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说:孩子是海绵,只要你给他灌输知识他都会照单全收,但有时,由于我们大人思想片面性,导致了孩子的思维发展偏向于狭隘。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让孩子自由画一张《国庆真热闹》,说完一些基本要求以后,孩子就开始画了。我一边巡视每个孩子画的画,一边提醒他们构图的要求。突然,王心悦叫了起来:“莫老师,谷雨画的太阳是黑颜色的,还画了很多黑色的云!”立刻所有的孩子都骚动起来,起哄道:“他画错了,太阳应该是红色的,云应该是白颜色的!”我走到他身边,只见谷雨用两只手捂着自己的画,在画上不停的搓,想把黑色搓掉。我立刻阻止了,并问他为什么这么画。他答到:“下雨了,云变黑了,太阳也变黑了。”我鼓励了他给了他一个五角星,并告诉全班幼儿谷雨没有画错的原因。
我们平时说起风景画总离不开“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时间长了,这就像模具一样紧紧扣在孩子的脑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每个孩子画的云是一种形态的,画的太阳也是一样的。谷雨的事情启发了我,也提醒了我,成人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制灌输给孩子,“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曾几何时,我们把一切顺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推进,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幼儿获得满载的标准答案的课称之为好课,。但这样的课只能折断幼儿思维和想象的翅膀,久而久之,幼儿思想被禁锢,没有了活力,更无法创新,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创新的火花在不经意中时时迸发。现在想起来,如果我一味地坚持他的错,孩子们可能因我的限制而从此折断想象的翅膀, 应该让他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