场指出他的错误,但我想如果我当场指出,让洋洋被动接受,又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出现谁也不想看到的局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留给洋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鼓励他,树立自信心。
从这件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研究幼儿的心理,抓住孩子们的个性特征,并审时度势,再无理取闹的孩子也会通情达理,再蛮横的孩子也会变得积极向上的。因为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