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晨的游戏活动中,谦谦小朋友因为两个雪花片插不到一块而不时的向我“求救”,:“老师,这两个我插不上,请你帮帮我吧!”我对他说:“只要你仔细看,对准了再插就可以了。”结果他是不停的反复拼插还是没有成功,不断抬头皱着眉头看我,那眼神好像在说着“老师,这两个雪花片一定有问题,永远不可能插在一起,我可不插了。。。。。。。”
看到这眼神我便一边微笑边弯下腰说“别急,让老师来试试。”我接过雪花片,仔细一看,原来是插口有点变形,但只要对准了,稍微一用力就能插上。于是,我稍加摆弄,便将雪花片插在一起了。“哇!老师真棒!”他顿时高兴地拍着手,但转眼间就露出了惊异的表情,因为我又把雪花片拆开,放到他眼前。
“老师,为什么又拆了呢?”他的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刚才为什么说老师真棒?”我说。
“因为老师把很难插的雪花片插在一起。”
“为什么老师能插上,而你却不能插上?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不棒。”
“可是你说雪花片有问题,老师帮助你插上,是要告诉你,他们没有问题。”
“可是老师又拆了?多可惜!”
“一点也不可惜,因为老师觉得你很棒,也能插上,怎么样?你也来试试?”
“好!”
拿起两片雪花片,一开始,他仍然办不到,就抬头看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我的鼓励使他消除了内心的顾虑,他终于插上了。“老师,我插上了,我很棒!”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喜悦,我也为他高兴。
由此使我想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其原因之一;二是平时家长、老师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办、代替的太多。我觉得老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困难,遇到问题,应该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自信和勇敢的意识品质,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