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曾说过:“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不只是尊重他的外表、言语,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成果,不管他的成果多么不尽人意,那也是他费尽心思,自己动手努力做出来的,那是他的骄傲。
开学初的大活动,老师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学做红灯笼。孩子们的兴趣十足,边听已经边开始跃跃欲试了。等到老师发材料时,个个都急着从老师手中接过大红色的手工纸。在教室巡视了一番之后,孩子们的作品差不多快完成了,每张小脸都洋洋得意着。这时我发现馨馨的灯笼比起其他孩子的,显得有些杂乱。我正想质问为什么会做成这样时,却看到馨馨那张也是充满自豪的脸,于是我什么话也没有说。
总结时,我请馨馨给小朋友们展示她的灯笼,其他小朋友看了她的灯笼后,都发出“切”的声音,而且一个劲地说:“不好看不好看!”馨馨听了,原本兴奋的小脸逐渐晴转阴,变得一声不吭了。为了帮她拾回自信,我拿着馨馨的灯笼认真看了一番,发现她的灯笼虽然做的不好,但是灯笼的把手却是用纸折了两层十分的硬。于是我拿着馨馨的灯笼先是自言自语:“哇,馨馨的灯笼把手好牢固啊,……”原本喧闹的孩子们逐渐安静了下来,都认真地看着她的灯笼。馨馨听了我的称赞,脸上又展开了灿烂的笑容,其他小朋友还为他鼓起掌来……馨馨因为我承认了她的作品又重现了灿烂的笑容。如果当时我否定了她的灯笼,也许以后她对做手工就不再有兴趣。因此,我们说“尊重孩子就等于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我庆幸当时我没有用责备的语言质问“这是谁做的灯笼?”。
美国的一个教育专家做了一个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的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长,而原来的优秀班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致转变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
在我们的教育中,对孩子的尊重就是他健康成长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