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个叫做冰冰的男孩,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没有和老师、小朋友说过一句好,老师和他打招呼,他也不回答,做游戏时,也一个人玩。
一天冰冰午睡起床,我发现冰冰的脚上只穿着一只袜子,于是我问冰冰:“你还有一只袜子呢?快去穿起来呀。”可以冰冰没有回答。于是搜遍了整个小床,没有找到,就问冰冰:“午睡时脱下的袜子放在哪里了?”冰冰还不回答,我说:“老师问你话,对得就点点头,不对就摇摇头好吗?”于是我接着问:“是不是放在垫被下面。”冰冰点点头,但是还是没找到。突然,我想到孩子会不会把两个袜子穿在了一只脚上,于是我脱下冰冰的一只袜子,果然里面还有一只袜子。自从这件事以后,孩子开始愿意用点头和摇头来回
通过家访,我发现在家里孩子能够正常的讲话,表现很活跃、很调皮。但换了环境,孩子变得胆小,不爱说话,不跟人交流。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虽然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根据社会情况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很多时候是心理上情绪上的障碍。老师,家长会强调要孩子自己说话,充分的表达,或是创造很多的机会,如在集体面前讲话、提问等,但往往孩子还是不能大胆讲话,反而心理会有恐惧,其实在孩子不愿说话的时候也不用逼他,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她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可以很亲切地给予鼓励,增强信心,慢慢的孩子交往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也就增多了。
我们要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发现了孩子性格很要强,老师从不一样的角度,以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就算是帮助,也是会乐于接受出于一个朋友,从平等的角度上给与的真心的帮助,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每个孩子相信都有他独特的气质。孩子能够感受到心与心的距离,真正贴近孩子的心,把自己的心放下来,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