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原本比较排斥上幼儿园,经过一年来的小班生活,逐渐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了。其实,他的性格挺开朗的,也挺随性的,可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出现争执、矛盾。
早晨,在游戏中,就因为要做娃娃家游戏引起了一场争执。原来乐乐想要当爸爸,可是娃娃家里已经有了爸爸,同伴们告诉他这里有人了,乐乐偏偏象没有听到一样硬挤进去,同伴们把他挡在娃娃家的门外,乐乐十分生气,奶奶在一边看着觉得大家队乐乐太排斥了。
晚上回家的时候乐乐奶奶又来了电话,说是乐乐的鼻子被睿睿弄伤了……虽然听到的是家长责怪孩子不作声,但话外之音听得我也是十分难过。第二天,经过各方面的了解,证实的确是睿睿动的手,但是乐乐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与同伴游戏时,乐乐表示友好拼命地抱紧睿睿,以至睿睿难以忍受推了乐乐一把,结果……
而自从这件事情之后,我在乐乐身上看到了奇怪的变化,当与同伴有冲突的时候,乐乐不再是“逆来顺受”,经常动手打人;当同伴稍微碰到乐乐一下,他也会告状同伴“打”了他,我感到孩子交往的问题出在家长的身上,利用一次家访的机会,我和奶奶、妈妈深谈了乐乐的交往问题。
不出所料,乐乐的变化就是奶奶“教育”出来的,乐乐记住了奶奶的教诲:再也别让奶奶听到在幼儿园里有人欺负你,你只会回来告诉奶奶了。最近,奶奶只觉得没有再听到乐乐回家告状,没有看见乐乐脸上有伤,可是,奶奶又怎知乐乐的性情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长期以往对他的人生观、处世观都会造成不良的偏差。
我把乐乐的变化一一告诉了家长,并告知家长幼儿园里就像是个小社会,在这个集体中就是来学习感受的,孩子不仅是来学习知识礼仪,更重要的是来学习分享交往。乐乐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中班孩子图片面临的一种缺失,相信孩子,只有在困难中,问题中孩子们才会逐渐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怎样与人正确的交往,我们要给与亲身的体验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我的一席话或许多多少少起到了些效果,奶奶也觉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