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我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午餐环境,使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利用家长会和平时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以及网上的宣传,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班小朋友可以说进步很快,尤其是孩子们现在能独立吃午餐,洗手的习惯也大有好转,也会独立睡午觉了。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而我们老师也做到适时帮助,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