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游戏的时间又到了,到了操场上,我刚交代完要注意安全,他们就冲向了玩具。只见很多朋友都是大家一起帮忙,把玩具一一的先搬出来,再把它摆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就在上面过“小桥”。还有几个小朋友三三两两地把其他人搬剩下的玩具拿来玩。
我看见王子源搬到了一个有点像是跷跷板的玩具,他很开心,一个人爬了上去,结果试了一下发现翘不起来。怎么办呢?他在那边左看看右看看,终于发现君君也是一个人在玩,他就喊道:“君君,快来,我们一起玩。”于是两个人在那边玩起了跷跷板的游戏,开心的咯咯直笑。他们的笑声把旁边的小雨和陈旭其引来了,胖胖的小雨也想爬上去,结果试了几次,发现自己真的坐不上去就放弃了。他对王子源和君君说:“等你们不玩了让我上去玩玩好吗?”他俩同意了。可是陈旭其却还是不放弃,硬是要挤上一边去,在玩的两个小家伙可生气了,两个人用身体护住玩具,不给陈旭其玩。陈旭其在旁边急了,用手想把君君拉下来,两个人在那边僵持不下,游戏被迫中断了。我在旁边其实已经看到了整个过程,但我没有说一句话,我想看看他们到底会怎么解决呢?是来求助我吗?
结果君君真的来了,我说:“你看看玩具下面有什么,想个办法和他们一起玩!”听了我的话,在一边的小雨突然说:“玩具下面不是还有一个洞吗,你钻到下面玩呀。”王子源马上附和道:“对呀,你到下面去玩。”君君也说道:“你别害怕,哥哥在上面会保护你的。”陈旭其想了想同意了。于是,上面的君君和王子源手拉着手稳稳地跷起了玩具,游戏又继续了。
爱模仿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总是难免的。究其原因,无怪乎只有一点——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种需求又包括物质上的与精神上的:如自己想玩儿的玩具没有得到;希望加入别人的游戏又被拒绝等等。我认为:幼儿在游戏中的矛盾与冲突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幼儿在探索这个世界,他们也在相互认识和了解,叫喊、抓、抢、推、打都是探索和了解的一部分。幼儿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与他人发生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沟通、协商、分享、合作与谦让,矛盾冲突是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途径之一。
那么当幼儿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是要对此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吗?当然不是。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来到冲突现场,关注着幼儿间矛盾的发展,但是不要急着介入,而是要指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习自主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冲突:
其实在整个游戏冲突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多的介入其中,而只是用一句话稍稍的提示了幼儿,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而且学习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幼儿的有意经验,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体验。
在冲突发生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相信幼儿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小小的引导者适时地介入加以引导和指正,我想这样不仅可以平息幼儿之间的冲突,而且对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