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的建筑区由于地方小,所以最多只能容纳四个小朋友玩,可今天的建筑区却来了七个小朋友,大家互不相让,于是都把目光投向我,好像在说:“老师,您说怎么办呀?”要是从前,我会把搭建能力强的或比较老实的孩子留下来,把其他搭建能力差的或淘气的孩子请出去,可今天的场面却提醒我:这不正是培养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吗?于是,我一改以往的做法,对七个孩子说:“咱们现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时,孩子们的性格特点便突显出来,一向有小老师风范,主意较多的周宣佳小朋友一边用手指着一边说:“我、你、他、他,咱们今天玩,你们三个明天玩。”脾气比较温和乖顺的赵泓凯,虽然被安排在明天玩,但他却不紧不慢地说:“这个办法挺好,就这样吧。”而平时比较任性的周芸鹏却说:“我不同意,凭什么你们今天玩,我要明天玩?”,周宣佳见他不同意,还继续按她先前的安排重复着相同的话。这下孩子们激烈的吵了起来。于是我对周宣佳说:“你想的办法挺好,但要公平,要让每个人都觉得你的办法挺好,都同意你的说法,这样才能算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话音刚落,一向慢性子的竺钱成慢吞吞地说:“咱们出手心手背不就行了吗?”孩子们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很新鲜,于是都不加思索的一边伸出小手一边说:“手心手背。”孩子们都为找到这样一个好方法而兴奋不已,竟然忘了制定规则,几个回合后,聪明的周宣佳说:“咱们这样出手心手背,到底谁先玩呀?”其他孩子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嘴快的周芸鹏小朋友抢着说:“出手心的小朋友先玩吧。”话音刚落,七只小手都同时伸出了手心,这次孩子们很快的意识到这个方法不好。最后,还是周宣佳起了决定性作用,她大声说:“咱们还是出手心手背,有四个出的一样的小朋友就先玩,剩下的就明天在玩。”经过几个回合后,总算出现了和她说的相同的结果 。问题解决了,孩子们高兴地玩了起来。
这也许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但孩子们却从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并能尝试解决游戏及生活中的矛盾。”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